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新教育背景下的國小作文教學改革

一、更新觀念,明確作文教學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從修訂版《國小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來看,《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作文教學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識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包括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個性品質)。學生的創新能力越強,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就越大,為他們所奠定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礎就越牢固。<O:P> </O:P>

2.從教育的功能來看,教育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即為兒童實現由“生物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創造必要的條件。也就是說,教學要著眼於學生和未來,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培養一批批能主動適應社會,並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作文教學的本質功能,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O:P> </O:P>

3.從教育的效應來看,創新教學的教學目標,是把開發全體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根本目的和最終任務。作文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是否保證和促進學生的身心獲得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為取捨,因而它所追求的是作文教學的長期效應。<O:P> </O:P>

4.從創造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創造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當學生因為受到某種外部的刺激產生了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思想火花的時候,如果這種火花能得到他人的及時肯定和鼓勵。就會增加他產生新的一次火花的可能性;反之,必然會降低再一次產生火花的可能性。這個研究成果為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一下,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常常會迸發出創造性的思想火花。作為語文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創造性的思想火花,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O:P> </O:P>

二、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拓寬訓練時空,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O:P> </O:P>

1.從課上走向課下,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O:P> </O:P>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後的自然產物。這樣的習作往往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並體現著表現自我的創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習作衝動絕不會只等到上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定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習作的興趣而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有了感觸及時地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整理、潤色和提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O:P> </O:P>

2.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寬習作訓練的渠道。<O:P> </O:P>

(1)開放學生的多種器官,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O:P> </O:P>

①繪畫。例如:提供條件讓學生藉助想像畫成圖畫或拼成畫面,然後讓學生把畫面的內容寫下來。這些訓練使文字與形象配合,畫面與習作互補,從而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②實驗。先讓學生運用自然課上或課外閱讀中學到的某一科學知識自已做一個科學小實驗,然後把實驗的過程寫下來。③製作。讓學生動手完成一個小製作,並讓學生把製作的過程、感受和新的發現寫下來。④操練。如學了《我們的新朋友——電腦》一課後,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操練一下,並讓他們把操練後的感受寫下來。⑤表演。好動、好表演是國小生的天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在表演中提高創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表演的內容、感受和發現寫下來。<O:P> </O:P>

(2)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閱讀課文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教師可結合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O:P> </O:P>

①情節擴展式。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可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由邱少雲的外表,推想邱少雲當時的內心活動,把這兩句話擴寫成一段內容具體的話。②文尾續寫式。如根據《窮人》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桑娜拉開帳子以後》;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真的來到了天堂》。③多向改寫式。根據課文內容,有的可以改變人稱,有的可以改變敘述的順序,還有的可以改變體裁進行改寫訓練。④圖文轉換式。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配有插圖,可啟發學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像,寫出與課文不同的文章。⑤相關遷移式。抓住課文的原型特徵,調動已儲備的表象,把思維的觸角由甲遷移到相關或相似的乙上來。例如:學了《凡卡》,讓學生寫《我和凡卡比童年》。<O:P> </O:P>

(3)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牆報上開闢“自由講”、“小評論”、“心裡話”、“新發現”等欄目,引導學生就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傾向性問題進行議論。這種寫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對某一問題發表三言兩語的看法,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塊說理議論的創新園地。<O:P> </O:P>

(4)不斷豐富班隊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寫作機會。如:小組之間的挑戰、擂台賽,班級開展的參觀、瀏覽活動,班級舉行的智力競賽活動、小記者採訪活動和文娛表演活動等,教師應抓住這些機會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O:P> </O:P>

(5)結合課外閱讀、看電影和電視,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評論電影(或電視)中的人物、事件等等。<O:P> </O:P>

(二)強化創新思維訓練,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1.衝破思維定勢,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O:P> </O:P>

學生作文為什麼會出現眾多的雷同現象?這與學生作文時的思維定勢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引導學生衝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把作文訓練與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O:P> </O:P>

(1)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O:P> </O:P>

如寫《我的媽媽》,大多數學生只是寫媽媽怎樣關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因此,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媽媽的性格、脾氣、品德、才能、愛好、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O:P> </O:P>

(2)同一材料多種立意。<O:P> </O:P>

如學生寫《爬山》,可重點表現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河山的讚美;也可重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做任何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腳踏實地去努力”;也可通過寫登山遠眺的感受,說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O:P> </O:P>

(3)同一材料多種體裁。<O:P> </O:P>

如寫《我們的校園》,可以記敘和抒情,可以寫成說明文,可以議論校園設定得好不好,還可以假想未來的校園。<O:P> </O:P>

2.啟發相關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O:P> </O:P>

相關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由某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通過相關聯想,能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O:P> </O:P>

指導學生寫“雪”這一自然景觀時,可啟發學生展開正相關聯想和反相關聯想。正相關聯想:由厚厚的積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由雪的潔白,聯想到高風亮節的人。反相關聯想:由特大的暴風雪,聯想到它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由雪經不起陽光的照射,聯想到沒有氣節的人。<O:P> </O:P>

3.充分展示個性,訓練思維的獨特性。<O:P> </O:P>

創新思維必定是個性思維。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讓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法。<O:P> </O:P>

從選材來看,換個角度想就是一個新路子。如寫《我們的學校》,不僅可以寫校園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