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題作文《品讀……》寫作指導

半命題作文《品讀……》寫作指導

一、題解:

品讀,原用於讀文字書畫作品,含有品味、品玩、研究、揣摩的意思。對於文字書畫作品的品讀,能夠從淺層品味到深層,從眼前品味到聯想想像,從感性品味到理性,才能品出個性,品出思想,品出情趣。

以《品讀……》為題的作文,當然可以寫對文章或對書畫的品味、玩味,也可以拓展開來,寫其它內容,這是移用了“品讀”的品味、玩味、揣摩、研究等意義。如《品讀音樂》,音樂本是聽覺藝術,不是“讀”的藝術,但因為用了“玩味”之意,就可以說得通。再如,《品讀友誼》也是這樣,是“品味”友誼的意思。

二、寫法

寫作有法,但無定法。

在具體寫作中,同學們要調動已有的生活儲備(故事)、情感閱歷、文字經驗,寫出有具體內容、真情實感、文字優美,能觸動作者心靈的作文。寫法可以豐富多樣,百花齊放。

但《品讀……》,還是有特定要求。就是要符合“品味、玩味、揣摩、研究”等意思。否則就偏離了題意。

品讀音樂

初一7  方宇舜

音樂是人類藝術的瑰寶,是構成人類文明的藝部分,從古至今,有不少著名的音樂家,他們將畢生的精力都用於音樂創作上,譜寫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樂章。在人們心煩意亂時,音樂就可以使人靜下心來,尋找走出困境的方法。

上周周末,我正為徵文比賽尋找靈感與題材,苦思良久,無果,隨即倍感焦躁,我離開座位,走到電腦桌前打開電腦聽音樂。

首先播放的是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只聞其聲流暢歡快,如山澗清溪在河道里飛速地流淌;又如年幼的小鹿,邁開小蹄在林中愉悅地飛奔;真乃一場“及時雨”,此曲的音樂快感不一會兒就將我心中的燥火給熄滅了。我忘記了寫作文這事,右手拿著筆隨著音樂亂揮,過了一會兒,我聽著這音樂,便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在音樂的結尾,風格轉為華麗,整首曲子宛如一場舞會,一開始就歡悅有趣,最後華麗地結束了。

在歡悅的《土耳其進行曲》後,經過了難以等待的幾秒鐘後,開始播放海頓的《驚愕》。音樂的開始讓人感覺詼諧有趣,仿佛是一部小喜曲的配音,且韻律十足,我情不自禁地用手隨著韻律敲打桌子,而腳則韻律踏著地板,突然,所有的管弦樂器一齊奏響,宛如一聲驚雷嚇人一跳,這持續不到一秒的巨響,與之前較小的音樂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本以為,接下來的音樂會是高潮,但卻是一小段平靜的音樂,我正打算繼續拍打拍子,沒想到卻是一段較為大聲的音樂,持續5秒,每秒都逐次增大音量。宛如一名正在向山上爬的登山者,在5秒後,聲音又逐漸減小,宛如正在下山的登山者,又是一段平靜的音樂,仿佛經過一片平原,突然又起了一座“山丘”,上述的30多秒的一小段音樂,聲音高低起伏,就像在大海航行中遇到了幾波浪,音樂如一艘小船,一會兒被高高拋起,一會兒又跌入浪谷;我也深深地投入在音樂中,仿佛就坐在那一艘小船上。接下來,仍是高音與低音、較快的音律與較慢的音律相結合互相交錯,相互映襯。整首音樂形成一種難以言表的美,用文字來形容顯得如此枯燥,讓人聯想連篇。

這首曲子讓人陶醉於其中,與至於音樂結束幾秒之後,我還以為這是波谷,而新播放的曲子開頭亢奮異常,我定眼一看,原來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開始的聲音有力、亢奮,不禁讓人想起貝多芬那張嚴峻的臉,從開始15秒到45秒,音樂都是很有力度,仿佛積累了千萬年能量的火山,在一瞬間爆炸,霎時,黑煙升起形成了蘑菇雲,大量的火山灰遮蔽了蔚藍的天空,遠處傳來驚雷的巨響,一道道閃電劃破天際,猶如世界末日來臨;這音樂又如同一顆超新星爆發,在宇宙中展現美麗的色彩。接下去的音樂有力、亢奮的占大多數,只有一點是小聲的作為陪襯,讓人重燃鬥志,如同吃了興奮劑一般,瞬間擁有強大的力量…….。

不一會兒,我便找到了靈感,奮筆疾書……

音樂是人類最美麗的藝術形式,只要你用心品讀音樂,那么音樂就可以為你帶來快樂與鬥志,只要你用心品讀音樂,音樂就是你最好的幫手。

評論:

這篇作文,其實是寫“玩味音樂”。

1、總體把握正確。

第一段,    總寫音樂的好處。

第二段,    從自己因作文無果而焦躁,引入音樂。

第三段,    “玩味” 《土耳其進行曲》。

第四段,    “玩味” 《驚愕》。

第五段,  

第六段,    “玩味” 《命運》。

第七段,    結束“玩味”,動手作文,與第二段照應。

第八段,    總結全文,與第一段照應。

2、作文結構合理

(1)開頭結尾相照應;中間內容也注意照應。

(2)欣賞三首音樂之間合理“過渡”。

3、寫作方法

(1)表達方式:首尾用“議論”,中間部分“記敘與描寫”。

因為是欣賞音樂,本文最突出的是心理描寫。聽音樂的過程其實就是心理感受的過程。

(2)寫作手法:抑揚(先抑後揚),照應,過渡。

(3)修辭手法:在描寫的過程中,大量運動“比喻”,如果沒有恰當的比喻,本文很難表達聽覺音樂的美,很難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

4、缺點

議論,是品讀的總結,是品讀深度、理性和情趣的點睛之筆。文本的議論還可斟酌。

品讀友誼

初一5 陳蕙穎

友誼是絢爛的彩虹。紅色是友誼中的熱情;橙色是友誼中的開朗;黃色是友誼中的淡雅;綠色是友誼中的自然;青色是友誼中的信任;藍色是友誼中的安靜;紫色是友誼中的秘密。友誼綜合了所有顏色的獨特,構成了與眾不同的美麗。

其實在我心裡友誼並不是苦澀中的一股泉水,也不是冬日裡的一抹陽光。在我心裡友誼並沒有那么偉大,它只不過是一條簡單無比的“三八線”而已。

國小時與異性當同桌時都必須在第一時間拿起直尺,“啪”得放於桌子的中線,捏起鉛筆輕輕地在桌上描起一條淡淡的直線。雙方用眼神、動作、氣勢溝通交涉了半天后,像準備簽契約的董事似的,四目相對,嘴角微微上揚,沉穩的點點頭,交易成功!雙贏!接著便舉起已經快用沒水的馬克筆,“唰”得沿著直尺瀟灑一划,那條如溝通著亞洲和美洲的白令海峽般的直線令人賞心悅目。

記得我每一次都是乖乖遵守約定,無一犯規,直到••••••我的第一次“犯規”好像是在五年級烏雲遮滿天的一日。可能因為天冷,腦子跟著不清醒了,筆盒竟然忘帶了,重點是我居然在上課時才發現。我的眉頭微微一皺,腦子如同裝滿了鉛塊慢慢地低下,與其說在掩蓋自己緊張的心,毋寧說不敢面對那擁有鷹眼般的美術老教師,儘管在平時我倒認為他挺溫柔的。俄而,一枝筆像是挪動的小蚯蚓爬到我手邊,我悄悄一瞟,我同桌正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推動著筆,生怕過了“白令海峽”,不知他是手抖還是怎的小心翼翼推到了最後一步剎時連手指一併伸了過來,他一驚,瞪大眼睛連忙把手縮了回去,看我沒什麼反應,他些許是覺得我不知道便一臉鎮定。我慢慢拿起筆,憋著笑,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雖是他越線,不過還都因為要幫我,所以這次犯規算我的。

直到期末,我們一起用力地擦出那條“白令海峽”那些在桌上留下的痕跡,變擦還變笑著說:“當時畫得那么重幹嘛,現在真難擦。”痕跡已失,但那些美好的回憶卻鑲嵌於心。

華盛頓說: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在我看來也是如此,只不過植物生長的地方不同而已,就像“三八線”上的植物。

評論:

這篇作文,其實是寫“玩味友誼”。

1、總體把握。

第一段,    總寫友誼的特徵與美麗。用比喻與排比寫。

第二段,    引入自己“友誼故事——三八線”。

第三段,    寫“三八線” 的形成。

第四段,    寫一次突破“三八線” 的犯規。

第五段,    寫擦去“三八線”。

第六段,    引用華盛頓的話,說自己“三八線”的友誼。

2、作文結構合理

開頭結尾相照應;中間內容也注意照應。

3、寫作方法

(1)表達方式:首尾用“議論”,中間部分“記敘與描寫”。

中間部分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生動形象,也可謂栩栩如生。

(2)寫作手法:抑揚(先抑後揚),照應。

(3)修辭手法:第一段用“比喻、排比”,最後一段用“引用”。中間部分的描寫,也用了“比喻”,如,那條如溝通著亞洲和美洲的白令海峽般的直線;腦子如同裝滿了鉛塊;一枝筆像是挪動的小蚯蚓。還用了“類比”,如,像準備簽契約的董事似的。(此句不是比喻,因為都是“人”,屬於類比)

4、缺點

事情過程描寫生動形象,人物栩栩如生,很有可讀性。但“品味、品玩、研究、揣摩”的意思卻明顯不足。

這篇作文優點很突出,缺點也明顯。

品讀吉他之音

初一5 蔡欣榮

吉他是什麼?它是一件具有靈魂的樂器,雖然沒有薩克斯那般渾厚的音色,也沒有鋼琴那樣華麗的音韻,但吉他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風格,一種自由的味道。輕輕翻開我的“記憶之書”,重新品味細讀我的“吉他之音”……

自從我無意中從電台聽到吉他彈奏的《愛的羅曼史》後,吉他的音色就像一塊吸鐵石,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也常幻想著自己拿著一把吉他,彈出那動人的鏇律。

一次散步過琴行,擺在櫥窗的一把吉他映入我的眼帘,令我駐足痴望。父親也看出了我的興趣,從網上買了一把民謠吉他和教學書,讓我自己練練看。一拿到吉他的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打開吉他包,“即興”地彈了起來,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雲。起初,我苦練基本功,訓練指法和“爬格子”。幾個星期後,我開始學習和弦,而它就像“吉他之城”堅固的“城門”,擋住了我的“學習之路”。和弦就是將手指按在幾個不同的品格上的弦,使吉他可以進行伴奏。我刻苦鑽研了幾天,依舊沒有什麼進展,每次練習完後,手指就像小刀輕划過似的疼痛。幾次訓練後,我已沒有多少信心,幾度想放棄吉他的學習,可每當父親問起我學的如何,我又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彈幾首曲子,不能一點東西都沒學成。一有時間,我就會練習吉他,無聊時,我會將手指放在紐扣上、桌子上,模擬吉他“爬格子”練習,訓練自己手指的流暢性和速度。一個多月過去,我總算有所進步,幾首簡單的曲子,我彈得也算熟練,雖然不會彈奏那些吉他名曲,但對於自學來說我已經很滿足了。我享受練習吉他過程的艱辛,享受每次完整彈完整首曲子沒有彈錯的欣喜。當我彈起《送別》時,仿佛看見兩位情誼深厚的友人,在夕陽下飲酒、道別的情景……

吉他就像我的一位知己,我的喜怒哀樂,它都知曉;吉他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踏入藝術的大門。雖然現在由於學業的問題,我也變得很少玩吉他,但那自由的風格和民謠吉他清晰的音色卻一直迴蕩在我耳畔不曾消逝。

評論:

這篇作文,其實是寫“玩味吉他之美”。

2、總體把握。

第一段,    由介紹吉他,引入回憶。

第二段,    因聽《愛的羅曼史》,幻想自己有把吉他。

第三段,    寫買吉他、練吉他,感受彈吉他的美妙。

第四段,    總寫吉他與我的關係。

2、作文結構合理

首尾照應,合理過渡。

3、寫作方法

(1)表達方式:首尾用“議論”,中間部分“記敘與描寫”。

中間部分人物的神態、心理描寫生動形象。

(2)寫作手法:抑揚(先抑後揚),照應。

(3)修辭手法:第一段用“設問”,引出介紹吉他。也用了“比喻”,如,像一塊吸鐵石;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雲;吉他就像一盞明燈。

4、缺點

文章最後,要寫出“品味、品玩、研究、揣摩”的具體收穫,這收穫要與記敘描寫的內容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