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實踐 致力創新”實驗方案

一、命題的含義 作文是做人的一部分,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素質。 “自主實踐 致力創新”作文教學改革的要義在於:在作文指導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包括尊重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和語言水平;切實重視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積極參與有意義的生活,表達生活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創設情景,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表達,以童言寫童心,以童言反映童真、童趣;引導學生創造性地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其全新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問題與思考 國小生習作中“假、大、空”的現象並不少見,“成人化”傾向日趨嚴重,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部分教師為追求考試高分,一味拔高寫作要求,使學生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為了“達標”,只好套作文、抄作文。更有甚者,個別教師鼓勵學生套作文、抄作文,錯誤地認為“不管真文假文,能拿高分就是好文”。 2、一些教師的教學較少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作文指導成人化傾向非常嚴重,對學生主體作用的認識不足,認為學生習作是教師教會的,沒有認識到寫作是學生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由於過分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只能跟在教師後面亦步亦趨。 3、作文評價標準的制定不是從兒童心理實際出發,而是把成人文學創作的一套標準套在兒童習作上。兒童習作的空間大大縮小,一個個嚴格的標準綁住了活生生的孩子。 4、從國小生自身來看,他們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很少有人引導他們如何過有意義生活,“無米下炊”,只好亂編。 套作文,編假文,模仿成人腔調說大話,是國小作文中的怪事!讓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寫他們自己都不願讀的文章,這不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嗎?說得更嚴重些,個別教師指導學生寫假文,簡直敗壞了文風,教壞了兒童。 日本現代教育家小原國芳曾指責日本五六十年代那種填鴨注入、死記硬背和為考試競爭而用功的學校教育,將日本社會偏重智育,追求升學和文憑的現象斥之為“敗壞日本教育之癌”。可是,現在竟還有的教師認為作文教學就是為了考試得高分,這種教學忘了根本。 我國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認為:教學生作文,必須教學生做人。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最根本的工作在於提高學生做人的能力。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從兒童的心理角度思考問題,將“真”字作為評價作文好壞的首要標準,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寫出兒童的純真,培養兒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認為,國小作文教學是言語交際中最基本的表達訓練,訓練應從言語交際的需要出發。許多成功的作文教學改革給我們以啟發,我們只有深入透徹地研究兒童作文的心理過程,教學才能切實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教師的指導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指導思想 “自主實踐 致力創新”作文教學改革的提出,是為了改變學生作文中“假、大、空”、“成人化”的現象。它的切入點是學生的生活實踐,關鍵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眼點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致力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寫作成為學生的“必需”——即達到自能作文的目的。具體操作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加強學生生活指導,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啟發學生留心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可寫之處”,積極表現生活。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研究兒童習作心理,為學生習作提供有效的幫助,而不是把一大堆習作要求強加給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激勵、引導、幫助、啟發學生主動自覺習作上。當兒童的生活經歷沉積在大腦表層時,教師要能切中要害,激發其表達欲望;當學生寫作遇到技巧性問題時,教師要能給予指導幫助;當學生寫作完成後,教師要及時評價,恰當鼓勵,引導總結寫作經驗,教師要少限制、少批評、少修改,多肯定、多鼓勵、多批註。 3、作文教學既要注重作文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作文興趣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啟發學生主動習作,自覺修改,創造性地表現兒童的真實生活。 四、基本模式 傳統作文指導的程式是:指導——寫作——講評,這個程式重視成文指導,忽視材料積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單向的。教師的指導,往往變成提寫作要求,客觀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學生的寫作與教師的指導脫節,當遇到困難,不能克服時,學生就只好去套作文、抄作文。教師講評,只是告訴學生習作的成功失敗之處,沒有學生的實踐,缺少自我修改、自我感悟、自我提高的環節。 “自主實踐 致力創新”作文教學改革的基本模式為: 這是一個互動互助的系統,學生與教師之間信息互相交流反饋,即學生從教師的指導中獲取幫助,根據教師的意見調整學習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調整策略,輸出針對性更強的信息,使指導真正落到實處。 這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既重視生活指導,從生活中選材,又將寫作、修改融為一體,也重視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既重視寫作能力的提高,又重視寫作興趣的培養。下面對具體環節作簡要說明: 第一環節:創造生活、觀察生活指導生活  學生思辨能力差,認識水平不高,觀察不細,讓學生寫“自然狀態”的生活,困難大,學生難以獨立地提取生活現象的本質,很難找準切入生活的突破口,常常流於空泛。針對這個實際,教師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過有意義的生活,教師儘可能參與學生生活體驗的每一環節,在生活實踐中交給觀察的方法,啟發、幫助學生思考生活現象的本質。教師指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掌握一定的觀察、思辯的方法,為學生最終獨立寫“自然狀態”的生活打好基礎。 第二環節:寫作表達、抒發真情點撥啟導 寫作是學生的一種實踐活動,教師絕對無法包辦代替。教師的點撥啟發,要根據學生的習作實際情況靈活進行,啟發學生自主習作,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現出來,與學生商量習作內容,鼓勵學生選準習作的切入點,探討習作的方法。學生習作時,教師少說這樣寫、那樣寫,不妨多問:有什麼困難嗎?需要什麼幫助?可不可以這樣寫?這樣寫會不會好些? 第三環節:反覆修改、總結經驗評價激勵 學生習作完成後,教師及時閱讀,發現共同的問題,選擇典型的文章,引導學生評價、修改。學生反覆修改自己的作文,領悟寫作的奧妙。修改之後,可以讓學生嘗試編輯自己的作文集,鼓勵對外投稿,組織作文競賽等等,使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為了一個冷冰凍的分數,作文有樂趣,有笑聲,有很多讀者等著閱讀。教師最好的激勵,在於讓學生嘗試成功,進行自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