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姓氏,如何讀?

偶然機會我打開電視機,正逢某地方電視台播放娛樂節目——朴樹個人演唱會。主持人把青年歌手朴樹名中的“朴”讀成了“pǔ”。筆者身為語文教師,頓時覺得“朴”字讀音有誤,青年歌手朴樹究竟姓什麼?

於是,我查閱了商務印刷館新編訂的《現代漢語詞典》(XX年增補本)中關於“朴”的詞條解釋,對“朴”字的讀音規定有4種:作形容詞用時讀“pǔ”音 ,作專用名詞用時讀成“朴(pō)刀”、“朴(pò)樹(硝)”,作人姓氏時,則讀“piáo”音。看來,朴樹名中的“朴”字應讀成“piáo”,而非“pǔ”音。況且朴姓在韓國和朝鮮是僅次於金姓的第二大姓氏。如:朴正熙(大韓總統)、朴成俊(導演)、朴志胤(女歌手)等人名中的“朴”都讀“piáo”。同時,我也查閱了一些聯考備考工具書,“朴”作人姓氏時都統讀為“piáo”音。為什麼公眾媒體還把朴樹的姓氏讀成“pǔ”音,難道中外同一人名讀音有別?姓名雖只是一種符號,但是一個人合法身分的象徵,是要受法律保護的。為此,筆者真誠希望朴樹應該站出來為自己的姓氏重新正名,以符合漢語的語法規定,從而贏得廣大歌迷朋友的尊重。

當然,“朴”字用在名字中不作姓氏用時還是要讀成“pǔ”音。如佛學理事長趙朴(pǔ)初、作家白樸(pǔ)等。

中國姓氏成百上千,取名字也是稀奇古怪的,要準確認讀並記下那些多音、生僻的姓氏名字著實有一定難度。加上方言、地域文化的影響,一些生僻的人名和地名的讀音在媒體上、在公眾信息交流中以訛傳訛,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學習產、工作和生活。

比如,武俠小說家金庸原名查良鏞,詩人穆旦原名查良錚,清代學者查慎行。他們名中的“查”都讀“zhā”,而在“理察”、“查里”等外國人譯名中讀“chá”音。“好迪”廣告形象代言人李玟(mín)名中的“玟”字,在廣大歌迷、崇拜者甚至一些地方台的播音員口中都讀成了(wén)。人們不查工具書,想當然亂讀一通,不知李玟聽到別人這樣叫她會有何感想?又如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著名女演員蓋麗麗姓名中的“蓋”字人們都習慣讀成了“gài”。其實“蓋”作人姓氏時要讀“gě”。這樣誤讀人名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除了在公眾媒體上一些人名易誤讀外,在教材及文學作品中的人名的讀音也值得注意。如魯迅小說《藥》中的主人公“華老栓、華小栓”,《華佗傳》中的“華佗”,名中“華”字都讀“huà”(“華山”中的“華”讀“huà”,“華夏”中的“華”讀“huá”)。類似的例子還有:

匈奴人首領稱“單于(chán yú);漢初匈奴族一個單于的名字稱“冒頓(mòdú)”;晉文公稱“重(chóng)耳”;“曾(zēng)子殺人”;“樂(yuè)羊子妻”;“召(shào)公諫厲王弭謗”;“劉禪(chán)”等。

平時我們在讀歷史演義小說、武俠小說,看電視劇時,也會時常聽到一些易誤讀的人名。如:

紀(jǐ)昀和(hé)坤長孫(zháng sūn)万俟(mòqí)相里(xiànglǐ)尉遲(yùchí)

令狐(lǐnghú)單(shàn)田芳 翟(zhái)仁傑解(xiè)縉冼(xián)星海金兀朮((zhú)

句(gōu)扶能(nài)元皓 那(nā)英任(rén)我行 惲(yùn)代英

此外,我們還要記住下列一些生僻而特殊的人名姓氏:

卜(bǔ) 正((zhèng) 車(chē) 宓(mǐ) 要(yōo) 寧(nǐng) 曲(qū)

哈(hǎ) 員(yùn) 種(c hóng) 區(ōu) 仇(qīú) 宜(yí) 殷(yīn)

蔚(yù) 燕(yōn) 繁(bō) 覃(qín) 葛(gě) 都(dū) 莘(shēn)

祭(zhōi) 乘(chéng) 屯(zhūn) 盛(shèng)繆(miào) 么(yōo) 過(gō)

總之,一個人的姓氏只是一種代號,一種合法的身分象徵,其讀音和寫法都是受法律保護的。正確認讀人名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規範公眾信息交流的重要舉措。因此,公眾主持人、播音員、演藝圈藝人、各種傳媒人員和人民教師要時時刻刻推廣國語,規範漢語讀音,極力維護公眾傳媒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