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07)

1、接吻可減肥

世界上差不多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方言,都有他們表達“吻”的特別辭彙。民族學者猜測,人類在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親熱接吻了。

古羅馬詩人說,“親吻是夏季開滿鮮花的草場”;莎士比亞說,“親吻是愛的封印”。像羅丹這樣的雕塑家、克里姆特這樣的畫家,以及無數的作家、詩人、攝影師和電影導演,都圍繞接吻這個題材,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傑作。

接吻在瞬間引起的人體反應是:呼吸頻率增高、脈搏加快、細胞擴展、血液流通量增大,讓人不覺精神一振。據調查,德國人平均每天要接吻兩到三次,由此推算,他們活到70歲時,一生中就有大約76天的時間全用在接吻上。勤接吻的人,不用過於擔心上了年紀後,臉上會出現深深的皺紋,因為和懶於接吻的人不同,他們每次接吻都會同時調動所有34塊面部肌肉,由此可以防止面部皮膚變得鬆弛。

雙唇點燃化學反應

接吻能讓人體內荷爾蒙之火熊熊燃燒,其化學奧妙究竟是怎樣的呢?研究者發現,當人體接收到一個充滿誘惑的接吻信號之後,大腦中的幸福荷爾蒙———5-羥色胺的釋放,可以讓一個人更加放鬆、平和。隨後,愛意荷爾蒙———苯乙胺,就像愛神手中的箭,起著煽風點火的作用,它引發人們產生性慾和銷魂的感覺:心臟怦怦跳、周身暖洋洋、血壓升高、出汗、唾液增加,一種發自內心、迴腸盪氣的感覺充溢身心。此時被大大調動起來的細胞燃料———腺苷三磷酸的產生,又為人體提供了所需能量,使得心跳更快。

勤於接吻益處多多

接吻看似動作簡單,卻帶動了身體許多組織和器官的活動。

唇、口、舌是人體中幾個最敏感的部位,在影響大腦功能的12條神經中,有5條與接吻有關。人們可以在接吻時感覺到溫度、氣味、味道和運動。一束神經控制肌肉的收縮,另外一束神經控制感覺。接吻的整個過程都在大腦的控制下發生,只用幾微秒的時間,比任何計算機都要快。

研究發現,每一個深吻大約會消耗3大卡的熱量。舉個生動的例子,如果你一個月接吻1000次,體重就會減輕5公斤。美國學者研究發現,每天早上和心上人吻別的人,在事業上更為成功,出的事故更少,看病的次數也要少一些。接吻可以加強人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緊張情緒。

愛之曲的歡樂前奏

在歐洲,接吻標誌著感情關係的開始。這是愛之曲的前奏,一種性行為之前的接觸方式。對美國人來說,接吻是一種性愛姿態,是對性關係的一種確認和肯定。接吻是兩個人最好的感情溫度計,兩唇相觸是一種最最親密的直達心靈深處的接觸,因為它囊括了所有感受,比真正意義上的性關係還重要。

2、向門道歉

一位朋友曾講過一個禪師的故事。

一天,突然有人用腳狠狠踢開禪師的房門,又砰地一聲關上,然後憤怒地注視著禪師。禪師心想:這個人心情不好,肯定遇到了什麼麻煩事。於是便心平氣和地說:“等一下,請先不要進來,你應先去向門道個歉!”那個人聽後更加氣憤地說:“我憑什麼要向門道歉?”禪師說:“你是因為遇到了讓你氣憤的事而氣憤,但門沒有惹你,你憑什麼摔門?”那人沉思片刻想了想,認為那門確實沒有錯,於是就走到門前,給門鞠了一個躬,說了聲:“對不起!”等他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心中的憤怒已煙消雲散。

3、幸福的度量衡

什麼是幸福的度量衡呢?我以為是時間。時間能證明一個人一生是不是幸福的。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幾千年前,有一位極富有的亞洲國王名叫克羅伊斯。他常常掛在嘴巴上的就是:“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年夏天,從希臘來了一位智者所羅門,到富麗堂皇的宮殿中拜訪克羅伊斯。克羅伊斯問他:“所羅門,你認為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羅門說了幾個希臘年輕人的名字,他們雖然貧窮,但是有的誠實,有的勤奮勞動,有的心中充斥了對家人的愛。

克羅伊斯火了:“你怎么能這么說呢?你一點也不提我,難道你認為我的權力和財富不值一提嗎?為什麼你把這些勞勞碌碌的窮人放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王的前面?”所羅門回答說:“啊,國王,在你去世之前,沒有人能預言你是不是幸福。因為沒有人知道災難會不會降臨到你身上,沒有人知道這些繁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不幸來臨。”果然沒有多久,克羅伊斯的王國被波斯國王居魯士所滅。

所羅門真是一張烏鴉嘴,破了東方權貴的幸福美夢。但是智者也提醒人們: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足以毀滅一個王國。

4、獅子身上拔毛

有個女人為她的婚姻煩惱,因為她的丈夫不再喜歡她。她跑到當地一個巫醫那裡,講述心中的苦惱。之後,她很著急地問這個巫醫:“您能否給我一些魅力,讓我丈夫重新覺得我可愛。”

巫醫想了一會兒,答道:“我能幫助你,但在我傳授秘訣前,你必須從活獅子身上拔下3根毛給我。”

女人謝過巫醫。在回家的路上,她反覆想;“我怎么才能拔下獅子身上的毛呢?”她想起有一頭獅子常常在山上露面,可是它那么兇猛,吼叫聲那么嚇人。

“我應該怎么辦呢?”她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第二天,她早早起來,牽一隻小羊去獅子經常出沒的地方,等待獅子出現。

獅子出現後,她把小羊放在獅子瞧得見的地方,便回家了。

這以後,每天早晨她都牽一隻羊給獅子。不久,這頭獅子認識她了,因為她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放一隻溫馴的小羊在它經過的道上,討它的喜歡。在獅子眼裡,她是一個溫柔、殷勤、心善的女人。

不久,獅子見到她,開始向她搖尾巴、打招呼,並走近她,讓她敲敲它的頭,摸摸它的背。女人知道,獅子已完全信任她了。於是,她細心地從獅子的身上拔下3根毛,並興奮地把它拿到巫醫的住處。

她激動地對巫醫說:“看,獅毛我已經弄到。”她把3根毛交給巫醫。

“你用什麼絕招弄到的?”巫醫驚奇地問她。

女人便告訴巫醫得到這3根獅毛的經過。

巫醫笑起來,上前對她說道:“以你馴服獅子的方法去馴服你的丈夫吧。”

5、婚姻使男人長壽

婚姻對男性的健康非常有利。維繫正常婚姻狀態的男子比單身男子,在某一時段里死亡的可能性小。

有研究發現,將吸菸和飲酒這些因素排除在外,已婚男子在一個為期7年的時段中,其死亡可能性比單身男子要低6.1%。而女性婚否,或是否仍維繫婚姻關係受益情況無明顯差異,其死亡可能性僅下降了2.9%。研究人員發現,已婚男女比單身男女更加健康,是因為他們讓生活中充滿了愛,配偶可以緩解丈夫的緊張情緒和壓抑的心情,還會時時催促丈夫採納健康的生活方式。澳大利亞的研究也顯示,大約有23%的未婚男性精神上感到有壓力、焦慮、抑鬱以及患有神經衰弱症。婚姻究竟如何創造出了如此巨大的魔力,目前仍然是個謎。但專家研究,是強有力的家庭關係改善了精神健康,並且幫助人們抵擋了疾病的侵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富者命短”,有關數據也向人們昭示:是婚姻,而不是金錢,讓人們充滿了歡樂與活力。難怪現在人們要時常高唱“我想有個家”,讓所有的已婚男女在“婚姻的圍城”中,真正變得更加幸福!

6、異國民俗

埃及婦女不穿無袖衣服:埃及婦女在公共場合衣著很莊重,不穿無袖的衣服和襯衫,穿短褲會被人笑話,視為不文明。埃及人好客,慷慨大方,如果你讚美主人的某種財物漂亮,主人就會把它送給你。所以在埃及要慎贊主人的東西。

巴基斯坦禮節隆重不草率:在巴基斯坦,朋友相逢常以擁抱為禮。擁抱決不是一摟了之,他們通常要頭靠左邊摟抱一次,再靠右邊摟抱一次,如此三遍,毫不馬虎,長者或主人常常用一隻手親昵地拍拍對方的後背,以示至誠關愛。

坦尚尼亞男子留髮,女子剃髮:坦尚尼亞北部,居住著馬薩伊民族,這個民族女子剃髮,男子留髮。你去那裡旅遊,可千萬別弄錯了,男子扎著粉紅色辮子,女子是光頭。穿戴也是別具一格,男子都有耳孔,戴著大耳環,女子的脖子上還戴著一圈圈顏色不同的珠環。男子衣服都是一塊大布,白天當衣服穿,夜裡當被蓋。

突尼西亞待客用河水猛潑客人臉:在突尼西亞東部,家中來客後,主人飯後會請客人到小河邊去洗臉。如果主人雙手捧起清澈的河水猛潑客人臉時,你可千萬別生氣,這是主人的殷勤待客之道,要表示感謝。

7、馬的典故

“拍馬屁”的由來

人們把阿諛奉承稱為“拍馬屁”。“拍馬屁”一詞最初來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牽馬與別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對方的馬屁股,連聲稱道:“好馬,好馬。”以示讚賞和友好。但在那時,也確有些趨炎附勢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貴族牽的馬,便不分好差優劣,總要跑上去拍拍馬屁股,不斷讚嘆:“好馬,好馬,大人真有福氣!”久而久之,“拍馬屁”就變為謅媚巴結之意的貶義詞,流傳至今。

“露馬腳”的起源

人們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稱為“露馬腳”。那么,“露馬腳”之說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版本。一說源於唐代,每逢喜慶活動,人們有舞麒麟的習俗。其實世上沒有麒麟,是古人想像出來的吉祥仁獸。為此,人們便把繪製的麒麟皮包裹在馬身上假作麒麟。馬在翩翩起舞時,若麒麟皮包裹不嚴密,則會露出馬腳來,於是被稱之為“露馬腳”。另一說源於明代,那時婦女均是小腳,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卻有雙未經纏裹的大腳。女子大腳為當時一大忌諱,故馬皇后終日用長裙掩飾,從不將腳露出裙外。一次,馬氏乘轎遊覽金陵街頭,不料轎簾忽然被一陣大風掀起,結果她擱在踏板上的一雙大腳露了出來,故稱“露馬腳”。

“馬虎”的來歷

人們把辦事粗枝大葉稱為“馬虎”。宋朝有位畫家,一次剛畫好一隻虎頭,此時又有人請他畫馬,於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畫好的虎頭後面畫上了馬的身子,成為馬身虎頭的“馬虎圖”。此時,畫家的大兒子問他“是馬還是虎”?他說是虎。可是他的小兒子問他,他又說是馬。豈料,後來大兒子去打獵,遇見一匹馬,他誤為是虎,將馬射死,結果不得不給馬主賠償損失;小兒子在野外遇到一隻虎,他誤為是馬,便跑上前去騎它,結果被虎吃掉。最後,這位畫家痛心疾首,憤然把“馬虎圖”付之一炬,並作詩一首引以為戒:“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馬,小兒依圖餵了虎。草堂焚燒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8、中國古代的鬥茶

中國古代的鬥雞、鬥蟋蟀早已為人熟悉,而鬥茶之俗卻鮮為人知。鬥茶最早出現於唐朝,盛於宋朝,主要流行於以產貢茶聞名的茶鄉福建建州(今建甌)。所謂鬥茶實際上是茶客比賽茶葉質量的一種活動,尤為文人所好。常常是相約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茗,相互品評,決出名次,以分高下。茶葉要做成茶餅,再輾成粉末,在飲用時則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

鬥茶先要比湯色,就是比茶水的顏色。一般以純白為上品,青白、灰白、黃白諸色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說明茶質鮮嫩,炒的火候也恰到好處。而發青是火候不夠;發灰則火候太過;發黃是茶葉太老;發紅則是炒的時間太長。鬥茶的另一內容是看湯花,就是茶水泛起的泡沫。主要是看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如果茶葉碾磨得細膩,湯水烹煮得當,湯花會緊貼杯盞邊沿,久聚不散,這稱為“咬盞”。如果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就會立即出現水痕,這就輸定了。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曾寫詩形容鬥茶的結果:“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把勝者趾高氣揚、敗者垂頭喪氣的情景寫得惟妙惟肖。

古代鬥茶的情形,在左下這幅元人所畫的《鬥茶圖》中可見一斑。畫中有六個人,身邊放了幾副裝有茶具的茶擔。其中一人拿著茶杯,手提茶桶,在向人誇讚自己的茶質。他身後的一人正忙著將壺中的茶湯倒入杯中,極富生活氣息。

9、古今名宴

滿漢席

滿漢席是滿漢兩族風味肴饌兼用的盛大筵席。清初滿人入主中原,滿漢兩族開始融合。滿漢席是清代皇室貴族、官府才能舉辦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規模盛大高貴,程式複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合用,菜餚達三百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

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誕生後和其後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國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歷經兩千多年長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職能。孔府既舉辦過各種民間家宴,又宴迎過皇帝、欽差大臣,各種宴席又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的最高規範,宴飲是“禮”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孔府宴禮節周全,程式嚴謹,是中國古代宴席的典範。

全鴨席

首創於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特點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鴨為主料烹製而成,共有一百多種冷熱鴨菜可供選擇。用同一種主要原料烹製各種菜餚組成筵席是中國宴席的特點之一。全國著名全席還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雞席、無錫全鱔席、廣州全蛇席、蘇州全魚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餃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文會宴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采,追求雅志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季節和風景優美的地點。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作出來的,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成的。

燒尾宴

古代名宴。專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而舉行的宴會,盛行於唐代,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燒尾”一詞源於唐代,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獸可變人,但尾巴不能變沒,只有燒掉;二說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燒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說是鯉魚躍上龍門,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燒掉才能成龍。此三說都有升遷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燒尾宴”。

10、神殿之謎

土耳其伊斯坦堡附近的愛烈巴坦神殿,自古以來一直是個恐怖之地,人們傳說那裡面關著一個惡魔,一旦有人走近它,災難就會降臨。所以,它無形中成了一塊“禁地”。

1920年,兩個熱戀中的情侶艾爾莎和杜拉大膽來到神殿,當他們正準備抬腳進殿時,艾爾莎突然驚叫起來,杜拉低頭一看:地面突然湧起深不見底的水,而且水面竟然高出門檻。他倆嚇得當即跌倒在地。突然,奇蹟發生了,高出門檻的水快速退下,並發出巨大的響聲。

水退後,他倆大著膽子手牽手輕輕邁進門檻,走入大廳,不由驚呆了:映入他們眼帘的是一個美輪美奐的的宮殿,雪白的大理石柱,巨柱的兩端繪滿S形的精美圖案,拱形的天頂上張開雙翅的天使欲飛而下……他們的歷險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各地,後又傳到國外。

1921年春,一隊考古學家聞訊來到了這裡,考古隊長是美國人邁爾斯。面對如此雄偉完整的建築竟然沉睡了不少世紀,他們都感到驚奇。他們立即投入考察,先進行外部踏勘,丈量出神殿外部長140米,寬70米,整個建築為古羅馬建築,估計建於公元前四世紀,後又對神殿內的水漲水落進行了兩天的仔細觀察,發現水的漲落很有規律。這是為什麼呢?邁爾斯便下令試行挖掘,不久,就在神殿正門旁一米深的地下發現一堆褐色的碎石,邁爾斯用手試探那堆碎石,怪事發生了,神殿內高出門檻的水突然潮水般迅速退去,兩個多鐘頭後又慢慢升了起來。邁爾斯又去動那堆碎石,水又再次迅速退了下去。邁爾斯由此推斷:這堆碎石應當是個機關。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地一塊一塊拾去碎石,漸漸地顯現出一塊一米見方的石板。石板非常光滑,厚約半寸,是一塊經人工仔細打磨過的蓋板。抬去這塊蓋板,一排整齊如汽缸狀用磚砌成的圓空心柱出現在人們眼前,考古隊員們深信這排圓柱是專管水的漲落的,不敢輕舉妄動。邁爾斯令人將石板蓋上,再加上重物,但水卻不能退下去了。他只好又把那些褐色碎石加上,水又迅速退了下去。邁爾斯他們用了整整一周時間,基本掌握了水的漲落規律:只要不動那堆碎石,水一晝夜漲落六次。

在完全掌握了水的漲落規律後,考古隊人員都進入大廳參觀,整個大廳里有336根高達10米的大理石圓柱整齊地排列著,3行拱形門一個套著一個,遠遠望著,拱門由大到小,光線由明變暗,加上那些巨大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仿佛置身於神話中的宮殿……他們對大廳的石柱取樣帶出後,經過進行碳十四分析後,可確認這一神殿建於公元4世紀前,與伊斯坦堡的建築風格相一致,由此可推斷出,這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將東羅馬帝國定都於伊斯坦堡後所建的大量建築之一……

而今,愛烈巴坦神殿再也不是令人生畏的“禁地”了,它早已成為一個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人來此一睹奇景。漲水時,人們可以在其間泛舟;退水時,人們可信步入內遊覽。“007”系列電影也曾在此地拍攝。

然而,從邁爾斯帶隊來此考古、研究,已經七十多年過去了,但這座神殿的全部秘密仍然沒有揭開:這個神殿是做什麼用的?它的進、退水裝置非常先進,是利用什麼原理修建的?那些水為什麼能夠高出門檻卻又不溢出來?……等等。真是讓人百思千慮而不得其解。

有些考古學家分析認為:這座神廟極可能是當年的東羅馬帝國的貯水場。然而,反對者卻提出理由十足的質疑:如果是貯水場,何以需要退水裝置?又何須去花費巨資把它修建成堂皇的宮殿模樣?……

愛烈巴坦神殿,它所蘊藏的秘密可謂“世界之謎”,這些“謎”,也不知何時才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