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改的若干方法

作為寫作教師,從多年教學及經驗中提取了一個作文教改的方法系統,可以錘鍊成為一句口號:“作文教學三法寶,模仿、模式和發表。”

模仿的理論依據和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結構認識,而結構則是前人理性認識的“積澱”。社會如有某種需要如對公文的特定規範要求,還形成了模式甚至格式。因此,作文教學在提倡模仿的同時還要相應地提倡將各種文體給以模式化。

模仿已經在繪畫、書法等相對複雜微妙的藝術體裁教學中廣泛、明確而又長期地運用。這個必經的學習階段,使人不大明白的是,在作文教學中卻不是那么理直氣壯了。錯誤的教學心理和傳統,應當糾正過來。

模仿是傳統方法。自古至今模仿的例子不勝枚舉,特別是不少大作家中都是這樣的。漢代揚雄以善於模仿出名。王勃和李白都模仿別人的詩句。郭沫若的詩歌模仿了歌德、泰戈爾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詩人的詩歌。魯迅的26篇小說中就有16 篇屬於模仿之作,最明顯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記》和果戈理的小說同名。當代青年作家大量模仿了歐美洲的作品。作家韓小蕙在《文學報》(1997.4.24)上談到,老作家林斤瀾說“我六十歲以前的作品,都是模仿。我六十歲以後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模仿”,還說“任何文學作品都可以說是模仿之作”。既然如此,我們就更沒有理由自負地反對模仿。

當然,模仿不是抄襲。模仿是“拿來”或組裝其他文章的結構等形式及技巧,但一定要寫自己的內容。有人擔心學生作文“千篇一律”而反對模具的提法,這是由於不懂得:形式及結構應該是千篇一律的((或者說幾“律”),而內容絕不應“一律”。現在的問題倒是學生作文的內容出現“一律”的好事。

為此,筆者提出一種新的表格臨摹法:首先選擇範文(如適宜的課文)用於臨摹,解析其中結構和要領,緊接著仿照範文編好一個比起框架、模式還要明確的表格,其中已經有一些寫好的文字來作脈絡,最後大量的空白就需要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認識或生活來任意起草了。乾脆叫做“作文模具”。

可以說,作文教學一直在自我封閉的圓圈中循環,沒有走向開放。這就需要發表的介入。發表,是將自己的文章以各種方式傳播給第二個以外的人,是作文過程的心理貫穿線和最後一個階段。作文教學要激勵學生,運用發表是最好的方法。特別是在高校,應以發表為寫作教學的中心訓練方式,面向市場經濟的社會開放作文教學,將大量自發的發表現象提高成為作文教學的知識方法。

在多年從事寫作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出版了一系列著眼於作文教改方法的著作,如從國小到大學的《作文模具》系列和《公文模具》、《寫稿發表法》、《考試作文法》等,還有專著《文章發表學》和《生命寫作學》。

以上是筆者對於作文教改的一些具體的看法和做法。歡迎指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