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05)

1、大師的筆誤

宋代四川有個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杜處士,收藏了唐朝大畫家戴嵩的《鬥牛圖》。有一天,杜處士把畫搬到太陽底下去晾曬。有一個牧童看了,拍著手大笑說:“這幅畫畫的鬥牛可不對!兩頭牛相鬥的時候,它們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角上,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條後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兩頭牛卻搖著尾巴在相鬥,這怎么可能呢?”杜處士聽了,又去進行實地觀察,發現牧童說的話有道理,戴嵩的確畫錯了。

據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評議作品,一位鄉下老農上前對他說:“先生您這幅畫裡的鴨子畫錯了。您畫的是麻鴨,雌麻鴨尾巴哪有那么長的?”原來徐悲鴻展出的《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畫中麻鴨的尾羽長且捲曲如環。老農告訴徐悲鴻,雄麻鴨羽毛鮮艷,有的尾巴捲曲;雌麻鴨毛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鴻接受了批評,並向老農表示深深的謝意。

2、藥名詩與《牡丹亭》

據傳,著名戲劇家湯顯祖能寫出名劇《牡丹亭》,是受了名醫朱震亨一首藥名詩的啟示。

明代萬曆年間,朱震亨因醫術高明,且不論貧賤一律平等相待而聞名遐邇。一日,因生活所迫當私塾先生的湯顯祖患了病,請朱震亨診治。朱震亨切過脈後,送給湯顯祖一包草藥和一捧橄欖核。那包草藥治好了湯先生的病,那捧橄欖核種於花園中,使湯顯祖靠出售橄欖葉(可入藥,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功)而度過了貧困的歲月。湯顯祖十分敬佩朱震亨的醫術和品行,於是兩人交往甚密。有一次,湯顯祖到朱家,正逢朱震亨午睡。湯顯祖便在朱的書房裡靜候,無聊之中,信手翻看書案,發現有一墨跡,上書:“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牽牛郎於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鍾情,托金銀花牽線,白頭翁為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並蒂蓮,合歡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志,持大戟,平木賊,誅草寇,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大將軍之職。”

這是朱震亨寫的一首藥名詩,詩中巧借20多味中草藥名,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美好的愛情故事。

湯顯祖閱畢頗受啟發,於是以此詩為線索,構思出了名劇《牡丹亭》,並取朱震亨藥名詩中的首句“牡丹亭”三字作劇名。

3、七大古鐵塔

甘露寺鐵塔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最初為石塔,建於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宋元豐年間改建9級鐵塔,塔身每層皆8面4門,上鑄飛天、立佛等。後因雷電、大風襲擊,現還存4級。

玉泉鐵塔位於湖北當陽市西玉泉寺前,為北宋嘉塘年(公元1061年)所鑄,8角13層。整座塔身逐層疊加,不加焊接,形體穩健玲瓏。

聊城鐵塔在山東省聊城興隆寺內。建築年代約宋金之際,塔為8角13層,每層8面飛檐,斗拱承托,並鑄有門窗、欄桿等裝飾。

濟寧鐵塔在山東省濟寧市鐵塔寺內,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塔為8角9層,鐵殼磚心,每層由勾欄平座、塔身、回檐三部分疊合而成。

泰安鐵塔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西天書院。此鐵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9年),塔身分層鑄造,呈6角13層,造型質樸宏偉。

由於戰亂,僅存下部3層,於1973年遷至岱廟後院,與著名的銅亭相對。

千佛鐵塔位於陝西鹹陽市杜鎮。塔高33層,呈方形10級,每層供鐵佛多尊,故名千佛鐵塔。此塔是我國古代最高的鐵塔,為明代鑄造。

孤山鐵塔位於陝西府谷縣。塔形如錐筆形,分12層,為明代建造。層間四面均鑄造佛像,體態俊秀,工藝精美,但現僅存遺蹟。

4、吃虧的來歷

所謂“吃虧”就是某人受到某件事影響使自身受到損失。說起吃虧,裡邊還有個故事。

有個小伙子叫李三,家中有些產業,可他不務正業,賭博成性,家中的產業被他敗光了,最後流落街頭,成了乞丐。

一日,他要了一天,也沒要到一口吃的。他已兩天沒吃一口東西了,再不吃東西就得餓死。他想出個招,即使被打死,也算是個飽死鬼。

李三來到一家飯館,對掌柜的說:“給我來個‘虧’,我好長時間沒吃‘虧’啦!”

老闆愣住了,“什麼是‘虧’,這個‘虧’怎么做?”

“你們這么大個飯館,連個‘虧’都不會做,太沒水平啦。我告訴你們,把面和好,擀成餅,把肉餡放在餅上,捲起來放到籠屜上蒸,一袋煙的工夫就好。”

老闆陪著笑臉說:“師傅,你慢慢喝茶,一會兒,‘虧’就好了。”

李三裝作一本正經地說:“不著急,等一會兒沒啥!”

“虧”出屜了。李三拿起一個,三下五除二就進肚了;又拿一個幾口就吞了。接著吃了三個,吃完了,說:“我出去方便方便。”出門他抬腿就跑,老闆急忙攆出去,“你別跑,你吃了我的‘虧’還未給錢呢?”眨眼工夫,李三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這時,圍了一幫看熱鬧的人,問其原因,老闆說:“他吃了我的‘虧’沒給錢。”

眾人笑著說:“人家吃了‘虧’,為什麼要給你錢?這是你虧欠人家的,吃你是應該的,還管人家要什麼錢?”

於是,吃虧就成了一句口頭禪,從此流傳下來。

5、古代的裙子

裙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裙子並非女性的專用服飾。《晉書》中就有“男子通用服長裙”的記載。

裙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褶,打褶的裙子發源於漢末宮中。據《西京雜記·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十分講究穿裙子。有一天,她穿雲英紫裙,與皇帝同游太液池。突然刮來一陣大風,將趙飛燕吹了起來。幸虧宮女拉住了她的裙子才救了她。被拉出許多皺褶的裙子,比原先平挺時更為漂亮。從此,打褶的裙子開始在宮中流行。

唐代以後,裙子更加盛行,上至皇妃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穿裙子。古代的裙子,色澤和款式豐富多彩。晉代,皇妃喜穿絳紗富裙,丹碧紗紋雙裙;唐代,婦女一般穿紅色裙子,白居易有“血色羅裙翻酒污”之句;元代末期,興素淨淡色的裙子;明代多百褶長裙,以紅色為主;清代裙裝品種繁多,有鳳尾裙、百褶裙、魚鱗裙、月華裙、丁當裙等。

6、中西方歷史上的巧合

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與《史記》中所載的中國炎帝、黃帝同時代。兩者俱為東西方文化始源。

二、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生於同時代,兩人年齡只差14歲。一個開創了延續三千餘年的東方傳統文化———儒學,一個創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

三、公元632年,李淵、李世民父子統一全國,建立大唐帝國;穆罕默德創建阿拉伯帝國,兩國分別雄踞東西,同樣強大、繁榮,疆域也同樣寬廣。

四、莎士比亞、湯顯祖不僅是同時代的人,而且同於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亞為西方戲劇之父,湯顯祖為中國戲劇之祖。

五、西方偉大的《荷馬史詩》產生於公元前9-8世紀,與中國偉大的《詩經》產生時代恰好相同,兩者東西相映,俱在世界詩壇發出燦爛的光輝。

六、俄國彼得大帝與中國康熙皇帝同時登位,相繼去世。彼得大帝開創了俄羅斯帝國,康熙皇帝奠定了東方最強大帝國,兩人俱為一世雄主。

七、公元前22-18 世紀,古巴比倫創建了以月亮圍繞地球鏇轉周期計算的曆法,與我國夏朝所使用的陰曆不僅同時,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閏月,二者如出一轍。

7、“汗馬功勞”的來歷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衝鋒陷陣,馬都跑出汗。戰鬥次數越多,戰鬥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中有一段有關“漢馬之勞”的故事。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勞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為侯,食邑八千戶。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根本沒上過戰場,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為什麼反在我們之上?劉邦則回答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狗功”而已。

8、四大美人的再婚

說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都知道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細考究,卻發現她們都有一個驚人相似之處,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兩次以上的婚姻。在標榜“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社會,一般女子如嫁兩個男人都不免口碑有損,而這“四大美人”卻恰恰在這問題上獲益匪淺,進而“流芳千古”。

“四大美人”之中,西施當屬美貌與智慧的佼佼者。為了能在“吳越爭霸”中取勝,她受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重託,來到吳國施“美人計”,成為吳王夫差的寵妃。她盡顯魅力,弄得吳王成天迷戀女色,朝政荒廢,最終導致國破家亡。西施此舉,成了中華戰爭謀略寶庫“三十六計”中著名的“美人計”。功成名就後,西施改嫁勾踐的智囊、後成為大商人的范蠡,在太湖做起了“億萬富婆”。

比起西施,貂蟬的轉型有些令人失望。初始,貂蟬在“連環計”中,在董卓與呂布父子之間進退自如,左右逢源,父子倆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董卓被誅之後,她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跟呂布過起了小日子來不說,當曹操大軍兵臨城下時,謀士陳宮建議呂布懷抱幼女單騎獨戟殺出重圍去向袁術求救。這在當時無疑是呂布惟一可行的選擇,可貂蟬卻擺出一副難捨難分之態,從而使呂布放棄這一生路,命殞白門樓。

貂蟬嫁的董卓與呂布雖有父子的名分,但不是親父子。王昭君卻真的先後嫁給了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和他的兒子。不過這是匈奴的古風,且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的兒子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倒也不必為此而咋舌。楊貴妃玉環也和貂蟬、王昭君一樣同嫁父子,區別是先子後父,次序不同罷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相信楊玉環和唐明皇之間是有愛情的,雖然其產生初期有悖常論,楊玉環嫁李瑁成為壽王妃,是包辦婚姻的結果。改嫁之後的玉環想必是過了一段甜蜜的生活。在生命最璀璨的時候卻被縊死於馬嵬坡,使自己成為動人心弦的悲劇角色。這不僅使唐明皇在其後的多年裡不能忘懷,也使後世的文人墨客念念不忘。

楊玉環的改嫁是為了愛情,王昭君的改嫁是身不由己,貂蟬的再婚則是別無選擇。而西施以智慧和聰明,也是大有作為。范蠡不光大智大勇兼有“玉樹臨風”之態,而且還是有情有義之人,他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成為再婚的成功典範。

9、名聯與史實

中國的對聯,要求在那么簡約的文字中,濃縮豐富情感、思想的內涵,達到文字的精純,以一字勝百字,一句勝千句,顯出中國文字的包容與張力,堪稱奇妙。秦嶺留侯祠,有于右任先生給張良撰的一副楹聯,對這位大智慧的張良,竟用8個字就精闢生動地托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張良,還用五六千字哩!其聯云:

送秦一椎,辭漢萬鍾。

於先生只選了兩個鏡頭,就突出了張良的全部精神人格,他仇恨秦始皇滅了他的韓國,秦皇的車過其境,他以大鐵椎擲贏政,這鐵椎也是那時的飛彈了。後來,他助劉邦成了帝業,封給他萬戶侯,他辭謝,歸隱山林,不像某些打江山就要坐江山的貪鄙之輩,此8字堪稱奇絕。

淮陰有座韓信的祀廟,廟已毀,但廟中曾有一副楹聯總結韓信一生,也寫得絕妙,也只10字,此聯是: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知己指蕭何,劉邦拜韓信為三軍統帥,是蕭何推薦,未央宮密謀殺韓信,也有蕭何參與。兩婦人,前者指給韓信免餓死以飯食的那漂母(洗衣婦),後者,即劉邦老婆,殺韓信的呂雉了。這一知己與兩婦人竟主宰了所謂大英雄的生死存亡與禍福榮辱,豈非透露了人生中的戲劇性嗎?

不久前,流沙河新撰了一聯,這是明史專家王春瑜先生為家鄉鹽城的陸秀夫紀念館邀請他寫作的,聯云:

明亡無降帝,陸沉有秀夫。

陸秀夫是繼文天祥之後,繼續在浙江溫州與廣東新會協助朱家小皇帝朱是與朱昞撐持一桿明朝的旗幟,後來,失敗了,背負幼帝悲壯地跳海殉難,把一個王朝最後一幕悲劇,只用10個字精煉寫出。

10、我國古代的三人盛世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以及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我國被人形象地稱為又喜逢盛世,而且影響力也遠遠超過了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盛世”。那么,我國古代歷史上主要有哪幾個“盛世”呢?

“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桓即位,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兩次下令把田畝從15稅1減為30稅1,甚至十年多不收田租。他還把原來連坐親屬的法律和一些殘損肢體的肉刑也取消了。景帝劉啟繼文帝位,下詔稱農業是天下的根本,雖黃金珠玉,但飢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穀物和絲麻,勸民農桑。這一措施,促使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社會秩序也得到安定。這就是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間是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0年。

“貞觀之治”。“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執政期間以史為鑑,把隋朝滅亡作為警戒,選賢任能,惟才是舉,倡導諫諍,廣開言路,屢屢採納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的建議、儉以息人,刑罰寬簡,輕徭薄賦,關心人民的疾苦,繼續推行均田地制,致使社會經濟得以迅速恢復,物價下降,人口增加,整個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這就是發生在公元627年至649年間歷史上被譽為“盛世”之一的“貞觀之治”。

“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共執政133年,先實行將明代宗室藩王所遺田地改歸民戶所有的“更田制”,又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將丁銀併入田糧統一徵收,簡化了稅收,而且無地的農民可以不納丁稅,因此逃避徭役和丁稅而隱蔽人口的現象逐漸減少,可耕地面積增加,人口增加到3.6億,手工業生產也獲得較快發展。然而由於當時閉關鎖國,這一“盛世”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遂成為落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