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果思因抓本質——新聞類材料作文寫作導引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蘭北部不知名的古鎮德拉赫騰現在因鎮內“無紅綠燈”而正受到世界關注。在這裡,人們上街時早已習慣於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互相讓行,“汽車讓腳踏車,腳踏車讓行人”是人們默認的規則。表面似乎有些“混亂”的交通,實際上在有序地運行。在市中心,每天車流量2萬多輛,行人、腳踏車更是川流不息,卻從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這被視為“奇蹟”。

要求:自選角度,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新聞類材料作文,材料涉及到公共運輸秩序、城市形象和公民道德素養,暗扣北京奧運和和建設諧社會這兩大熱點。

新聞類材料的審題,應該觀果思因,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會出現德拉赫騰古鎮奇蹟?通過找關鍵字句的方法,我們可以抓住要津:“互相讓行”,“‘汽車讓腳踏車,腳踏車讓行人’是人們默認的規則”,這些詞語表明,古鎮之所以產生交通奇蹟,是因為那裡的居民習慣於互相禮讓。

寫新聞類材料作文貴在聯繫實際深入分析,這樣才能顯示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落入了空談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佳句警句幾大筐、表面雄辯,其實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窠臼。

如何聯繫實際?如果是正面材料,可以聯繫身邊與之類似的正面實際,分析其意義,肯定其價值,提出如何才能推而廣之的建議;也可以聯繫與之相反的反面事例,指出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提出矯正之措施。如果是反面材料,同樣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聯繫實際,展開分析。

思路上,這類作文比較適合採用“層進式”結構,按照“擺現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的步驟來展開。

[優秀習作一]

學會禮讓

湖北宜昌市三峽高中05級302班楊柳

荷蘭不知名古鎮德拉赫騰鎮沒有紅綠燈,人們用眼神和手勢來交流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相讓,“汽車讓腳踏車,腳踏車讓行人”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他們的禮讓創造了交通奇蹟。

荷蘭古鎮德拉赫騰的“無紅綠燈”現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國許多地方的“無視紅綠燈”現象。

在我國大小城市,紅綠燈、電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謂設施完備,然而時常可見高速賓士的汽車亂闖紅燈。如果兩車在小巷“狹路相逢”,“虎視眈眈”的現象並不鮮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時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國,“人讓腳踏車,腳踏車讓汽車”倒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

不懂禮讓的行為貽害無窮,使我們愧稱“文明古國”的稱號。

“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譁”……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

“不懂禮讓”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

一個有文明素養的人才懂得禮讓,禮讓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不懂禮讓,其實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對方著想,不懂得體貼對方、尊重對方。很多人滿腦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將古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的“遺訓”拋在腦後。十字路口,加大油門高速賓士,為得是贏得時間去追求自己的金錢、名譽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狹路相逢”,必定是一場好鬥……

由此可見,缺乏文明素養,不懂得體貼人和尊重人,過於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禮讓”的根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國人認識到文明禮讓的重要性,大力培養國民的文明素養,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禮義之邦才能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藺相如對廉頗一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成為千古美談。古人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見禮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禮讓是人與人交往的緩衝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衝突;禮讓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摩擦,化解緊張的關係。

學會禮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一個寬鬆的人際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一個祥和的文明環境需要每個人都學會禮讓。只要人人都學會禮讓,祖國處處都能變成美好的德拉赫騰古鎮。

[點評]文章採用觀彼思此、觀遠思近的思路,由古鎮德拉赫騰奇蹟聯想到我國普遍存在的與此截然相反的不懂禮讓的現象,並深入剖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切合題意,觀點正確鮮明,能很好聯繫實際,分析深刻。

表達上“層進式”的結構完整、清晰,層與層之間過渡自然,語言概括、準確、通暢。

評分:24+24+9=57分

[優秀習作二]

建設謙讓的和諧家園

湖北宜昌市三峽高中05級302班陳雅雯

謙讓是一股清泉,滋潤你我的心田;

謙讓是一座橋樑,縮短你我的距離;

謙讓是一滴機油,減輕你我的摩擦;

謙讓是一縷陽光,溫暖你我的心窩。

荷蘭北部不知名的古鎮德拉赫騰,因鎮內“無紅綠燈”而受到世界的關注。因為在它的市中心,每天車流量二萬多輛,行人、腳踏車更是川流不息,卻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

這種“奇蹟”是如何發生的呢?原來在這裡,人們上街時早已習慣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司機也會在路口互相讓行。追根到底。還是因為這裡的人們都具備了較高的素質,尤其是謙讓的品格。

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謙讓的品格,那么他就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就會失去真正的朋友,他就會在無休止的爭奪與煩惱中度過一生;一個社會如果沒有謙讓的風氣,它就會危機四伏,紛爭不斷,永遠也不會和諧;一個國家如國不能在國際交往中謙讓,那它終會遭到他國厭惡與排斥,美國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長期藐視弱國,實行霸權主義,遭到世界有正義感的人們的反對。一個國家即使再強大,如果不懂謙讓,同樣也是會被孤立和唾棄的。

因此,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國家,都應學會謙讓,讓謙讓成為我們的一種品質和習慣。首先,要從教育抓起,只有提高國民的文明素養,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謙讓的重要性,才會付諸行動;其次,是加大監管處罰力度,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氛圍,讓不謙讓不文明現象受到大眾的鄙視和唾棄遭到。只有人人學會謙讓,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城市的市民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交通文明建設已漸成風氣。在青島,有1.6萬名司機簽訂“行車禮讓”保證書。自青島市倡導“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城市文明交通活動以來,在駕駛員隊伍中引起了較大反響,由專業運輸系統帶頭倡導,現已有16000多名專業運輸系統駕駛員分別與單位簽訂了“三讓”活動保證書,並呼籲全市駕駛員行動起來,自覺遵守行車禮讓規定。交通文明,禮讓為先。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人,讓出一份和諧。

孟子說:“無辭讓之心,非人也。”可見擁有辭讓之心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只要人人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質,就一定能建設一個人人懂得“謙讓”的和諧家園!

謙讓者總是用平和寧靜的態度去感化他人淺薄的行為,謙讓者總是用寬宏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人所犯的錯誤。謙讓不僅是一種優良品質,更是一門人生學問。讓我們在生活中掌握並使用這門學問吧!

[點評]文章闡述了謙讓是古鎮德拉赫騰產生奇蹟的根源,剖析了不懂謙讓的危害,提出如何才能建設人人謙讓的和諧社會的主張,切合題意,內容比較充實。

表達上同樣採用了“層進式”的結構,層次分明。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有文采,有氣勢;結尾採用對稱的句子,語言警策,有較強的表現力。

評分:23+24+9=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