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02)

1、蚯蚓

在所有我所識得的動物中,最最軟弱的當數蚯蚓了。雖屬軟體一族,但又不似其它的軟體動物,像河蚌、螺螄之類,有一個堅硬的外殼保護著,軟塌塌整個兒麵條似的一根。

蚯蚓的體內是沒有骨頭的,可偏偏就是這么一種無骨的動物,身上卻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堅強與韌性。一輩子鍥而不捨地躬行,用柔弱的軀體,在漆黑的無路的地下,開闢出一條生之路來。

作為一種益蟲,蚯蚓給予人類的益處多多。它可改善土壤結構,使其免於板結而變得疏鬆。它排泄出來的糞便,更是一種免費的上好肥料。同時,它還可入藥,中醫將其稱為“地龍”,可解熱、定驚、利尿,治療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病、半身不遂、尿少水腫、肺熱喘咳及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蚯蚓的生命力也非常的頑強。早些年我尚在農村務農時,常見蚯蚓被鋤頭攔腰斬成兩截,在泥中痛苦地扭曲打滾。可你大可不必擔心它就會這么輕易地死了。要不了多久,那血淋淋的傷口便會自愈。而更奇怪的是,被腰斬後的蚯蚓,竟能夠一分為二,變成兩條活潑潑的生命。

可不管怎么說,蚯蚓畢竟是蚯蚓,它的一生,總是在無端地遭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傷害。潛伏地底自不必說,一旦好不容易的露出地面,既不能飛,又不能跑,自然成了別種動物理想的獵物,蛙吞、鳥啄在所難免。而更叫人大惑不解的是,從它身上獲益頗多的人類,也不思圖報,屢屢加害。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用它作為釣餌,穿在鋼鉤上去釣魚。蚯蚓何辜,臨死還要被人作為引誘魚們上鉤的誘餌,充當間接的殺手!

小時,曾與祖父相伴走夜路,忽聽得曠野中傳來嚶嚶的聲響,陡生出不少的悲愴,一把抓住老人衣角慌兮兮問是何聲。祖父告我,此乃蚯蚓叫也!蚯蚓是否會鳴?我曾專門查了幾本辭典,遺憾的是裡面皆無說及。也許,這只是當年我爺爺隨口而出哄我而已。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寧可相信蚯蚓是真的會鳴叫的。因為,蚯蚓的一生承受了那許多的不平,若再不能夜鳴,造物是否不公得太不近人情!

2、在霍金面前

去年仲秋,霍金第二次來中國。看媒體上一幅幅新聞照片,看他坐在輪椅上,絕無風采可言,病態懨懨,表情沉鬱,似乎隨時會受到死神的召喚。我好奇,開始認識霍金。

深讀霍金,我認識到他有著禁錮在那枯槁軀體裡的人類最寶貴的兩件珍寶----永不停止科學思維的大腦和那顆不屈不撓的心。

我的職業是在講台上“為人之師”,自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霍金說,“人生的樂趣在創造”。回首審視,我是一直把教育對象完全當著一個個容器,唯知灌注,且限定他們遵循“為師者”的思維軌道去想像,約束在指定的“本本”範疇里去思維,一切超越性的思想輕則以為“不敬”而“訓導”,重則指為“叛逆”而遭責。扼殺創造性思維,使青少年喪失“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潛質,只能是摧殘他們的身心,是有意無意地扼止出類拔萃的科學家和思想家的出現。

自然科學家的霍金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命運,同樣以一顆愛心關注地球人類的命運。他認為,在最近的將來,和科學相關的問題上,“最緊急的應是有關核武器的決定”,因為“核戰爭意味著地球的全人類在幾天內被消滅”。霍金心中有科學更有人類。

霍金20歲就被診斷為不治的“盧伽雷病”,醫生斷言只能活兩年左右。霍金今年60歲了。可以想像,伴隨他科學攀登之路的是何等超常的艱難,是40年輪椅上的禁錮,是飽受病魔的折磨。如今,他還失去語言能力,但他樂觀,他“熱愛生活”,他“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幽默感”。他的心胸遼闊如宇宙,但他沒有空間容納塵世的庸俗。那些氣餒喪志、無所事事、無病呻吟、委靡不振的人,在霍金面前,在他的生命光輝下,怎能不畢露出猥瑣、無聊和渺小?

我明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霍金的成就,然而,在霍金面前,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持續地思考“如何做人”這一人生終極命題。

3、能力說是運氣

一位漁夫在最不佳的時節出海,常常都能滿載而歸。那幫年輕捕手們既羨慕又嫉妒,他們私下裡嘆道:“這老頭,運氣總比咱好!”

漁夫的兒子長大了,也要出海。他問老爸:“你的運氣為啥總是那么好?”漁夫說:“狗屁運氣!你得學會看風辨雲觀水色,即使幾片浪花,都有魚的味道;很多技巧我說不清,你得自己去研究、去悟;這些東西掌握不了,即使每天繞太平洋一圈,也難撞到運氣!”

幾個文友常常聚會討論寫作經驗,並給報刊投稿,時有收穫。近年,其中一位文友發稿量漸大,引起眾兄弟欽羨,要求他“交代”寫稿、投稿秘訣。兄弟們說:“你是憑關係,還是憑運氣?”這位文友很惱火:“你們寫了一篇稿子,投出去後就在那裡等待;而我,第一篇寄出,第二篇已經修改,第三篇正在寫作,第四篇已開始構思;我沒時間拉關係,更不敢指望運氣!”

父親曾對我說:“我最瞧不起運氣,越是沒本事的人,越想依靠它!你若真的具有某種不凡能力,即使不去撞運氣,運氣也要來撞你!”

4、胡長清的“剩餘價值”

“著名”貪官胡長清已於前年被處決,浙江人湯志君卻仗其“餘威”輕鬆進賬47萬元。湯的手法其實很老套:認賊作父。

據《江南都市報》報導,去年12月,湯志君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叫何仙友的浙江商人,遂向其吹噓自己是胡長清的乾兒子,原在江西省外貿公司工作,因胡案被囚四月,自然在外貿公司呆不下去了,於是下海經商。他說自己掌握了生產無公害農藥的技術配方,市場前景好。急欲尋找投資項目的何仙友於是和另外兩個合伙人共同出資50萬元,由湯志君出“技術”,在江西婺源“辦廠”。結果錢到賬後,湯志君立馬取走47.8萬元,隨即遛之大吉。

不能一味地指責湯某的低劣和那位何姓商人的低能。湯志君冒充胡長清義子,之所以能見到“實效”,這說明胡長清身上真還有“剩餘價值”可挖。胡長清在中央和地方都乾過,職務也不算低。雖說早已被鎮法,但正如俗話所說,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官做大了縱然人死“餘威”尚在。想那胡省長並非出身官宦之家,能混到那個級別上,別的不說,關係網應該是織得十分紮實的。能當上他的乾兒子,其能耐也決不可等閒視之。何況如今這世道,“關係”仍然是十分緊缺的“基礎資源”。能跟一位著名貪官的義子合作,共同開發貪官留下的官場資源,肯定是有利可圖的。

這也從反面證明了,如今的官場中,某些人雖說“俱往矣”,但仍然陰魂不散,“陽勢”不減,“精神”不死,並且私下裡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尊重與推崇,甚至為之抱屈。這些並不是偽判斷。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湯志君之流才會如此寡廉鮮恥地認賊作父,何仙友之類才會下這么大的賭注信他一回。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

5、假文憑和太平天國封王

看過錢鍾書錢老的《圍城》之後,我們認識了方鴻漸,知道了在文憑之外,亦有一種叫“假文憑”的存在,這幾年“假文憑”泛濫成災。這使我想起了歷史上兩件事,與其有何其的相似。

在封建社會最榮耀顯赫莫過於封王拜將加官進爵了,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時期,最不值錢的就是王爵封號,一個是武則天做了大周皇帝,把個武氏子弟封王達20餘人,王位就開始貶值了。“安史之亂”後,國庫空虛,皇帝為了收買功臣名將的心,大發“空白告身”,就是蓋好印信的官員任職資格證書,自開府特進到列卿大將軍,隨意填寫。到了德宗皇帝時,更是王位滿天飛,有大功的封,小功勞的也賞,最後連家奴都可以封王。光郭子儀老元帥的手下有王爺封號的就有幾十個。

另一個時期是太平天國的末期,洪秀全讓“楊韋事件”嚇怕了,對誰也不放心,大量地封王。最後,伙夫也是了王爺,養馬的馬夫也成了王,泛濫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後人作了統計,還是不完全的,大概就有2700多人。此般景象與“博士碩士滿天飛”的現象,何其相似。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自身的原因的。唐中葉以後,王爵不值錢的原因是唐家王朝已經到了分崩離析之時,皇帝都成了孤家寡人,拿封王來籠絡人心替他賣命,哪裡還顧得上那么多?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則是害怕手底下的人造反,採取“眾建諸侯少其力”的辦法,使其互不統帥,便於自個駕御,但是事與願違,太平天國最後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割據勢力。而現如今之所以出現“博士碩士滿天飛”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目前的機制存在著“惟文憑論”的用人環境和土壤。北大賀衛方教授說:“按照規律,一般政府公務員大學本科畢業即可,而碩士、博士人才多是為從事科學研究而培養的,而我國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拔幹部,職稱評定、職務升遷多以文憑為重要依據,這使文憑在實際工作中有了太強的剛性,加上有的個別組織、人事部門對幹部情況不熟悉,心裡沒底,常常通過從文憑上卡條件、花名冊找人選、從履歷表上了解人,客觀上為“惟文憑論”提供了社會土壤。”正因為個別組織、人事部門存在著這么一種思維和意識上的偏差,一些人沒有文憑的想辦法弄個文憑,有了本科的還想弄個研究生。一批批“學費由公家出、論文由他人寫、考試由他人考、文憑歸自己拿”的學混子閃亮登場,一批批手抱著“假的真文憑”的“幹部碩士”、“幹部博士”就出籠了。

古人“以史為鏡”的話使我們清醒,貶值爵位無意義,同樣混來的文憑也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有誰現在手裡還拿著那玩藝的,我看就算了吧。如果實在還是割捨不下,那么就正而把經地撲下身子,好好地弄一個真傢伙。另外我們的用人機制也要改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組織、人事部門的識人的水平和能力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和國家提出創造一個學習的社會,不是提出建立一個學歷的社會,我想一旦真正的“重學歷而不惟學歷”風氣形成了,重視人才而不是重視學歷,重視水平而不是文憑,那么“假博假碩滿天飛”怪現象就會不復存在了,就好像太平天國不值錢的王爺的—樣成為歷史。

6、改一字而已

某縣公安局1個月破案150起,受到市里表彰。局長“不亦樂乎”,呼朋喚友,立馬上酒樓慶祝。觥籌交錯間,有人嘆道:“老李,說實話,坐在這,我沒半點安全感,你想想,1個月就發案150起啊!”

局長老李酒足飯飽,醉眼迷離,胖手一揮,說:“什麼1個月150起,那是1年的,領導說1年破案150起太少,就把‘年’字改成了‘月’字,報了上去。”接著,局長胸膛拍得“通通”響,說:“改一字而已,我敢保證,沒事,絕對地安全!”說著,竟趴倒在桌沿上,“呼嚕呼嚕”震天價響。

7、思想碎片

一,沒有當權時,希望人人都是思想者,當權之後卻希望人人都是沒有思想的奴隸,這也許便是政治的自私,或許更是人性的狹隘。

二,“研究”應該是一個屬於精神範疇的詞,“考研”卻成為了一個世俗範疇的詞,二者雖然表面相差無幾,但內涵早已相去甚遠:一個是為學術而奮鬥,一個是為生存所迫。

三,以前,我常常為那些沒有思想的人感到悲哀,現在,我卻為他們感到慶幸。因為,思想是痛苦的,而他們卻永遠都是快樂的。

四,每一次歷史變革,無不遭到阻力,而每一次變革所遭遇的最大的阻力卻不是來自反對者,而恰恰是來自那些我們將要依靠的人。

五,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而我們則常常是,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我們便用它適應黑夜!

8、賈雨村的“聰明”

《紅樓夢》中的貪酷壞官賈雨村,原是一個“每日賣文作字為生”的窮儒。先靠甄士隱幫助,赴京趕考,中了進士,當了官。但此人“未免貪酷”,再加上“恃才侮上”,第一次當官,由於不諳官場世故,還有點稜角,這個官兒當不上多久,就被參劾革職了。官兒雖然丟了,“官囊”卻盛得滿滿的,他藉故著“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之機”,廣結鄉紳大宦。到了揚州,在林如海家當了林黛玉的老師,通過林如海結識了賈政。

在賈政的幫助下作了應天府的知府。此時,他就把“風雅”收藏起來,拿出蠅營狗苟的一套,以後就一步步飛黃騰達起來。賈雨村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泛其人。經過上次挫折後,賈雨村變得“聰明”了,他“總結”了自己作官失敗的教訓,明白了在封建官場中沒有強有力的靠山是站不住腳的。他一改“恃才侮上”的品格,轉為巴結逢迎,不惜失掉人格和品德,變本加厲地向上爬。

9、應該感謝左宗棠

清末有一位詩人樊山,為名妓賽金花寫的《彩雲曲》,曾流傳一時。他是進士出身,還點過翰林,在當時很有點文名。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個人的稟賦和艱苦地努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大老粗父親的激勵。

樊山的父親樊燮,原是湖南巡撫駱秉章麾下一名總兵,作戰勇敢,為人忠厚,頗得駱的賞識,只是沒有文化,認不了幾個字。一日,他隨駱謁見一位職務更高的官員,駱讓他特意參見高官身邊坐的師爺。師爺嫌他禮儀不周,竟用腳相踢。後來,又罷免了他的總兵職務。這位厲害的師爺不是別人,就是日後威名遠震的清廷軍機大臣左宗棠。樊燮被革職返鄉後,深感沒文化所吃的苦頭,絕不能叫兒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就在庭院中修了一座讀書樓,把兒子關在讀書樓上讀書,要他立志超過當年羞辱過自己的師爺左宗棠。為達此目的,老樊還特製了一塊“洗辱牌”,上寫左昔日罵他的話:王八旦,滾出去。他給小樊千叮嚀,萬囑咐,只有超過了左宗棠舉人的功名,中了進士,方能燒掉此牌。兒子樊山,牢記父親教導,激勵自己學習,在牆上寫了“左宗棠可殺”五個大字。後來他果然中了進士。

有意思的是,就在樊山當了陝西布政使之後,當年的師爺、後來的軍機大臣、中法戰爭時督辦福建軍務的左宗棠病死。為表彰其功,朝廷為其立了專祠,通知三品以上官員前往致祭。可樊山說什麼也不去,因為他仍牢記著左當年羞辱過他父親的往事。

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樊山先生的詩名,特別是曉得他為賽金花寫的那首頗有名的《彩雲曲》,卻不知道他父親樊燮因受左宗棠羞辱而修讀書樓,叫兒子發、憤讀書的事。從媒體上看到這個故事後,一方面為樊山先生的苦讀精神表示敬意,另一方面又對他記恨左宗棠的行為表示不屑。說實話,左當年對老樊的作法確實是過了頭的。但恰恰是這種“過頭”,激發了大老粗總兵修讀書樓,發誓要兒子中進士的決心。老樊那種知恥近乎勇的作為,可圈可點,可敬可佩。特別是他制的那面寫有“王八旦,滾出去”的洗辱牌,簡直會使人靈魂震顫。也正是在這種羞辱的激勵下,小樊才發憤圖強,最後中了進士、點了翰林的。如果這位清末詩人心胸開闊點,他不但不應該恨左,更應該好好地感念他。遺憾的是,樊山由於氣量過小,不但沒有叩謝,還一直記恨著早已壽終的左先生。也正是由於這種小家子氣,決定了他一生充其量只能寫歌頌賽金花這類艷詩,而立不下左宗棠那樣的煌煌事業。拿他和曾西北抗俄、東南御法的左宗棠相比,只能是一片小葉對參天大樹,不可同日而語的。

寫到這裡,我猛然想起了歷史上流傳很久的另一則故事,那就是人所共知的“胯下之辱”。那是說韓信當年不得志時,故鄉淮陰的無賴兒當眾羞辱他,說:你如果不怕死,就用劍對著我刺,如果怕死,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被羞辱得怒火萬丈,可他冷靜一想,覺得平白刺人是匹夫行為,要犯法的。最後他硬是忍住氣從對方的胯下鑽過去。這次受辱,韓信刻骨銘心,但是卻把它化為自己奮進的力量。後來,他成為劉邦的開國大將,回到故鄉省親,當年羞辱他的人害怕極了,怕他進行報復,可韓卻不記舊仇,專門設宴款待了當年的施辱者。他對他說,我應該感謝你。和樊山相比,韓信的氣量大多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氣度和雅量,才使他成為名垂青史的“漢初三傑”之一。

10、精神賄賂

有一則“狐狸與烏鴉”的寓言故事,大概人皆能詳,婦孺皆知。故事講的是狐狸想吃烏鴉嘴叼著的那塊肉,卻無奈烏鴉站在高高的樹枝上,於是狡猾地心生一計,鼓動如簧之舌極盡吹捧之辭,又是夸烏鴉嗓子如何如何嘹亮,又是夸烏鴉唱歌如何如何動聽,直把烏鴉誇得心花怒放,嗓子眼兒發癢,忍不住張開小嘴要唱上一段兒。如此一來,那塊到嘴的美味自然落入了狐狸之口。

狐狸所耍弄的,不過是拍馬屁的招數,卻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奪人之食,可見拍馬屁之功效。烏鴉賠了美味又丟面子,在於不諳馬屁之危害、狐狸之企圖,而一些人明知對方不過是阿諛奉承,也明知拍馬屁者用意何在,卻樂於自欺欺人地接納享用,這豈不比烏鴉更為可笑?

拍馬屁實為賄賂之一種。我們一般將賄賂理解為用財物買通他人,實則不僅僅如此。不花一分錢便能“空手套白狼”,單憑三寸不爛之舌便能達到某種不光彩個人目的的事情並不鮮見。

看來,用財物買通他人和用花言巧語糊弄他人,雖手法各異,但出發點相同,結果相同。故而,拍馬屁同樣是一種賄賂,如果將前者稱作“物質賄賂”的話,那么拍馬屁便是一種“精神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