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新教法

2005-6-5 字數:3829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摘要】:新課程新教法,首先我把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學生真正感到教學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教學知識的形成。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在一個輕構,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創設了觀察型、操作型、合作型、競賽型和延伸型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再則我在教學課堂中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自內心去肯定學生,與學生和諧平等地共處,使其思維得到充分發展,成為課堂的主人。努力落實《教學課程標準》,才會使數學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關鍵字】: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形式多樣化 教學課堂人性化 新課程改革的風吹進了每個教師心中的時候,也吹起了我心中的漣漪,使我深深體會到在這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一位數學教師,該怎樣轉變觀念、進入角色,儘快掌握教材的特點和教法,去面對並且教好這些未來的世紀之才,體現教師新的生命力價值,為此我不斷學習、實踐、探索和總結,使我在新課程領域裡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一、教學內容生活化《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所以我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議”的內涵,把教學植根於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內容,讓學生真生感悟到數學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1、貼近生活實際國小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頭腦中往往會因為一時難以建立表象,而影響理解它們的內涵和本質,這就需要教師善於把教學內容和貼近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注意選取哪些富有兒童情趣,富有生活氣息的鮮活材料作為教學切入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描述等方式幫助學生感悟、領會所學知識的內涵。例如,在教認識立體圖形時,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我要學生拿來自己生活中常見常用的鞋盒、肥皂、藥盒、優酪乳盒、文具盒、小皮球、易拉鞋、小鉛筆等等實物來做教具,通過看、摸、比、想、滾等一些感知活動,使學生自然而然的由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過渡到抽象的幾何圖形中來,從而形成立體圖形的概念,使同學感悟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它並不抽象,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了,而且理解深刻、記憶牢固。2、創設生活情境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特點,採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使陌生的數學問題熟悉化。如在教《認識鐘錶》那一單元時,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課件創設一些早晨起床、上午上課、吃中飯、下午放學等一系列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習鐘錶的新知。3、捕捉生活素材教師可將教材例題、習題的情節作適當的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有生活氣息的學習內容,例如我在一本書看到一位教師把一道令學生感到陌生枯燥乏味的例題(一個糧店三月份售出麵粉674代,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麵粉多少千克?)充分利用生活中素材把例題改編為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白白的流掉12千克水,照這樣計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算一算你所在的那棟樓一共有多少戶?如果按一家一個滴水的的水龍頭計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這樣改編一下,雖然它是一個三四步的套用題但它來源於生活,所以學生不但感到不難而且有感,也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也容易感到數學應在身邊,生活是一個巨大的教學課堂。二、教學形式多樣化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但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的外部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使自己的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從而形成一個輕構、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能夠順利的進行。1、觀察型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在低年級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教學問題、觀察規律,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如在二年級《觀察物體》教學中,我就給了學生充裕的觀察時間,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形狀發生的奇妙變化,通過多種不同類型物體的全方位地觀察活動去發現和掌握其內在的規律和聯繫,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知識。2、操作型動手操作是啟迪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重要手段,學生動手操作過程,其實質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活動,形象具體地學好數學,例如:對於一年級學生大於20的數缺乏生活經驗,在理解100以內的數時會感到抽象的特點,設計用小棒數一數、擺一擺,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在小圓點中圈一圈、數一數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數位的概念,感知個位、十位的數表示不同意義,體會基數、序數的意義,使同學們對數不再感到抽象,逐步認識並掌握好100以內的數。3、合作型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合作精神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如教《生活中的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盒裡0—9的10個數字擺一擺,家裡的電話號碼,如有數字重複就不夠,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其實這就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與他人合作、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精神,促使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4、競賽型計算題的教學,給人的印象就是平談無味。如何讓這平談如水的課堂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我認為應充分利用兒童都具有爭強好勝的這一天性,引入競賽機制,從而激活課堂。如教完兩位數加減法時,我把學生分為A、B兩大組來比賽做計算題,同學們先在下面做,同時教師把題目抄在黑板上,誰做得快就到黑板上來搶題做,兩組分別規定用不同顏色粉筆,對了加分,錯了扣分,然後A、B兩組沒有上來的同學比正確率,正確率高的加分,最後總分高的那組就贏了。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都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維活躍,情緒高漲,平時做計算題時不曾有的“細心”,“快速”全表現出來了,促使他們“自我求成”的需要發展得更為強烈。5、延伸型國小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套用天地,因此,在教學之後,我還儘可能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套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如教完“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後,我讓學生課後去超市收集幾種商品的價格和購物單,讀一讀收集到的商品價格是多少,再算一算兩種商品的總價是多少,這樣不僅鞏固了新知,也學會了怎樣套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課堂人性化在使用新教材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到:課堂的對象和實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在人性中普通存在著需要被肯定、被認可的成分。正如,哲學家詹姆士所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這就是人性,人性是個性的基礎,個性促進人性的完善,所以教學課堂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自內心的去肯定學生與學生和諧平等的共處,這樣就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展,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1、尊重個性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不同,教師應正視這一現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能力水平不等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行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如教一年級的9+4這個例題時,我先喚醒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說出多種算法,然後要他們用各自方法做習題,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出“湊十法”的優越性,這樣即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下自主學習,完全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張揚,使其個性得到進一步發展。2、賞識教育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所憎恨的教師是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從他那裡得到表揚和承認什麼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師”。所以我在教學課堂中大膽地使用賞識教育,通過目光賞識、語言賞識、行動賞識來激勵學生,幫助他擺脫以前只傻聽、只附和的習慣,有勇氣、有興趣去做課堂的主人。如一位優秀學生回答得很精彩,我會帶頭鼓掌,以讚賞的語氣對他說:“你說得真好,我為你驕傲”;對有待提高的學生我會投於他激勵的目光,並懇切地對他說:“雖說得不完全對,但你有勇氣。”“雖說不完全對,但你動了腦筋,我相信只要你堅持,你一定會有進步的。”通過賞識教育在課堂上的運用,學生學會了等待、傾聽、賞識,同時也學會了分析、辯解,成了學習的主人。3、和諧平等我國傳統的教育奉行棍棒教育,這種不良傾向嚴重影響了學生心理發展和知識獲得。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中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係可以說是一門隱性課程,它有時來得引顯性課程更為有力。因此,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主動接受學生、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和諧平等”的最佳教育情景。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避免高高在上的站在三尺講台上,而是自由地在學生座位中間去來回走動,以親切的目光注視學生,以優美手勢去吸引學生,以委婉的語言啟迪學生,這樣就從空間上接受了學生,使師生關係進一步融洽,從而形成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之,要切實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課堂人性化,落實《數學課程標準》才會使數學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