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作文題應考策略

圖畫作文是作文命題領域的老面孔,只是相對於文字材料而言,它的亮相的頻率稍微低一些;再加上話題作文在聯考命題中發揮“指揮棒”作用,有些年它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今重拾這樣的命題樣式,權當是一種回歸吧。畢竟,材料作文是諸多作文命題樣式里的最高境界,而圖畫作文又有著其特質。 

圖畫作文材料往往由圖畫和文字構成,是作者深入生活並經過對生活的反覆觀察周密思考,集中了最能反映主題的題材而創作的。它與純粹的文字材料形異實同,只不過材料由文字變成了圖文而已。圖畫當然重要,因為它是材料的主體;文字也不可忽略,因為它往往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如畫題、旁白性文字等),或起著幫助讀者全面地解讀畫面的作用(如畫中物件上的提示性、解釋性文字等)。圖畫可以分成諷刺性漫畫和一般性圖畫,XX年全國卷的《摔了一跤》就是諷刺性漫畫;但是我們對圖畫的理解不能狹隘地看成諷刺性漫畫,隨著現代觀念的多元,帶有生活氣息的幽默漫畫、富含人生哲理的一般性漫畫也非常時尚。XX年東北四市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聯考作文所用豐子愷的畫作“一肩擔盡古今愁”是,XX年福建省的作文命題也是。圖畫呈現形式還有單幅圖畫和多幅圖畫的分別。特別對於多幅圖畫,我們要注意把握幾幅圖畫之間的關係——承接的,對比的,因果的等等——進而從整體上去理解。 

圖畫作文之所以為考試命題者所親睞,是因為它具有反映生活、啟迪思想、激活思維等功能,可以考查考生的觀察、理解、概括、分析以及表達能力等。 

時至今日,漫畫作文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議論文樣式,考生也可以通過非議論文樣式來呈現,只要它是正確地把握了漫畫的寓意,在文章里藝術地再現了對漫畫的某種認識。 

總之,畫家用漫畫的形式來表現生活,所運用的是“集束性思維”,即從生活中大量的現象中概括而成為我們所讀到的畫作;而我們依據漫畫來做文章時,自然要逆畫家的思維而動,把他的思維“泡”出來,“發散性思維”就是必然的出路。 

此類作文應考自有其寫作規範概而言之,可以分如下幾步: 

第一步,走進圖文,領悟寓意 

無論諷刺性漫畫和一般性圖畫,還是單幅圖畫和多幅圖畫,都要從對圖畫中所揭示的片斷事實的觀察、想像和分析、判斷中獲得題材和主題,並要用恰當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看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按一定的順序看,一般順序為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近到遠,由人及物、由部分到整體。(2)注意畫畫中的反映事情的時間、地點及背景環境。(3)注意人物的服飾、動作、表情,從而思索其心理活動及性格特點。(4)如果是多幅圖,要注意多幅圖的關係,根據畫面內容對各幅圖進行合理的詮釋。(5)注意畫的題目和畫的有關說明,藉以體會畫意。關於寓意的解讀,有時候的指向並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角度的挖掘,要發散開去思維;有時候的傾向非常明顯,就必須集束思維,與畫作者的傾向性契合。 

這裡應特別提醒的是,有的圖已有標題或說明,但這標題或說明並不就是這幅圖的主題。展開論述時要緊密聯繫畫面的含義,這樣才符合看圖作文的要求。 

第二步。多方比較,確定立意 

對指向不唯一而可以多角度挖掘寓意的材料自然要多方比較,考慮所挖掘出來的寓意誰更具新穎度,誰獨有深刻性,當然也要考慮什麼樣的寓意你能夠用材料支撐它(寫作議論文)或有素材演繹它(寫作記敘文)。就是對傾向非常明顯的材料也有個比較的過程,畢竟語言表述上的細微的差別也影響著思維的方向進而決定了行文的走向。 

注意,立意切忌面面俱到,而應該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深入鑽探下去,力求談深說透。如果吃著碗裡還惦記著鍋子裡,多頭出擊,勢必會觀點駁雜,不利於集中筆力把問題講清楚。 

一則材料往往能夠讀出多個寓意,至於你以哪一個觀點作為你的文章的立意,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哪個方面的日常積累相對豐厚,既有思考,也有材料。 

第三步。聯想引申,借題發揮 

一般地說,提供的圖文都有較強的針對性,作文時就要注意聯繫社會現象及人們的思想實際,寫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不能拋開材料,信馬由韁;不能另起爐灶,隨意枝蔓;不能就事論事,局限於原材料。材料作文的理想境界是若即若離,不即不離。 

那么,如何恰當地聯想生髮呢? 

我們可以從原材料出發,進行相似聯想,看看歷史上與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情況與原材料所說的近似,其間有什麼規律可以總結,有什麼啟示可以警世;我們也可以從原材料出發,進行相關聯想,看看哪些東西與材料內容是有關聯的,它們之間的聯繫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我們還可以從原材料出發,進行相反聯想,深入地考察與原材料悖逆的一些歷史事件、現實狀態,讓自己的視角變得更加多元,經過這樣的辨證思維後,看看從中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有哪些教益可以吸取;我們更可以從原材料出發,進行因果聯想,材料是現象,我們探究一下潛藏在背後的本質性的東西,材料是結果,我們追問一下引發這一結果的原因,這會讓我們學得聰明起來。 

第四步。精思傅會,放膽成篇 

如果說上面的幾步都是“知”的層面,是“袖手於前”的話,現在我們就到了“行”的層面,要“疾書於後”了。 

“行”必然要考慮文章的結構,傳統的材料作文差不多是議論文的一統人下,經過多年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得到很多人認同的結構模式:“概述畫面——明確寓意(中心)——聯繫實際——展開議論——結語”。有些人怕人說模式就是僵化,於是羞羞答答的不敢公開承認這樣的模式。其實,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掌握一定的結構模式,使寫出來的文章像模像樣、中規合矩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人格”的過程,是每個考生必經的。創新層面的“出格”也是建築在“人格”的基礎上的。還沒有“人格”就想著“出格”,美妙固然美妙,只怕是美麗的肥皂泡而已。 

就是在這樣的模式之下,我們也有比較大的創造的空間。比如“概述畫面”的概括與絮叨,側重與全面;比如“聯繫實際”的向度(時間上的古今,空間上的中外,人物所在領域上的多元);比如遣詞造句上的“亮點意識”(議論文的語言在“準確”、“鮮明”而外也還有“生動”的要求)。 

總而言之,圖畫作文就是在所給材料的基礎上作文,或者說文章的觀點、情感甚至所拈來的材料是由某個材料觸發的,只要按照上述應對策略,我們就完全可以放膽成篇,而大可不必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