“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探索

2005-8-17 字數:3356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一、概念的界定 班級中往往存在著非正式群體。所謂非正式群體,也稱自然群體,是相對於班委會、團小組等一類正式群體而言的,是無正式規定下學生自發自然而形成的群體。這種群體的成員間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完全是以個人間的好感、喜愛的基矗群體的成員也有比較固定的相互關係結構及協調性較強的行為規範,會自然產生“領頭人”。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中學班級中都存著一定量的非正式群體,最典型最明顯的莫過於三五個學生組成的夥伴群體。如果從形成原因及活動方式來看,可以將非正式群體分為(1)利益型;(2)興趣型;(3)信仰型;(4)相似型等。如果從其與班級的關係來看,非正式群體又可以分為(1)親班級型(或稱積極型);(2)中間型(又稱逍遙型);(3)反班級型(又稱破壞型或對抗型)三種。第一種非正式群體對班級的建設目標是贊同的,積極支持,配合班級工作,如許多班級中自然產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即屬此種。第二種非正式群體對整個班級情況不甚熱衷,有超然方外的的跡象,當班級活動於他們有利時,能主動投入,反之則不聞不問,但一般也不會與班級利益發生尖銳衝突。第三種非正式群體與班級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它們的破壞性很強,轉化此類非正式群體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棘手的工作。 二、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特點 1、這種群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比較協調。成員間的行動常常整齊劃一的令師生們吃驚,成員們往往本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指導思想來對待與處理問題,如面對老師的查詢,他們的口徑常常如出一轍。 2、這種群體的成員結構相對穩定。這種非正式群體一旦形成,其成員就相對地固定下來,並且有排行及對外名稱,像什麼“四大金剛”等等。這種群體中的成員之間的交往是以義氣、興趣的相投為主,群體的內在凝聚力來自成員的心理而非條文,他們內部的規範行為準則也是心理上的一種默契,而非條款。 3、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是自然產生的。這種非正式群體的“領袖”在成員中的威望較高,有著較強的威懾力與協調群體成員關係的能力。 4、這種非正式群體的破壞活動具有集體性,一般不表現為單個成員與教師、班級的對抗,而是以群體形式與班級、教師乃至學校進行對抗,故而破壞力特彆強,後果特別嚴重。 三、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危害與分布 很顯然,這種群體的危害表現為對班級建設與個人的影響兩方面。這種群體的存在是不利於班級建設的,他們的情感與班級集體的情感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他們的行動對班級的榮譽、利益有著極大的破壞力;它們的存在還會影響一批有著消極情緒的學生蛻化,影響中間型的非正式群體向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轉化。這種群體的成員如果不能做到幡然醒悟,那么,他們將會朝著極不利於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許多資料表明:許多中國小生犯罪團伙的形成,其萌芽狀態便是非正式群體的形成。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種群體在學校中分布較廣。從巨觀上看,幾乎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群體存在,有的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甚至發展成為跨班級、跨年級乃至跨校級的非正式組織;從微觀上看,一般的學校中很少有學生不受到非正式群體的影響。 四、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成因 求木固本,欲流浚源。分析研究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成因有助於教育轉化時對症下藥。一般說來,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成因涉及到如下這些方面。 1、教師的誤解、歧視 科學研究表明:挫傷學生自尊心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師的誤解、歧視。因為偶發事件而使得教師對當事的學生誤解,因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效果不佳而產生的教師對學生歧視,都會使這些學生消沉、頹廢而走上與教師、班級對抗的道路。 2、同學的歧視 如果說教師的誤解、歧視是促使那些學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話,那么有優越感的或者受老師影響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的學生的一些帶有歧視意味的責難往往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學如果說出:“某某,就你丟了我們班的臉。”一類的話語及孤立這類學生的行動,客觀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緒的後進生向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方向推進了一步。有的學生往往是遭周圍大部分同學的鄙視,得不到來自集體的溫暖而形成反抗的群體。 3、來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響 家長的不良行為、不正確的意識會對子女產生極不好的影響。缺少家庭溫暖的學生會三三兩兩地抱成一團,單親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別”對待的孩子也會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尋求慰籍,繼而攢成一個難以攻破的小圈子。 4、來自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 因在社會上交友不善而誤入歧途的學生也不乏其人。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現象長期的潛移默化,如賭博風以及不健康的書報、錄像及音像製品也會使學生的心態扭曲。 五、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教育與轉化 1、加強管理 加強對反班級型非式群體成員的管理,是促使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轉化的前提條件。教師對其成員的漠不關心及家長對有劣跡孩子的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使得這些學生(孩子)有了充分的活動時間。故而對他們進行時間上的嚴格管理與控制,才能打破他們行動的協調性。為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與家長配合好,才能不至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用來聚會。 2、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事實也是如此。任何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都有其可愛的一面,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成員也是如此。對於這些有著強烈對抗情緒的孩子來說,發現並肯定他們的閃光點是打消他們對立情緒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們的一些甚至一點長處,才能引起他們內心的震動,才有教育轉化的契機。事實表明,一些表揚往往能滿足這群十分缺少表揚的學生的心理需要。肯定這些成員的長處還不只能停留於口頭表揚,而應當把他們推到為班級爭光的大舞台上,讓他們在眾目睽睽下獲得成功與眾人的尊重,也有利於改變其他學生對他們的成見,讓他們體驗班級主人的自豪感。這些成員往往具有那些“學習尖子”們所不具有的一技之長,只要我們巧妙地利用他們的一技之長,那么改變他們的自我認識與處境並不困難。筆者所教班級的教室門鎖壞了,早讀課前師生都束手無策,結果一位後進生將門鎖搗開並修好,同學們也因此對他刮目相看。我抓住機會做了那位同學的思想工作,後來他有了長足的進步,與之為伍成群的幾位學生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當然,我們發現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成員的特長的時候,要加以正確引導才能肯定。千萬不可以嗤之以鼻,認為這些“雕蟲小技”無益學習而譏諷乃至叱罵,而要將這些學生的興趣引到積極、健康的方向上來,發揮其積極作用。 3、做好核心人物的轉化工作 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具有強大的心理影響力,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得到其他成員的回響。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轉化工作,其他成員的工作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轉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細緻而有條理,不可急躁。轉化時要找準契機,消除其對立情緒,然後再委以重任,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其完成任務,使他在成功的的鼓勵下順利轉變。 4、營造良好的氛圍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圍之中,班級的輿論就是班上學生學校生活的主要氛圍。一種良好的氛圍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前面已經說過,教師與同學對部分學生的“歧視”性的議論是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對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進行教育幫助時,要師生協調起來建立一種利於他們轉變的良好氛圍,要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班級的溫暖。 5、融入情感,反覆教育 整個教育轉化的過程是充滿愛而又漫長的過程。從一開始觀察這個群體起,我們的教師與同學都要對他們充滿期待,對他們的一舉一動充滿關注,讓他們把感情的歸宿落實在班級中。當然,整個轉化工作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每一個成員在轉變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反覆犯錯誤的現象。對於此,我們施教者一定要有耐心,千萬不可因他們的一兩次反覆而感到灰心,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了。我們堅信,只要始終不放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轉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六、教育轉化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意義 教育轉化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消除成員們的對抗情緒,保障班集體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促使他們轉變並向著健康的方向成長而外,還可以為引導中間型非正式群體提供經驗。在預防學生犯罪方面更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