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聯考優秀作文

每年聯考,語文作文都很受關注。作為自主命題走在全國前列的福建省,今年勇敢地吃了“半命題作文”這隻螃蟹,引領了聯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成為今年我省聯考語文卷的最大亮點。今年聯考語文作文題為“這也是一種_____”,要求考生先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形成完整的題目,然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昨天,聯考語文作文閱卷工作結束,共評出8篇優秀作文。讓我們隨著這8位考生的筆觸,看看考生們給我們怎樣的答卷。

這也是一種力量

微笑,恰如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掛的一刀新月,皎潔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著萬般力量……

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堅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自信滿滿,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心頭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動山搖,高樓大廈瞬間成為一片瓦礫,多少生命在廢墟下呼喚求助。當解放軍戰士將一個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單(擔)架時,他輕輕地一笑,用滿是灰塵的左手向戰士們敬禮!這是一個孩子的微笑,也是災區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笑。它傳達了太多:樂觀堅強地活著,感謝所有關心災區的朋友們,我很好!

也許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陽光的,而微笑,是給自己最好的犒賞。

我們喜歡微笑,喜歡嘴角的翹起,喜歡那彎起的弧度,更喜歡它所傳達的一種力量。

奧運會的志願者們,無論在何種場合,面對何種膚色、國籍的人,總是抱以微笑。這不僅展現了一個大國的風采,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包容的姿態。它在向全世界傳遞著一種力量,一種海納百川,擁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XX張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臉,同樣傳達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充滿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紅顏一笑……這些笑,或太狂放不羈,或太剛烈頑強,抑或充滿嫵媚。而我們需要的,不過淺淺的會心一笑。

人們很容易記住溫總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滿滿的他發自肺腑的微笑。面對金融危機,從容不迫;面對外國記者的犀利問題,他依舊笑對。他正如一代儒者,溫文爾雅地處世待人。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種力量么?這是笑對人生的一種力量!

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藍的天空下,一直傳遞著……

當人們幫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滿懷深情的力量;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寬容大度的力量;當厄運侵襲了你,而你卻抱以微笑時,微笑便成了堅強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滿愛,充滿微笑,將不再會有伊拉克戰爭、巴以衝突以及朝核問題。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將肩負著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那就是將微笑作為一種力量,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也是一種承諾

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認定了這一輩子的承諾。

——《承諾》

這是著名歌手劉德華借已故藝人黃家駒所作之曲填詞,並領銜香港眾歌星演唱的賑災歌曲。每每聽到這首歌,總不免心潮澎湃,傾(頃)刻之間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過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東西我們不能忘卻,也不會忘卻:有捨己救人的英雄,有與死亡之神對持(峙)幾十小時甚至百餘小時的堅強勇者,更有全國人民源源不斷的救助物質(資)和愛心,就如前面歌詞所提:讓災區人民儘快過上原來的生活。

我的部落格和qq空間上,有一張圖片,也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一個男子將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綁)在身上,他要騎機車將亡妻背回家。這張由cnn記者拍攝的照片,借著媒介和網路傳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子——吳家芳的事跡廣為傳頌,一時間有很多人將其奉為偶像,甚至有許多女性“爭嫁好兒郎”。吳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剛建成的地震博物館還將其機車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某網友語)。在離5·12還沒一周年之際,就傳出了吳家芳的新婚。一時網路譁然,指責聲此起彼伏,眾網友憤怒交加,大有被吳家芳忽悠、甩(耍)弄之感。在很多人眼裡,吳家芳不再是好男兒,而只是個虛偽的小人。然而,我卻要大聲說不,他依然是個好男兒。

據說地震災區災民的自殺率非常高。分析認為,是因為很多災民還未從親人逝去和財產損失中恢復過來。因此,災區的重建和災民的心理治療成為兩項重要的任務。就如《承諾》所唱那樣:重獲原來的生活。而讓災區人民重獲原來的生活不僅僅是政府的任務,更是全體炎黃子孫應盡的義務。

一年多了,我們仍在關心災區建設,仍在關心災區人民的生活。我們無非是希望災區人民早日從悲痛中走過來。然而我們做到了嗎?就如前面指責吳家芳的網友,他們做到了嗎?

沒錯,吳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別人關心,也需要別人幫助,也需要重獲原來的生活,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他結婚是為了得到家的關愛,為了儘量從亡妻之痛中解脫出來。我們又憑什麼因此指責他呢?每個因地震而心靈遭受巨大傷害的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溫暖,吳家芳結婚我們更應該祝福他,為他高興,而不是指責。

吳家芳不是聖人,也不會像傳說中那樣與亡妻化為飛蝶或星星,他還要生活。

溫總理告訴災區人民:要好好活著。前面所提的網友的指責豈不是讓吳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不僅僅是唱唱,而是每個炎黃子孫用心的承諾。

這也是一種幸福

不是每一份愛都許得起 “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經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的生離死別;涸轍之魚,相濡以沫,這也是一種幸福。

——題記

爸是醫生,媽是護士。兩人都在同一所醫院上班,科室僅隔了三層樓,幾乎每天都是一同騎著腳踏車去上班,又一同回來。

然而我是向來不肯承認他們的愛情或是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

他們的愛情,太平凡,太普通;他們的婚姻,太匆忙,太急迫。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婚姻,又怎能擔得起“幸福”這樣一個甜蜜的辭彙呢?

在我看來,要愛,便當如唐玄宗與楊貴妃般,“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才是轟轟烈烈的幸福;要愛,便當如焦仲卿與劉蘭芝,“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才是生死與共的幸福;要愛,便當如張愛玲之於胡蘭成,敢愛敢恨,縱然最後揮劍斬情絲,不也有一種曾經愛過而痛徹心扉的幸福嗎?

然而媽聽完我的話後,笑著拍著我的頭,說:“你還太小,不懂什麼叫幸福,媽幸福著呢。”說完她就笑了,笑得似乎那份甜蜜從心裡一直溢了出來,幸福流了滿地。

真的嗎?難道是我自己一直都錯了,一直都不明白他們所謂幸福,那為我與生離死別、山盟海誓、轟轟烈烈而劃(畫)上等號的“幸福”,一直就在他們身邊嗎?

我開始尋找,尋找幸福。我看見媽生病時,爸爸做好了飯菜,坐在媽旁邊,一口一口餵著她,又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她吃下藥。媽那本因病而懨懨的臉色在剎那間有了陽光般的燦爛。

我看見媽閒來無事時,為爸梳頭,梳著梳著便感嘆:“唉,怎么這么多白頭髮了。”爸便回頭一笑:“不都老了嗎?”接著兩人便笑開了,彼此眼中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甜蜜。

我看見媽上班回來,說著:“好累啊,還要做飯。”剛剛才喊累躺在沙發上的爸立馬鯉魚打挺般跳起來,說:“我去做!”媽面帶著笑意隨爸進了廚房,一會兒便聽到媽溫柔的呵斥:“你出去,你出去,在這裡幫倒忙。”

我還看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耳旁傳來熟悉的鏇律。我想我已經明白了,爸和媽的幸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瑣碎的柴米油鹽里,也在那條他們一起走了二十年的路上。

不是每一份愛都需要“眾里尋她(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苦苦追尋;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肝腸寸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也是一種幸福。

這也是一種永恆

永恆,不只在於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也不只在於風聲從亘古而至的呢喃,一個瞬間,往往也能成就永恆。

曇花從不為她鮮艷得(的)短暫而暗自哀憐,因為她將自己怒放的那一刻書進了天地的長卷,萬物無一不記得這瞬間卻永恆的嬌美,朝露從不為她光華得(的)瞬息而顧影悲嘆,因為她用自己閃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眾生無一不懷想這瞬間而永恆的清麗。

因為真美,那些短暫的事物竟撼動了時間的定律,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當詩仙寬袍棄履,舉金樽而邀明月,沐月華而影三人的那刻,這一絲浸透了蟾暉的酒香便飄飄搖搖了千餘年,縈繞在數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似是還攜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羈,極醇。這瞬間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誦讀聲中變為醉人的永恆。

因為不凡,那些即逝的側影竟躍過了文明的更替,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當屈子以血謳歌,孑然一身,僅懷擁一胸才氣,腹含一枚忠膽投身汩羅的那秒,這一屢赤紅泣血的絕美魂靈已掙脫世俗的枷鎖,就隨著汩羅江水的平平仄仄流過了漫漫歲月,滋潤在每個志士的心田。這瞬間的悲壯,便在歲歲年年堅實的棕(粽)角中變為深沉的永恆。

因為無愧,那些閃現的生命竟無視了歷史的變遷,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恆。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縱是八十而壽又何嘗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腳下菊態幽美,洞庭湖心月暉清華;看那赤壁山澗金戈鐵馬,大漠暮里炊煙人家,彌足短暫,卻也彌足永恆。

這些那些由真、善、美纏繞而成的瞬間,往往在筆尖的躍動甚至風葉的交響中被銘記。它們不曾在歷史的長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歲月的波濤中起伏,它們總以一種輕盈而美好的姿態起舞,獨立於世,而在萬物心中刻下永恆。

以真行走於世,以善放歌於世,以美饋贈於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間,成就大世之永恆。

瞬間,也是一種永恆。

這也是一種愛

昏暗的燈火下一對父子正在吃飯,安靜的飯桌上父親面無表情,靜靜的(地)吃著碗裡的飯。兒子小心翼翼的(地)觀察著自己的父親,不遠處的書包里靜靜的(地)躺著這次測驗的卷子,79分的卷子即(既)不能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對一向成績優秀的兒子來說就有點失水準了。“這次成績怎么樣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親終於發話了。“7……79分。”無法從父親的語氣中感受到任何的感情的兒子小心回答了父親的疑問,並緊緊盯著父親好像磐石般堅毅的臉。

沒有表情!即使是聽到兒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那張熟悉的臉龐就像一潭死水一樣的水波不興。看到這裡,兒子有些失望的(地)低下了頭,默默吃著碗裡的飯。

曾幾何時,父親會對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會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可惜,父子倆一起高興一起傷心,可是現在的父親……臉上麻木的表情,沒有絲毫的感情,兒子的成功仿佛沒有意義一樣。多少次兒子拿著第一的成績在父親(面)前炫耀,也僅僅只有一聲簡簡單單的回應,哪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進步的獎勵,成功的慶祝,這一切兒子都不曾擁有。還有同學們所說的父母對成績下降的怒火,嚴厲的呵責,到了父親這裡連一個簡單的表情也換不到,就好像是在說別人一樣。想到這,兒子不禁有些神傷。

又是一陣無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聲音。忽然父親放下碗筷,驚訝於父親的動作,兒子有些驚喜的(地)抬頭。“你想吃些什麼?我明天去買。”沒頭沒尾的話語讓兒子有些驚訝,木然的回答之後,又是一陣可怕的沉默。低頭細想父親剛才的話,這是在關心我么?如此簡單的話語讓兒子難以抓住其中的義意(意義)。

望著父親起身離去的背影,兒子有些茫然。(看著)洗碗池前父親勞碌的背影,兒子忽然覺得有種想哭的衝動,眼淚在眼眶中直打轉。也許吧,這就是父親關心人的方式吧,雖然很簡單,也很容易傷人,但這也是一種愛吧。忽然覺得父親的表情不再木那(訥)了。

像死水一樣的父親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兒子趕緊上前與父親並肩的(地)站在一起,幫他洗碗。忽然兒子好像看到父親笑了,笑的(得)像鐵樹開花一樣的燦爛。

這也是一種愛,飯桌上無言的愛。

這也是一種危機

某日,跟同學一起到某書店看書。一進門,看到滿目琳欄(琅)的書堆得甚是擁擠。上前細看,發現書有三類:一為“百家系列”,二為文學名著,三為勵志圖書。看到這情形,同學贊道:“真好,有這么多書看啊!”而我卻感到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危機!

感到悲哀的不是書少,也不是書貴,而是“文學”泛濫的危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日益繁榮,文壇也隨之激活。可是,卻產生了文學泛濫的現象。

如今,書店的書類和數量越來越多,但大多數的書是為了迎合人們一些“特殊胃口”。如“戲說歷史”、“正說野史”、“皇宮艷史”等一些書籍充斥著書店。還有一些什麼勵志圖書,在打造一種如花似霧的成功學,使人們追求不知何在的虛無飄渺的成功。更可怕的是一些所謂的“文學名著解讀”,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眼光和手法把名著中的一些人物戲劇化、醜惡化,改變人們心中的名著形象。凡此種種現象,可以稱之為“文學泛濫”,看似繁榮的文壇被名和利驅使之後產生的文化泛濫、主流缺失,缺少精神的現象。

這樣的一種現象不能不說是當今文壇的一種危機。因為商業利益和功名利祿的驅使,我們的作家們“產量”越來越高,競相“放衛星”。而且迎合人們的“快餐”需求和好奇心理,產生一些沒有精神,沒有引導人們健康向上的品格的書籍,使文壇看似繁榮,其實荒蕪!

回想古人的求學做文的姿態,不禁汗顏。杜甫一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他的詩字字真金,首首真情。古人吟詩作賦,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更有甚者則“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是何等的認真、踏實、謙虛之態啊!我想,我國古代為什麼留下如此之豐的文學瑰寶(,這)和雙淚流”,更有甚者則“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是何等的認真、踏實、謙虛之態啊!我想,我國古代為什麼留下如此之豐的文學瑰寶(,這)和古人的求學做文之態(度)是分(不)開的。記得秦朝相國呂不韋有這么一個故事:他主持《呂氏春秋》修築(撰)之時,曾將書簡持於市中,能改一字者賞五十金,世人皆嘆。由此可見,古人之態如何。

面對當今的文化危機,我們只有放下身架(價),認真反省,好好總結,然後以求真務實之態,追求真善美,做好求實做文的工作,引領人們、社會遵從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讓社會更真、更善、更美!

走進書店時,別以為書越多越好,其實,這也是一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