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11)

1、隱字聯

所謂“隱字聯”,顧名思義,就是把聯中的關鍵字隱去,把成語典故、古人名句、俚言俗語融入聯中。既含而不露,又使人一目了然,在對聯的眾多形式中自成一格。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名庸醫叫“吉生”,因其醫術平庸,貽誤了不少病患者。於是,有人撰寫了一聯:“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此聯活化“逢凶化吉”、“起死回生”兩個成語,反其意而用之,而且隱嵌庸醫“吉生”之名,一來說明此種醫生不足掛齒留名,二來讓人一看:“吉”、“生”的希望沒有了,剩下的只有“凶”、“死”了。嘲諷之辛辣,可謂入木三分。

清代內閣中書王文清為一百歲老翁題寫一聯:“人生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獨逢”。雖為集句,實為佳構。上聯出自漢樂府《西門行》“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下聯出自俚語俗話“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聯語明明是題百歲老人的,卻偏偏巧妙地隱去了最關鍵的“百”字,實為妙手天成。

清朝乾隆年間,天津地方官牛稔文之子娶妻,《四庫全書》總編纂紀曉嵐書贈了“繡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一聯。上聯暗用“牛郎織女”的故事,下聯隱嵌“對牛彈琴”的成語。此聯妙就妙在賀牛氏婚喜,上下聯均說“牛”,但聯語字面卻無牛,耐人尋味。這幅對聯被後人推為最早的賀婚聯。

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會址的北京廣安門外白雲觀華室,懸有“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咬定一兩句,終身得力;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的對聯。此聯上聯寫讀經書,而隱去了“書”字,下聯談栽青竹,卻不出現“竹”字。由於切合了白雲觀道家特有的清淨幽闊的環境,遊覽至此的人讀後無不心領神會。對聯用語通暢明了、舉重若輕,實乃大家手筆。

清王朝宗室雙富,別號“士卿”,是個貪贓腐敗的小人。他任職時,敲骨吸髓,盤剝百姓。有人贈一副“士為知己,卿本佳人”的對聯給他。此聯巧用集句隱字法,上聯用《戰國策》中的“士為知己者死”句,而隱去了“死”,下聯取自《北史》中的“卿本佳人,奈何作賊”句,而隱去了“作賊”。對聯表面上讚揚雙富,實則罵他戕害百姓,死期臨頭。

50年代,香港著名女影星莫愁因情自殺,詩人易君左贈“與爾同銷萬古,問君能有幾多?”一聯相挽。輓聯上聯節自李白《將進酒》中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下聯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詞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上下聯中的“愁”字隱去,意在悼“愁”而不言愁,以此悼念這位不幸的多情女子,實為匠心獨運。

2、無意妙對成佳聯

古時候,有個人很喜歡附庸風雅,吟詩作對。一天晚上,濃雲蓋月,伸手不見五指。他隨口吟道:“黑白難分,叫我怎知南北。”這時,恰好隔壁的窮秀才來借東西,推門說道:“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主人聽明來意,便讓他對出下聯,方肯借給他。秀才想了想,一拍腦門說:“剛才我進門時所說的不正是下聯嗎?”主人一聽,正是佳對,於是高興地把東西借給了秀才。

又有一則故事是說,古時有個姓解的解元,一日外出歸家,又熱又渴,忙招呼侍女倒茶。侍女送來茶水後,隨口吟出:“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聽,竟忘了口渴,連稱:“妙句,妙句啊。”一字四疊,前兩個“解”為“解渴”之“解”,第三個“解”為姓“解”之“解”,第四個“解”為“解元”之“解”。解元忙錄下此聯向京城諸生求對,過了很久都無人能對,成為“絕對”。

京城裡有一姓樂的樂師,一日回家,不見夫人只聞清唱之聲,於是呼她至前,責備說:“家事不理,為何唱歌?”夫人笑答:“兩支清曲,樂樂樂樂師之心。”此聯正好對上了那個上聯,“絕對”方才不絕。

3、鞋的啟示

《世說新語》載:東晉有兩個文人,一個叫祖士少,喜歡聚集財寶,一個叫阮遙集,喜歡收藏木屐。兩種嗜好都是一種負擔,但沒人能分出他倆的高低來。一次,有人到祖士少家去,正好看見他在把玩財寶。祖士少見客人來了,急忙將裝財寶的匣子藏在身後,顯得很慌張。又有人到阮遙集家去,看見他正吹著火給木屐打蠟上光,還感嘆道:“不知道一輩子能穿幾雙木屐?”說話時神態悠閒,坦然自若。人們通過他倆對待嗜好的態度不同,評價阮高祖低。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一首《滿江紅》中引用了這典故,感嘆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

一生能穿幾雙鞋?這是一個淺顯的生活問題,也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

即使人活上百歲,一年穿一雙鞋,一生也不過穿一百雙。但有人就是不明白這道理。譬如菲利賓前總統馬科斯夫人用丈夫巧取豪奪來的國脂民膏,瘋狂購買世界各地名鞋達三千多雙,據說有雙巴黎生產的鑲嵌珍珠黃金的皮鞋價值竟抵一輛豪華轎車。馬科斯終因暴政、巨貪激起政變,成為流亡總統,客死夏威夷。馬科斯夫人的名鞋也成為笑柄、罪證,落得被展覽、拍賣的可恥下場。

4、想想霍金的三個指頭

儘管事先很花了些氣力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但對他來華演講那高深莫測的“膜的新奇世界”,對他的十維空間的描述,還是聽得一頭霧水,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科學大師和普通聽眾的差距使然。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僅能活動的三個手指,坐在輪椅上不能說話的霍金,就是依靠殘缺的三個手指操縱著語音模擬器,來表達他的思想,描述他的理論,構建他的體系。

霍金患有嚴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已經在輪椅上艱辛生活了30多年,可是卻被公認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高爾基說過:“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霍金無疑為這句話做了最完美的詮釋。對霍金而言,“人生的鬥士、智慧的英雄”這些絕不是什麼溢美之詞,他以瘦弱之軀挑戰生理極限的勇氣以及霍金式的頑皮笑容都向世人證明了:他贏了!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先賢的諄諄教誨,有時讓我們惶恐不安,莫非要成就大事業者都要遭些大磨難,大痛苦才行?或許,造物主就像十二分精明的生意人,吝嗇地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就像世界文藝史上的三大怪傑,大詩人彌爾頓是瞎子,音樂巨匠貝多芬是聾子,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是啞巴。他們都與霍金同為遭遇不幸的天才,但又都“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霍金來去匆匆,千萬不要把他當成一個鋼琴王子或搖滾歌星之類,熱鬧一下就完了,而應該由此引起我們一些有益的思索,他複雜而玄妙的理論也許我們不那么理解,但他的頑強精神和超人毅力,卻應當為我們所汲取和效法。我們的大腦可能沒有霍金那么靈光,但我們至少比霍金多了七個靈活的手指,如果不能創建震驚世界的黑洞理論,至少能體現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活得更有尊嚴有意義吧。

5、要有點曹劌精神

冀東某縣一名農業技術員,經過上千次試驗,成功摸索出一種能使反季節蔬菜增產20%的種植模式,卻遲遲不敢向上級呈報,一怕人微言輕,二怕周圍人譏笑。後在朋友的百般鼓勵下,才呈報上去,結果很快被採納並在全縣推廣,農民受益匪淺。

由此想到戰國時期的曹劌,如果曹劌顧忌於鄉人“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的譏諷,怯於獻策於魯莊公,恐怕就沒有長勺之戰的勝利了。而今,我們國家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億萬人民的偉大事業,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們每個幹部民眾都應有點曹劌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態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同時,政府部門則要轉變作風,廣開言路,為廣大幹部民眾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

6、從胡雪岩故居說勤儉

近日,我到西子湖畔修葺一新的胡雪岩故居一游,感慨頗多。

這位榮任布政使,階至二品頂戴、服享黃馬褂的江南巨賈、“紅頂商人”,生前真是奢華到了極點。他用了整整三年,花了300萬兩白銀,在10.8畝的“風水寶地”上建成了一座豪宅,雕樑畫棟、小橋流水……創下了江南園林勝景之最。

胡雪岩死於潦倒與憂懼之中,生命以悲劇作結,固然由於他糾纏於李鴻章與左宗棠鬥法爭鋒之中,加之其人恃才傲物,性情乖張,又在與洋商生絲大戰中慘敗。可胡雪岩故居的豪華、奢靡,不能不讓人感到,驕奢無度又何嘗不是他的一大敗因呢?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願胡雪岩的悲劇能夠避免,願富而思儉、富而思進成為主流。

7、如此綽號當留意

對原重慶市人大代表、市農資公司總經理胡啟能,老百姓曾送綽號“三色經理”。其一為“紅”:胡擅“跑官”,且屢得升遷,常“紅”不衰。其二為“黃”:此人手持一本《春宮圖》都翻爛了,成天價尋花問柳。其三為“黑”:他拚命撈錢斂財,贓款數額高達1599萬元。此人的結局,當然是進了“鐵”色大牢。

古話講:禍患常發於所忽。任何領導者的驕奢淫逸、貪污腐敗,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微到著的漸進過程。其間有好些徵兆可以察覺、可以預知,自然也能夠為監督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提供機會。比如對“三色經理”之類的綽號,如果有關部門能早點注意,早點警覺,問題可能就不會發展得那么嚴重,黨和政府遭受的損失也可能不會這么大。

8、瑞典人的育兒觀

瑞典法律規定,父母不能打罵孩子。

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嬰兒出生不久就開始進行比較多的戶外活動。嬰兒基本上不抱在懷裡,在家放在床上,出門放在小車上,會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

許多公共汽車都有供嬰幼兒坐的小坐椅。公共汽車的中間部位有專供停放嬰兒車的空間和供父母看護小孩子時坐的坐位。小孩從不與父母同床共眠。一般4-5歲以後,孩子就有自己單獨的房間了。這樣做,對嬰兒而言,可以自由伸展四肢,有助於血液循環和肢體發育,還可以增強獨立能力,不撒嬌,不依賴成人,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為確保交通安全,父母不能懷抱孩子坐在小汽車的前排坐位。

嬰幼兒很少吃或不吃零食,尤其不吃加了各種添加劑的食品。孩子從不穿開襠褲。

具有高度環保意識的瑞典人,除了注意避免城市噪聲對人類的威脅外,還高度重視玩具噪聲對孩子的影響。

同成人一樣,孩子們也十分喜愛戶外活動。幼兒在房前屋後的花園草地上滑滑板、盪鞦韆、做遊戲。每到周末,孩子們常常隨父母到湖邊、海邊露營,到森林和田野遠足。

9、不要讓自己後悔

據說,在撰寫《心靈的雞湯》一書前,美國作家傑克·坎菲爾曾經採訪了許多老年人和絕症患者,他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是為自己做過的某些事情而後悔,而是為了許多他們原來能夠但是卻沒有去做的事情而後悔。85歲的納汀·斯戴爾說:“如果我能夠再活一次,我會敢於做可能出錯的事,我會讓自己的精神和身體都充分放鬆,我會活得傻氣一些,我要抓住許多機會……”

在說完這些話時,斯戴爾自己也笑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人生如戰場,“開弓沒有回頭箭。”

幾天前,從一份刊物上讀到了一則關於一個華裔溜冰手的故事。

2000年世界溜冰賽上,華裔溜冰高手關穎珊一心想奪得冠軍。然而在最後一場比賽時,她的總分只排名第三位,是穩保前三名,還是放手一搏?在這一時刻,恐怕許多選手都會為之進行一番思想鬥爭。然而關穎珊沒有猶豫,毅然選擇了背水一戰。當時她的這一決定讓教練組的人都為她捏了一把冷汗,大家都很清楚,因為她選擇的動作難度太大,稍有失誤,就可能滿盤皆輸,不但拿不到名次,還可能會敗得很慘。

然而,在最後的自選項目中,關穎珊做出了最高難度的三周跳,並且大膽地連跳了兩次,她成功了,全場觀眾為她的精彩表演報以熱烈的掌聲。

10、善良是一棵樹

在我的故鄉遼東平原,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縣城的遠郊有一個破舊的小馬架,住著一位年逾半百的婦女,人們只知道她叫張家的,沒有人知道她確切的名字,她拾破爛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她在拾破爛的時候發現郊區醫院有一個棄嬰不時地發出暗暗的哭泣聲,便把棄嬰抱回了小屋,這樣的棄嬰在三年內她拾了四個。她把拾來的能吃的東西嚼爛,一口一口地餵養。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怕養不起,有的則是非婚生育,孩子出生就不幸地遭到遺棄,連自己都很難養活的她竟奇蹟般地把4個孩子養大了。

20年後,有3個孩子考上了大學,有1個孩子參軍成了軍官,後來都在省城裡成家立業,孩子們把老人接到了城裡,爭搶著撫養老人。老人走了,那間馬架子雖然破舊得幾乎用手一推就能倒,但卻成了當地的一道風景,人們用柵欄把馬架子圍起來,修了一個大門,在門上掛了一個牌子,上書“善良屋”,在馬架前栽了一些樹,人稱“善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