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06)

1、唯才是舉的漢武帝

古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漢武帝時代人才輩出,使漢王朝達到了鼎盛,這與漢武帝唯才是舉的用人思想分不開。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武故事》里記載這樣一件事:漢武帝到郎署見一老翁,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這位須鬢皆白為什麼還當郎官呢?於是就問他:“公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顏名駟,江都人也,以文帝時為郎。”上問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駟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於郎署。”聽顏駟這么一說,武帝深為震驚,這么一位三朝為官的老者,就是因為碰不上皇帝所好,總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幹了大半輩子還是個郎官,這不是顏駟的過錯,而是用人上的疏誤,武帝考察了顏駟的才識,即任命他為會稽都尉,也就是會稽郡的軍事首領。從此出來一個“顏郎老”的典型,成為生不逢時、老而不遇的代名詞。

漢武帝即位後對漢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闊斧的調整。漢初用人看重資歷,擔任一定的官職還要有相應的財產標準,凡是兩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吏,都可以保舉自己的子弟做官。這種近親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壓制優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興廉舉孝”的詔書,宣布不講出身門第,“唯才是舉”,並把它制度化,哪級官吏“不舉孝、不察廉”就免職罷官。武帝上台後還有一個很大的舉動,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在選用人才時並不是“唯儒是用”,提拔到內朝作為心腹之臣的。都不是“醇儒”,而是看真才實學。他十分欣賞儒學大師董仲舒的學問,但他始終沒有得到重用,最大的官是“江都相”,後來還降為中大夫,大概看他是能說不能做。

2、中國十大名曲

廣陵散:據傳,它的題材源於《聶政刺韓王曲》,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無辜地被韓王殺害,其子聶政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練成絕技再入宮中,利用彈琴之機刺死韓王,實現了個人夙願,他也因此身亡,為避刺殺君王之諱,文人墨客改此曲為《廣陵散》。

陽春白雪: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原為琴曲,唐代顯慶二年,呂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詞。

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詞在不同徵位上重複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平沙落雁: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時在空際盤鏇顧盼的情景。

十面埋伏: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在垓下最後決戰的情景。漢軍韓信用十面埋伏擊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

夕陽簫鼓:這是一首抒情寫意之曲,鏇律優美流暢。1925年上海大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

漁樵問答:樂曲表現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根據同名詩譜寫的樂曲。它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3、醉聖李白

李白好酒,但不可思議的是他醉中撰文或吟詩,卻從未出過差錯,即便與別人議事,竟也能應對如常。因而人們稱他為“醉聖”。

“醉聖”的酒量有多大?李白在詩中自有解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襄陽歌》)酒與詩有緣,“醉聖”與“詩仙”融為一體,傳有“斗酒詩百篇”的佳話。

《將進酒》一詩,可視為“醉聖”的宣言書:“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歡”在酒中;“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是“願”在醉中。那種與生俱來的酒神精神,把李白活生生地“酵”成了一個狂士。

李白醉臥長安街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他對著夜空長飲,忽發奇想:“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短歌行》);“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九日龍山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他尋訪名山大川,常常是“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合宿》),更有神來之思———“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台。”(《襄陽歌》)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仍然整日飲酒。最終,他泛舟當塗湖上,“醉中撈月”而溺死於水中,還引出了許多美麗的神話。

讀李白的詩,總能聞出濃郁的酒香呢!

然而,李白是人醉心不醉。有人如此評論過:李白總在醉時最清醒,而他沒醉時卻最糊塗。這又是“醉聖”的一個絕妙注釋。

酒,被稱為“忘憂物”與“掃愁帚”,可李白心裡很清楚:“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口樓餞別校書叔雲》)但他又實在離不開酒,酒就是他的保護神,讓他總處於“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境地。

事物都有兩面性,酒畢竟也是身體的禍害,李白長期處在醉態,就是一種慢性自殺。“醉聖”的經歷從另一個角度給後人以警示。

4、千里送鵝毛的來歷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5、名人雪情

雪,這逢冬飄灑的“六角”奇花,潔白而又晶瑩,如玉之潤,似絮之輕,淨化空氣,裝點山川,預報豐年。那首著名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唱出了北方人民的多少深情。特別是歷代詩人對雪妙筆生花的描繪和熱情洋溢的讚美,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何其優美;韓愈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情態是何其曼妙;張元的“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氣勢是何其磅礴。至於毛澤東筆下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觀景象,尤為令人心馳神往。不過,筆者始終覺得,異彩紛呈的詠雪詞(也包括賦)固然值得欣賞,值得記誦,而那引起發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由於生動感人,富於情趣,也同樣值得汲取,值得傳揚。

記載人物言行的著名古籍《晏子春秋》上說:齊景公時,有一次一連降了三天大雪,深達三尺有餘。景公急忙換上了衣著,穿上特別名貴而又暖和的白狐裘。當他看到國相晏子時,隨即說道:“怪哉,大雪三日而不寒。”晏子聽了覺得這是進諫的良好時機,便回答說:“古今賢君,飽而知人飢,溫而知人寒。”景公對晏子的回答大有感悟,高興地說:“善!”於是脫去狐裘,換上棉衣,並放糧救飢。這個故事被人稱為“晏子流恩”。

西漢時有位複姓東郭的人,大家稱他“東郭先生”。據《史記·滑稽列傳》載:東郭住在公車官署,先生皇帝詔令。東郭先生生活潦倒,衣服破了,鞋子壞了,卻沒有替換的。一次他行走在街上,天降大雪,鞋子只有上面的鞋幫而沒有下面的鞋底,兩隻腳全踏在雪地上,待詔的同伴都譏笑他。後來東郭先生做了二千石的大官,同伴們一反常態,都來討好獻媚。東郭先生大為感慨地說:“相馬之瘦,相人失之貧”啊!此後,“東郭履”便成了典故。所以李商隱有詩云:“雪中東郭履,堂上老菜衣。”

東漢“雪中高士”袁安,也十分注意自身品格的修養。《後漢書》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載:袁安客居洛陽時,遭逢大雪,積地丈余,縣令出衙巡查,看到人們都在掃雪,亦有乞討者。惟袁安門前積雪未除,大家都以為他凍死了。及除雪入門,只見袁安僵臥,問之何故,答曰:“大雪人皆餓,不宜乾人!”縣令嘉其賢,薦為孝廉,後官至三公,依然守正不移。對於他這種寧肯自己凍餓也不麻煩別人的品格,後人讚不絕口,譽之為“雪中高士”。

歷史上有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謝道韞便是其中之一。《世說新語·言語》有這樣的記載:一天大雪飛揚,太傅謝安和兒女們談論詩文,見景生情,隨口吟道:“大雪紛紛何所以?”侄兒謝朗爭先應聲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糾正道:“莫若柳絮因風聲。”以絮喻雪,既取其白,更取其輕,貼切而有富於韻味。從此,詞書也便有了“柳絮才華”之典。蘇軾有詩讚曰:“漁翁好句真堪畫,柳如才高不道鹽。”

6、成功緣於一個念頭

“冰淇淋甜筒”的發明者,是雞蛋餅的攤主。

1904年,在聖路易博覽會上,一個男子租了個攤位賣熱雞蛋餅,他一直用紙盤子盛雞蛋餅。一天,他的紙盤子用完了,由於都怕影響自己的生意,沒人肯把紙盤子賣給他,他只好把雞蛋餅直接賣給顧客,結果,雞蛋餅里的三種配料都流到顧客的袖子上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改賣冰淇淋,以折扣的價格從鄰近攤位購進冰淇淋,然後轉手賣出去。然而,他的腦子卻在思考著如何處理那些剩下的雞蛋餅原料。突然,一個念頭閃現過他的腦海。第二天,他做了1000個雞蛋餅,並用一塊鐵片把它們壓扁,然後把這些餅片捲成圓錐狀,裡面填上冰淇淋。那天中午之前,他把這1000張裝有冰淇淋的雞蛋餅賣完了。

後來,他專門從事“冰淇淋甜筒”的製作,成為一名富商。

每個人都可能碰上過諸如紙盤子賣完之類的事情,一般人只是屈服於事情的逆轉,而這位雞蛋餅攤主卻不是這樣,他的腦子裡總是轉動著在挫折面前如何讓自己成功的念頭,念頭產生之後,立即付諸行動。

正是這種呵護並用心經營自己念頭的精神,使他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念頭有時候就是創意。

有了念頭並敢於迎接失敗的人,最終超越了失敗,而把念頭束之高閣不想失敗的人,最後卻走向了大失敗——一事無成。

7、生命的奇蹟

如果說宇宙有許多光怪陸離的奇蹟,那么人體也是一個縮小了的宇宙,同樣有許多探討不盡的生命奇觀。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一個人可以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如駕駛員可以在危急的時刻,將一輛傾斜的卡車抬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個蘇聯士兵在深夜被追擊時,一躍跳過4米多寬的萬丈深淵。當他第二天重返此地時,嚇得目瞪口呆,不相信自己竟從這裡躍過。

我國的氣功大師,曾用鋒利的鐵條穿過肩臂肌肉而不流血,不疼痛。研究結果表明,這是在氣功狀態下,肌體釋放出“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原因。

國學者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將一個被判死刑的人蒙上雙眼,帶到水管旁邊,一邊用刀背劃一下他的手背,一邊擰開水龍頭,說:“我們要給你放血。”不一會,被試者就昏厥在地,奄奄一息。這是“條件反射”產生的生命崩潰現象。

有的中醫在給病人治病時,讓患者看一塊燒紅的鐵片,然後囑患者俯臥在床上,並說:“讓我給你貼上這灼熱的鐵片,才能去病。”實際上醫生貼的是一片冷水裡浸過的紗布,而患者被貼部位竟出現被燙傷的水泡。這就是所謂暗示療法。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里的德黑蘭市長,因強烈的痛苦憂愁,一夜之間便滿頭白髮。這是憂傷造成的白髮症。

有資料報導,一個老太太在睡眠時夢見自己左腿上生了個大肉瘤,1個月後,果然在左腿上生了個拳頭大的肉瘤。研究證實,這是身體疾患的微信號,在睡眠狀態下對大腦皮層的反映。

曾有這樣一件事:一個人偶然被關進冷藏車,雖然車上的冷凍機沒有開動,可這人感到自己已誤入絕境,於是被凍死了。這是自我暗示造成的悲劇。

我國學者對腫瘤病人進行過心理統計,發現癌症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在發病前都有明顯的心理不平衡,如悲傷、憂愁、憤慨等情緒。

夢遊症患者,能在睡眠狀態下到處遊走,還可跋山涉水。

總之,生命本身是一個充滿奧秘的世界,為此,許多醫學、生理學家針對生命的心理特點,創立了許多學科,以揭示人的心理與生理的奧妙,為人類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

8、為何一星期是七天

“七”是個很神奇的數字,是個很重要的數字。為什麼人類會以這個數字定為時間的周期?為什麼不是“十”,不是“12”。星期定為十天或定為12天都是很有道理的,十是手指的總數,12是一年中的月數,人類偏偏不將它們定為星期的天數,這還得從古人類認識自然數談起。

古人類因不懂得進率制,對數字的認識是很困難的,每一個自然數都要有一個發音,對語言還不十分豐富的古人類,顯然無法做到。因此,他們只能認識到較小的自然數。

古時,人類對潮水的漲落、月亮的圓缺倍感神秘。潮起潮去時月圓月缺,十分有規律。對漲潮而言:由中線位置到漲至潮水最高位置,時間是七天;由潮水最高位置退回中線位置,時間也是七天。對退潮而言:由中線位置到退至潮水最低位置,時間是七天:由潮水最低位置漲回中線位置,時間也是七天。七天是潮水起來和退去的時間周期。

對月亮而言:由半圓月至滿月,時間是七天;由圓月至半圓月,時間又是七天。由半圓月至消失,時間是七天;由消失至半圓月,又是七天。七天也是月亮盈虧的周期。

古人不懂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但他們發覺了兩者間的規律和聯繫。潮起潮落,月圓月缺是同步的,均為四個七天。由於沒有用到十進制,古人還沒有表示28的數字,故選用了七這個數字。由於月亮的觀測屬天象的預測,與觀察日頭、星星同類,故稱為星期,期限是周期的意思。七的中文發音與起、去、期、曲同音,表示來回往返的意思即周期。七是天象中月亮圓缺與潮水漲落的周期,與天數對應,而十隻不過與手指對應,不是天象,不能被古人理解和接受;12也並不是個周期,12的後面還有較大的尾數。此外,12超過了十,在沒有進率制前,古人類無從表達。

9、雜說科舉

歲月是一雙巨手,那些影響甚巨時人盡知的生活內容,稍隔時日便會成為一種歷史,不做一番專門探究,就不可能了解其詳。比如波瀾壯闊千餘年的科舉,現代人一般僅熟其名不知其里。

鄉試為大考,一般於中秋前後舉行。明清兩朝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本省生員、監生、蔭生、官生、貢生均可入場參考。子、卯、午、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慶典加恩科。鄉試要考六天三場。第一場頭日黎明進場,作有關四書的文章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第二日出場。隔一日黎明再入場,作有關五經的文章五篇,次日出場。再隔一日,第三次入場。對策問五道,次日出場。凡第一、二場試卷上有犯規者,如燒毀或不合格式等,即於藍紙上寫號數,揭之考場照壁,俗稱上藍榜。鄉試因事關朝廷正式錄用與否,舉人名號不但編號糊名,還須由官派謄錄用朱筆謄寫一份,使考官不能認識考生筆跡。由於考生上萬,謄錄工程浩大,謄錄者往往潦草塞責,考官不能卒讀。因此一部分謄錄事先與考生接洽,或考生拜訪謄錄,於首行或首段若干字內嵌入某某字,以便檢出格外用心謄寫。謄錄獲酬,考生中試機率有增,等價交換互惠互利。

每次因留場二日,飲食須自備。考生一般自攜白米與冷菜、湯料,每號有一號軍為勤務,考生所攜之米可交付號軍代煮,但號軍多數不良,很難差用,所以一般考生都自帶紫銅炊具,用火酒炊飯。每號末間為廁所,靠近末間,必聞惡臭。登廁時,須攜艾繩進場以避穢驅臭。因此,遠離廁所也成為考生需要爭取的“考場環境”。放號的安排者,少不得可撈一筆油水。

由於萬餘人集於考場,魚龍混雜,有神經錯亂者於試卷上亂寫情詩,或漫畫雜事,甚至還有於號內自殺的。每出此類新聞,考生便添油加醋附會事因。杭州人喜用主考官的姓作俏皮的對子,蔡元培參加鄉試那年,主考為白潘二君,杭州人就用《白蛇傳》《金瓶梅》作對:“精靈猶戀金山寺,魂魄長依紫石街。”

秀才、舉人主要取文采,故梁啓超13歲中童子試為秀才,17歲中舉人。而學問大得多的康有為36歲才中舉,在舉業上曾有五考不售的記錄。進士則考學問見識,要求不一樣,康有為才學淵博,故一考便中。而殿試的名次則以字寫得好壞為標準,故而舊時狀元的字均極雅正。也有運氣者,26歲的蔡元培書法不怎么樣,但殿試仍被取為第二甲第34名進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因為那時風行黃山谷的字,一位閱卷大臣說他是學黃山谷,故而眾閱卷大臣人人畫圈,放榜二甲。古人重書法,俊秀美觀的背後,原來還是落在功利這一實處。

10、奇妙的生命周期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和古埃及人所說的“七日神力”,是迷信還是生命固有的周期?一直是有待破解的謎。

據古醫史記載,6000年前埃及人就有一種“七日神力”學說,認為生命過程所展現的盛衰(包括疾病徵兆)有7天的重複性。現代醫學認為,手術後傷口癒合就體現著“7日節律”。多數傷口癒合拆線,術後第7天是最佳時間,而且在器官移植中,令人棘手的排異現象,也發生在術後第7、第14、21或28天。這種節律甚至在變形蟲和鞭毛蟲身上也存在著。

7與年齡階段也有著驚人的巧合,不過不是以7天為周期,而是以7年為段落:嬰兒期到7x1=7歲為止,兒童時期到7x2=14為止,青年時代到7x4=28為止,中年時代到7x7=49為止,更年期到7x9=63歲為止。

人的生命活動顯示的盛衰,多數也是以7年為周期的,每7年有一個衰減過程,表現在7、21、28、……84歲時;而少數以8年為一衰減周期的人則是:8、16、24……72歲時。在衰減年齡之後的一年內,表現為容易激動,心胸狹窄、憂慮多疑等。這個周期就包括了古人視為危險的年齡73和84,或許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