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神遊八荒——讓思想插上雙翅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

——讓思想插上雙翅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千千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裡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係,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文心絮語

佳作借鑑

習作評說

要語一束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於漪教你寫作文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

文心絮語

想像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古人曾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如陸機《文賦》中“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意思是:開始寫文章,往往是集中視線,不聽其他,深入思考,廣泛採集,心神可以飛馳在八方最遠之處,遨遊到極高極高的地方。運用想像於一瞬間就能觀察到古今,賓士於四海。又如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是說寫文章要開展想像,想得很遠很遠,靜靜地專心思考,就會聯想到千年的人與事;容顏隱隱地有所變化時,思路已擴展到萬里以外了。從兩段引述的文字中,我們可清楚地體會到想像的巨大功能。人坐在屋內握筆,心神可在天地之間任意遨遊,貫通古今,橫越四海,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開闢了十分廣闊的思維空間,也開發了無窮無盡的新鮮乃至奇特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範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寫作中發揮想像的能力,無與倫比,令人嘆為觀止。

《天問》是一首長詩,在這首詩里,屈原一口氣對天文、地理、人事等各方面提出一百七十幾個問題,構思新穎,想像極其豐富,可說是篇奇文。摘錄天文部分中某一些問題剖析,就可窺見開展想像的全貌。

(譯文)

老天共有九層,

是誰經營測量的?

這個樣子有什麼用處,

是誰最早動手興建的?

輪轂上的繩子拴在何處?

天的極頂又安裝在哪兒?

八根擎天柱如何頂住?

地的東南角何以傾塌?

九重天的邊緣延伸到何方?

它依託連線在什麼東西上?

天邊有多少的彎曲和角落,

誰能算清楚這筆帳?

天在何處與地相合?

十二區如何劃分?

日月附在什麼東西的上面?

星宿何以陳列得錯落有致?

太陽早上從湯谷出來,

晚上停宿在濛汜;

從天明到天黑,

它要走多少里路?

月亮有什麼本領,

死後又能再生?

顧兔生在肚子裡,

對它有什麼用處?

一連串問題如水銀瀉地,一發而不可收。從天有九層想到是誰經營、誰測量、誰興建,究竟建造了有什麼用處;想到宇宙像個鏇轉的車輪,車輪中心上的繩子拴在什麼地方呢;想到天的最高處安裝在哪兒,八根柱子又怎么頂住它呢;想到天的東南角為什麼會傾塌,天的邊緣究竟延伸到什麼地方,依託什麼,連線在什麼東西上;想到天邊究竟有多少彎曲和角落,這筆賬誰能算清楚;想到天和地究竟在什麼地方相連線,天上星宿12個區究竟是怎樣劃分的;想到太陽、月亮究竟附著在什麼東西上,而星宿又為什麼在天上擺布得那么錯落有致;太陽早出晚歸,究竟一天走多少路;月亮死而復生,究竟靠什麼本領,兔子(顧兔:月中兔子的名,即蟾蜍。)生在月亮肚子裡,對月亮究竟有什麼用處呢。真是一會兒天,一會兒地,一會兒日月,一會兒星辰,就在這跳躍式的思想自由馳騁中,展現了作

者無窮的智慧和奇特而絢爛的精神世界。難怪黑格爾說,“如果談到本領,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

想像不是胡思亂想,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想像的內容來自現實生活,想像是以生活和知識為基礎的。如上面引述的“地的東南角何以傾塌”就根源於生活,因為我國地貌狀況是西北高,東南低,大河大江由西流向東南,最後歸人大海。又如“十二區如何劃分”,也不是憑空而來,因為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星宿方位劃為十二個大區。有這方面知識作基礎,一觸即發,問題就從腦中蹦跳出來。其實,上面所提出的寓含了眾多神話傳說的資料,是有堅實的生活與知識為基礎的。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無人不知,生活中有猴子、豬玀,《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發揮想像,就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生活中有正氣,有邪惡,而邪惡總是詭計多端,變換出種種偽善面目欺騙善良,源於對生活的深刻認識與理解,於是創造出白骨精的醜惡形象,創造出孫悟空以變化多端的神力與屢施詭計的妖精反覆鬥爭的故事,以巨大的藝術魅力吸引千千萬萬讀者。

寫作中開展想像要善於捉住“觸發點”。“觸發點”常常是眼前的實景,即眼前的人、事、景、物。“觸發點”選得好,想像的閥門打開,就如同童話中的魔棒一樣,腦中會閃現出許多奇妙的事物,許多生動的形象。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抒情小詩,想像豐富,具有童話色彩。這首詩的想像的“觸發點”就是“街燈”,由眼前的實景“街燈”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想像開去,創造出天上街市的美景。人間、天上,迴環互比,由於想像這面折光鏡的作用,詩閃發出比現實

更為奇幻的光輝。

莫奈是法國19世紀著名印象派的畫家,他畫的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學這幅畫十分有名。畫上,教堂掩映在霧中,輪廓隱約可見,而霧是紫紅色的。有人看了這幅畫,思想立即在歷史長河中縱橫,是什麼緣故呢?原來是畫上紫紅色的霧觸發了他。紫紅色的霧就是他展開想像的“觸發點”,由此他想到倫敦環境有污染,環境污染伴隨著17世紀英國工業革命而產生。通常霧是灰濛濛的,畫上卻是紫紅色的,這一反常規的色彩具有新奇性、刺激性,而具有新奇性、刺激性的事物最能激發想像力,是比較理想的想像“觸發點”。

談到想像,人們常常想到聯想,甚至把二者混為一談。想像和聯想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二者都是思索,而且從由此及彼開始,但聯想基本在由此及彼的軌道上運行,如由井岡山的

竹子聯想到老鄉冒生命危險衝過白匪封鎖線用小竹筒給山上紅軍戰士送飯的情景,聯想到毛委員和朱軍長用毛竹做的扁擔帶領隊伍下山判[糧食的情景,聯想到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人一樣堅貞不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且聯想的材料都是已經有的生活經驗,所以聯想是已有生活經驗的組合。想像是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構成新的形象,而且是多向性的思維,不定向的,跳躍式的。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寫詩人在夢中漫遊仙界時,忽而飛渡鏡湖,月照我影;忽而身登雲梯,天雞啼鳴;在千岩萬轉中迷花倚石,聞熊咆龍吟,見電霹山崩;在恍惚間見雲里的神仙紛紛而降。眾多的形象紛至沓來,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所創造。當然,任何想像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不可能無中生有;構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來自生活,來自過去的經驗,不過,經過了加工改造。有人說,聯想是想像的基礎,想像是聯想的升華,這是有道理的。

夢也是一種想像,組成夢境的素材仍然是感知過的,上述李白的詩已證明。幻想是對未來的想像,同樣源於生活,科幻小說就是以文學體裁來對未來科學的預測。

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愛思、多思,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渴求,都能激發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越豐富,寫出來的文章越能閃發光彩。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於漪教你寫作文四上下求索,神遊八荒(1)

佳作借鑑

好的故事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菸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我閉了眼睛,向後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帶了閃爍的日光,井水裡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裡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進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里去。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被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這是魯迅先生的名篇之一,寫於1925年2月24日。作者處於“昏沉的夜”,“石油”(點燈用的煤油)已經不多,身邊繚繞著菸草的煙霧,而思想卻長著翅膀飛翔,“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很美麗,幽雅,有趣”,是想像中故事的總貌,怎么美麗,怎么幽雅,怎么有趣呢?於是出現了眾多的美的形象——美的人美的事編織成的雲錦,像萬顆奔星般飛動,飛動到遙遠遙遠,以至於無窮。想得自由自在,一下子把視野擴展到無窮盡。

思想跳躍,由天而地,坐小船經山陰道,於是,“烏桕”、“新禾”、“野花”、“雞”、“狗”……一二十種形象次第展現,接著,這些形象又都倒影在小河中,諸影諸物解散、搖動、融和、退縮,復近於原形。日光,水光,閃爍晃動,諸物由靜而動,由動而靜,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由過去所見,又一躍而寫現在所見,同樣是美不勝收。一切事物交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而且色彩斑斕。青的天,大紅花和斑紅花拉長為縷縷的胭脂水,拉成的紅色錦繡帶織入狗中,狗織人白雲中,白雲織人村女中,斑紅花影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里,而這一切又是發生在水中,是從水裡看到的人世間的雲錦,真是奇思妙想,令人神往。

兩幅美景構成了一個好的故事,而這故事中的人、事、景、物都似曾相識,不過是進行了加工,進行了新的組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絢麗的新形象。新形象不是無中生有,是以生活為基礎的。

想像的內容與眼前的實景要注意銜接,要銜接得自然、巧妙,不能脫鉤脫節。也就是說,要注意由眼前景渡到想像景,“渡過去”,又要注意由想像景渡回眼前景,即“渡過來”,如果不渡過來,文章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亂飛無主了。《好的故事》在銜接過渡方面很精彩。身處昏沉的夜,展開美好的想像,是“閉了眼睛”“朦朧中”開始的;被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深深吸引,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皺蹙,整篇的影子撒成片片。銜接得十分自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睜開眼甦醒以後還要尋夢境,趁“幾點虹霓色的碎影”還在,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然而拋書取筆時,才知何嘗有一絲碎影,只有昏暗的燈光。以昏沉的夜開篇,以昏沉的夜結束,基調是悲苦的,這是現實;然而想像中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令人嚮往的,在強烈的反差中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無限的

感慨。

魯迅生活的時代早巳過去,但他在詩文中發揮想像作用的做法在當代文學作品中仍屢見不鮮。且不說許多名著,就是台灣女作家席慕蓉的一篇短文,也可看出想像在作品中的重要功能。

貝殼

在海邊,我撿起了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成一圈的複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裡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巳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苟

呢?

比起貝殼裡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後,也許也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覆觀看,反覆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這篇短文寥寥幾百字,寫的是極其普遍的自然小景,然而卻新氣撲鼻,啟人深思。對貝殼的精細描寫固然有特色,而使文章大為增彩不同凡響之處,卻是想像的開展。上蒼給短暫和細小、脆弱和卑微的生命製作出來的居所是多精緻、多仔細、多一絲不苟,聯想到與貝殼的生命比,自己在世間停留的時間更長,空間更多,能做到的事應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文章至此,對生活的積極進取態度已有所表現,但這樣表達畢竟一般化,比較平面,缺乏深度。就在此時,作者的思想突然騰飛,騰飛到千年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景,兩個“反覆”,一個“嘆息”,就把一顆固執而簡單的心生動地捧到了讀者的面前。與“精緻”、“仔細”、“一絲不苟”比,思想升華了,意味雋永了。

想像的線頭是怎樣拉開的呢?“觸發點”就是一枚小小的貝殼,尤其是它的精緻的花紋,複雜的圖樣。面對著它,仔細觀察,認真感受,深入思考,思想就離開眼前景展翅翱翔。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於漪教你寫作文四上下求索,神遊八荒(2)

習作評說

測驗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可是腦子卻專橫地不許我接觸書本。窗外的雨下個不停,教人心煩。我一絲勁兒也提不起,只好伏在案上,閉上眼睛……

不一會兒,靈魂好像離開了我的軀殼,飄啊,飄啊,飄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我佇立觀望,只見村屋寥寥可數,阡陌整齊地把田地分割開來。農民背著太陽,把著耙子在犁地。老人在屋前的小園剪草栽花,畜欄中的鴨子和綿羊在相互嬉戲,好一幅農家樂的美景。溫暖充盈在空氣中,把我這孤單的人也感染了。

小溪波明如鏡,水流滲出了一股清涼。清新的空氣,不禁使我貪婪地吮吸起來。微風又把花香陣陣傳送,我感到無比舒暢。偶而撿起一塊泥土,也是芳香撲鼻。我感到身上的每一毛孔都在享受著大自然釋放的芬芳,像吃了靈丹妙藥似的,全身十分受用。

我走進綠林,林里一棵棵樹木上掛著累累的果實。我隨手摘下數顆,放在懷中珍藏。

穿過綠林,我一口氣爬上山坡,輕輕躺下,一邊欣賞天地交接的壯觀,一邊欣賞雲兒的變幻,奇趣無窮。

大陽在山坡後若隱若現,把霞彩襯托得更為絢麗。它們爭妍鬥麗,美不勝收。霞彩構成的圖案是世界上最諧和最自然的,霞彩的顏色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絢爛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黑夜從四周靜悄悄地壓過來,大自然依然瀰漫著令人陶醉的氣息。我雖沒有床和褥,但田野為床,星空為被,榕樹根為枕,足以使我安然入夢。

突然,一陣風颳來,把我吹醒。啊!身邊的美景已無影無蹤,我又返回到現實的繁華世界。

雨點把我的書本沾濕了,我把窗子關上。這一關,雖標誌著夢中旅程的結束,但畢竟尋覓到嚮往已久的美妙世界。我振奮精神,專心致志地複習功課。

(陳淑華)

這是一篇中學低年級學生的習作,內容是尋覓美妙理想的世界。作者尋覓的理想世界是風景優美的農家樂的清涼世界。

發揮想像,在頭腦中開闢廣闊的天地,是本文的明顯特點。作者神遊不知名的地方,看田舍風光,觀小溪流水,嗅空氣中芬芳,摘果實珍藏,賞天地交接的壯觀,雲兒變幻的奇趣,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紛至沓來,構成了美麗的畫面,表達了喜悅的心情。

想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文章從白天的欣賞自然風光寫到夜晚的安然入睡,時間跨度大;由村落而小溪,而綠林,而山坡,而天地為被褥,空間不斷轉換。事實是:作者身在小屋,紋絲不動。很顯然,想像比觀察、感受更能擴展取材的領域。想像是以生活和知識為基礎的,如果作者平時對田園風光不注意觀察,不具備有關的知識,不管怎么想,也想像不出文中的眾多形象,當然也不可能選擇它們作為寫作材料。

文中注意了想像景與實景的銜接。開頭用“伏在案上,閉上眼睛”過渡到神遊大自然;思想張開雙翅翱翔後,又要妥貼地收回。結尾用風把自己吹醒,返回現實,目的就在於把夢境和實境銜接起來。

用夢境表現奇思幻想是文中展開想像的常用方法,但不用夢境同樣可以充分想像,神話、傳說、童話等等,想像色彩都無比濃郁,許多真知灼見都是通過精彩紛呈的新形象表達出來的。文學作品如此,一般習作也可向這方面努力。下面是一篇習作: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一個可以同時生活在人間、仙境和地獄的人,那就好了,因為可以在不同的世界生活,看看不同世界的事物。

在人間可以過著繁榮、熱鬧的生活,可以結交不同個性的人,可以去許多地方遊覽,又可以有很多消遣,例如:逛街、看電影、游泳、旅行等等,自由自在。

當煩惱時,可以到仙境,那裡不會有煩惱,生活寧靜安逸,所以人也特別快樂。

當自己想做壞事時,可以到地獄看看。看那些做了壞事的人,死後要受到怎樣痛苦的懲罰,警惕自己不要這樣去做,否則就會遭受同樣的痛苦。

當然,這些地方也有各自的缺點。在人間,雖然可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和人相處久了,不免會發生磨擦,會弄得自己很不開心。在仙境住久了,慢慢便會因為太安逸而感到厭倦。在地獄,雖然可警惕自己,但目睹那種恐怖場景,心中十分恐懼。所以,住在哪處都有缺點。

我更希望有一處地方能匯集它們三處的優點,三處的優點是——繁榮、安寧、有警惕性。雖則繁榮,但不會有鬥爭;雖則安寧,但不會令人感到沉悶;雖則有警惕性,但不會令人驚慌。我想這樣的地方會十分難找,因為沒有一處地方是十全十美的。

人間、仙境和地獄,如真的要我選擇,我當然會選人間,因為我居住在人間已十多年,對這裡的環境已經適應。

不過以上只是一些幻想,我們應該要面對現實,不要只追求幻想,應當珍惜求學時光,勤奮學習,努力創造自己美好的理想。

(戴恩霞)

這篇習作是香港一名中學生所寫。《假如我是》是近幾年流行的作文題,這一類作文題給習作者自由思考的餘地很大,習作者能充分發揮想像,超越自身的條件,超越時空的限制,寫出動人的文章。

常見的《假如我是》,往往是把自己調換一個位置,或是教師,或是醫生,或是營業員,等等,等等,總是在人間,在地球上。這篇習作與眾不同,習作者大膽想像,把自己構想為可以遨遊於人間、仙境和地獄的人。既體會到這三處的特點,又看到它們的不足;既放開來大膽幻想,又收束到面對現實,落腳在及時努力的基點上,不落窠臼,給人以新鮮感。

文章一起筆就引人注目。“一個可以同時生活在人間、仙境和地獄的人”,這明明不可能,但加上了假設的前提,這句話就無可置辯地站立起來,文章由此而展開。

習作者用三段文字簡述人間、仙境和地獄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除對人間生活有粗淺感受外,仙境與地獄的情況純屬想像所得。習作者上赴仙境,下人地獄,為文章蒙上奇異的色彩。

“選擇”是從幻想回到現實的關鍵字,想像的翅膀收縮得比較巧妙。

文章結尾拖沓無力,與全文思維的活躍情況大不協調。

上下求索,神遊八荒於漪教你寫作文四上下求索,神遊八荒(3)

要語一束

廣泛的取材來自作者豐富的想像。作者的思想插上雙翅在天地之間遨遊,就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生動的形象。

想像不是胡思亂想,想像的內容來自現實生活,生活和知識是想像的基礎。

要善於選擇想像的“觸發點”,從眼前的所見所聞出發,拉開想像的線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浮想聯翩。

眼前的實景與想像中的“虛景”要注意過渡、銜接,既巧妙地渡過去,又妥貼地渡過來。

想像和聯想有聯繫,又有區別。聯想基本在由此及彼的軌道上運行,而想像是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聯想是想像的基礎,想像是聯想的升華。

想像力的提高靠生活材料的積

[1] [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