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漢字之美──《遨遊漢字王國》單元解讀

探尋漢字之美──《遨遊漢字王國》單元解讀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學校 季 惠 江 蘇 省 海門市教育局 趙 江 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漢字識記量,在此基礎上安排一次有關漢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漢字的音、形、義等各方面進行歸類辨析,通過自主活動增強對漢字構造的感性認識,悟出漢字的構字規律,對提高識記漢字的效率,增強對漢字的情感有著重要意義。本單元的活動板塊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漢字的歷史和使用情況,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自覺性;二是根據漢字的特點,圍繞漢字的音形義諸方面展示和發現漢字之美;三是通過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喚起學生對漢字的讚美之意,使學生們更為規範地使用漢字,維護漢字的純潔神聖。漢字,活在歷史、世界、審美的圖景里為了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本單元一開始,教材提供了三條路徑提示,讓學生關注漢字的歷史、現狀及其獨特之處。首先把漢字置於歷史的深度進行觀照。漢字歷史悠久,記錄和承載著中華文明。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發展的縮影。漢字的出現使我們的祖先告別了洪荒年代,書寫出了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歷史的河流就再也沒有出現斷流和乾涸,順著文字的記憶,後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更替、風雲變幻,也能夠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個漢字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這種形狀,表達著她所代表的那種意義,不是隨意賦形賦意的結果,漢字點畫轉折之間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當學生們了解了這些,心頭自然會升騰起對漢字的敬畏之感。其次,把漢字置於世界文明的圖景里予以考察,發現漢字同樣充滿著強大的生命力。中國人口眾多,使用漢字的人自然也就多,這是常識性的推理。歷史上的中國一度強大,儒家文化對周邊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直接體現語言文字上,日文、韓文與漢字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日漸擴大,漢語在世界上的影響也相應擴大,不少國家專門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已成為發展潮流。這些足以喚起學生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另外,漢字與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獨特的魅力。由於漢字獨特的外形構造和她深遠的意義指向,使漢字書法成為是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鐘鼎文、小篆、隸書等既是字型也是書體,像顏真卿、米芾、王羲之等書法名家,他們創造的書法作品更是藝術寶庫中的珍品,通過書寫漢字能融鑄個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明白了這些,學生對漢字會自然生髮親近之感。教材所提供的三個線索,如同三扇窗戶,充分展現了漢字的獨特與神秘,為學生投入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如果學生以往學習漢字更多只是滿足掌握一種工具,停留在會寫、會用的工具層面,那么,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則是立足一個更為高遠和開闊的背景,讓學生從巨觀上歷史地、審美地去感受和發現漢字,那必定是一段充滿新奇與快樂的精神之旅。單元導語語言精煉,內容豐富。學生從一開始就可以介入學習活動,讓他們根據教材提供的路徑蒐集材料,然後課堂里一起交流、分享。因為各人理解的角度、掌握的資料有差異,通過課前活動,教師可以了解到開展學習活動所需的知識準備狀態、興趣投入程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為接下去的分組活動提供參考。會聽、會看、會說話的漢字從活動目的看,《有趣的漢字》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漢字的造字規律和方法。我們都知道,漢字造字上有“六書”之說,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漢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盡其摹形擬聲功能,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摹、抓住特徵的再現表達特定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字是反映和表現世界的一種方式”。同音多字,幾個外形迥然不同的漢字有著相同的讀音,這是漢字特有的現象。活動提示要求學生查找具有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或笑話等。體會通過諧音的表達,可以達到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的表達效果。比如說,通過猜字謎來領會漢字象形、指事和會意等造字方法,顯得富有意味,耐人尋味。再比如,關於漢字的起源,閱讀材料里提供了倉頡造字的傳說,但就漢字的起源來說,她有不同的版本,而這個傳說通過介紹倉頡造字的過程反映了漢字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就烙上象形的特點。在學生們展示不同版本的漢字起源說的過程中,不妨引導學生來比較一下,傳說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相同之處呢,而相同之處就是漢字固有的特點。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閱讀材料,課本上的字謎不妨讓學生先猜一猜,說說猜的過程和想法。有諧音的歇後語不妨讓學生讀一讀,引導學生注意把重音落在諧音的音節上,體會表達之妙。而閱讀倉頡造字這一傳說時,可以圍繞倉頡造字的方法和過程以及人們為什麼會接受他創造出來的字等方面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深入討論,對漢字產生更深的理解和體驗。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性學習,才能充分發揮活動的價值,使綜合性學習真正成為有效的學習方式。漢字之趣,趣在她的音、形、義,趣在她獨特而有意味的表現方式。作為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種表現方式,漢字其實是長眼睛的,她觀察、再現、描摹著這個世界,漢字是有耳朵的,她傾聽、接納、記錄著這個世界。隨著活動的深入,也許學生們會感覺到漢字竟然會說話,向他們訴說著似曾相識又有些依稀遙遠的故事……愛漢字,就是愛自己的祖國在對漢字的構字方式有了一定認識以後,接下去便組織學生開展第二個綜合性學習活動──《我愛你,漢字》。活動前不妨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閱讀材料里劉湛秋的《我愛你,中國的漢字》。結合展示一些名家的書法作品,邀請有造詣的書法老師和社會人士為學生作專業性介紹,讓學生們去領略有墜石之勢的點、肩挑崑崙的橫、如劍出鞘的撇、一柱擎天的豎等漢字筆畫之韻,欣賞漢字穿插避讓、勾連呼應、參差錯落的結構之美,感受漢字書法或密不透風或疏可行馬,或靜如處子或動如矯兔,或閒庭信步或疾風驟雨的萬千氣象。觀看書法家和有書法特長的學生現場揮毫潑墨,讓學生們了解到書法不僅是藝術的創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在眼前,不妨問問學生,他們心裡作何感想。通過以上活動,可以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為漢字是美的,我們要懂得欣賞,更要珍惜,因為漢字是神聖的,我們要愛護她,更要自覺維護她的純潔。現實生活里,寫錯別字、用字不規範的現象並不鮮見,活動建議學生們分成小組到社會上開展一次調查活動,到街道、市場、車站、碼頭等地方,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去尋找錯字、別字和不規範用字,把發現到的個案記錄下來。然後,集全班之成果,作一統計,反饋給相關的調查單位,並向有關部門建議,重視漢字的規範化使用,一同維護漢字的純潔,為推進社會文明盡一份力。每一種文字都是民族的記憶。方塊文字深深地紮根在歷史和民族的土壤里。愛漢字,就是愛自己的祖國。幾點建議為了開展好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在這裡提出幾個注意點:從“有趣”走向“可愛”。有關漢字的故事非常豐富,可以通過網路、報刊等多種途徑獲得關於漢字諧音、歇後語等大量素材,如果只滿足於材料的羅列與匯集,那么,本次綜合性學習就會淪為大拼盤、大雜燴,缺少了深度。整個活動應定位在巨觀、歷史和審美的維度去觀照和策劃,讓學生通過活動對漢字的起源、發展及特點有大略的了解。通過活動,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的趣,更應感受到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的溫度和生命的氣息,並升華凝聚對漢字的一種真誠的愛。從書本走向生活。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引起學生對漢字的關注和思考。而這些閱讀材料來源於現實生活,反映的是漢字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學生在活動時除從書本里尋找相關素材外,還可以引導他們到現實生活里去找,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為在日常生活里,很多語言現象用的就是諧音、會意的表達方式,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充實到活動中來,可以使活動更有趣味,更有實效。同時,把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也大有裨益。從自主走向自覺。對如何開展好本次綜合性學習,教材里都作了相關的提示,包括做一份有時間、有地點、有內容的活動計畫,如何結成活動小組開展活動等等,教師在完成必要的知識教學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活動的自主性,以指導者、參與者和建議者的身份對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我們要注意到,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結束時,教材還提出幾條延伸性的問題,如怎樣又快又好地識記漢字,怎樣避免寫錯別字以及如何區分多音字等等,當然,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還會生髮出一些新的有意義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這些問題作為小課題來研究,把一項階段性的活動延長,使之結出更多的成果,讓自主的活動變成學生深入學習的自覺行為。這一過程,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和支持。編輯短評:該文對漢字的解讀比較深入,也較好地把握了編者編寫這一單元的意圖──即從漢字文化的角度關照本單元,所有的活動皆源於此。增強對漢字的感情就是增強對祖國文化的感情。不過,從深度解讀轉化成具體的教學策略,還要更細緻考慮。不能因為本單元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就忽略了活動本身的趣味性。而且,對漢字文化的整體把握只能作為教師的背景知識,不能全盤“兜售”給學生,漢字知識要適應國小生的接受能力。這也是教學的難點。(王林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