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請仔細審讀下列四道材料作文題,把握材料的內涵,分別寫出各材料的立意。

1、①馬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 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立意:

2、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裡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立意:

3、①佛羅倫斯詩人但丁的名言佳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立意:

全面理解下述三則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確定立意,

4、【XX年高考】①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②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國小。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國小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為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立意:

5、(08重慶)①“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②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冰心《談生命》)③“生命不光有風和日麗,也有苦雨和淒風。面對風雨,我們要堅信:黑暗過後是黎明,嚴冬過後是陽春。用你的激情點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戰。”(高建群《感謝創傷》)

立意:

6、(1)姚明率領中國男籃的隊友們,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姚明鄭重承諾,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棄一切,回國捐獻。姚明還表示:除了捐獻骨髓,他還將抽出時間,參與相關公益推廣活動。

(2)成龍在上海組織慈善周末,又是演唱會,又是美女賽車,又是慈善拍賣晚會,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個,慈善捐獻。成龍表示將帶領更多好朋友參與慈善事業。

(3)蘇有朋利用過生日時機,成立“蘇有朋慈善基金會”,把生日收到的賀金作為第一筆慈善基金會的基金,並表示以後會通過義演等手段增加基金會的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要求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立意:

7、①XX年2月21日凌晨,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當中時,在山西百姓口中、手機中、電話中流傳出訊息,即將有大地震。山西幾十個縣市、上千個村落燈火通明,人們一片恐慌,半夜不睡覺擠上街道,焦慮地“等地震”。事實證明這是一場虛驚。上午,山西領導採取各種措施緊急闢謠。

②XX年1月24日山西運城發生了 4.8級地震。此前的1月22日,針對即將地震的民間言論,專家闢謠說:“我省地震專家並未做出山西境內近期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測意見。請廣大市民不要輕信和傳播傳言,共同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立意:

8、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③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立意:

【立意參考】

多則材料類作文的審題立意答案參考

方法一:同中求異

相同的材料,從它們的相同點出發可以提煉觀點,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材料中尋求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就能使立意更加有深度,並得出有份量的結論。

1、①馬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 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⑴中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 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方法二:異中求同

2、 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裡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⑵中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未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方法三:互補疊加

有些材料性質是同一的,但各自並不全面,而是互為補充,只有將它們疊加起來,才是科學合理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提煉出正確的觀點。這就是互補疊加法。  例:①佛羅倫斯詩人但丁的名言佳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解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幾中方法不是孤立運用,而是相互聯繫、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

4、XX年高考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國小。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國小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為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材料選擇的兩則材料,都是在拷問人性:面對捐助者的病危與困頓,178名被捐助的貧困學生集體隱身,“知恩不報”,他們有的只是對媒體的埋怨,對慷慨捐助者卻沒有片言隻語;而希望國小的小學生卻能“受恩圖報”。兩相比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還是要“孩子”救救“我們”。“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命題者通過稚嫩的童音來傳達兩則對比性材料的顯性主旨,也許比九天驚雷還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講良心,要不要講人格,要不要幫助別人……這則材料在審題上不存在任何懸念。

5、(08重慶)①“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②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冰心《談生命》)

③“生命不光有風和日麗,也有苦雨和淒風。面對風雨,我們要堅信:黑暗過後是黎明,嚴冬過後是陽春。用你的激情點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戰。”(高建群《感謝創傷》)

完成此類作文題目審題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則材料的聚焦點,然後據此將多則材料作文轉換成話題作文,進入我們所熟悉的步調。這個材料作文,基本上可以當作“生命”話題的作文來寫,就給出的三則材料來看,都談的是當生命面臨幸與不幸(第一則)或者快樂與苦痛(第二則)或者風和日麗與苦雨淒風(第三則)之時,我們將持怎樣的態度。

6、(1)姚明率領中國男籃的隊友們,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姚明鄭重承諾,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棄一切,回國捐獻。姚明還表示:除了捐獻骨髓,他還將抽出時間,參與相關公益推廣活動。

(2)成龍在上海組織慈善周末,又是演唱會,又是美女賽車,又是慈善拍賣晚會,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個,慈善捐獻。成龍表示將帶領更多好朋友參與慈善事業。

(3)蘇有朋利用過生日時機,成立“蘇有朋慈善基金會”,把生日收到的賀金作為第一筆慈善基金會的基金,並表示以後會通過義演等手段增加基金會的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則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上述三則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參與慈善公益事業,關鍵字是“慈善”,共同點是“名人熱心於慈善公益事業”。

據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觀點:

①慈善時尚化會是一種進步。②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需要相信愛。

③奉獻點滴愛,社會更和諧。④奉獻愛心,社會更和諧。

⑤要有感恩和回饋之心。⑥用慈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

⑦讓更多的人擁有對社會的愛和責任。⑧做個慈善的人,讓世界更美好。

⑨擁有一顆慈善之心,生活將更豐盈。⑩慈善源於對生命的愛。

7、1、XX年2月21日凌晨,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當中時,在山西百姓口中、手機中、電話中流傳出訊息,即將有大地震。山西幾十個縣市、上千個村落燈火通明,人們一片恐慌,半夜不睡覺擠上街道,焦慮地“等地震”。事實證明這是一場虛驚。上午,山西領導採取各種措施緊急闢謠。

2、XX年1月24日山西運城發生了 4.8級地震。此前的1月22日,針對即將地震的民間言論,專家闢謠說:“我省地震專家並未做出山西境內近期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測意見。請廣大市民不要輕信和傳播傳言,共同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分析】

兩則材料都交代了事情的結果,“無因不成果”,我們只要順藤摸瓜,總能探求其原因。這道題很容易首先想到“找原因法”,也就是根據結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處立論。

這兩則材料都涉及到謠言和地震。材料1人民聽信謠言,事實上卻沒有地震。材料2專家闢謠,卻發生了小地震。為什麼會有徹夜不眠“等震”事件呢?材料2的事件發生在先,雖然事後當地有關部門強調4.8級並非破壞性地震,以此來回應公眾的指責,但當地有關部門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度顯然嚴重下降。因此當地震的謠言傳出,山西的民眾才會“急於採取行動”。常言道,謠言止於信息公開。可問題是,若政府遇到了公信力危機,謠言的傳播威力可以想像。

如此想來,學生們的立意似乎有些道理。可是細想起來,也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現象,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而沒有深入理解兩則材料放在一起的用意。材料2事件不一定是材料1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有關部門公信力的問題,難道沒有涉及到人們的判斷力、辨別力方面?這樣看來,兩則材料同一但不全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又合理。互補疊加之後,就不難提煉出這樣的觀點:不要盲從他人,也不可迷信權威。有學生寫到: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即便如此,遇到同樣的問題,也應該理智、冷靜的對待,不要迷信和盲從。也是不錯的觀點。

8、(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3)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審題點撥:

以上文字是由三則材料組合而成,在審題立意時,要找出這三則材料的契合點。第一則熟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則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幾句話;第三則是成語故事"一傅眾咻"。

三則材料雖然長短不一,內容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客觀環境條件影響著事物的發展,作文時就應抓住這一共同點來立意。切忌斷章取義,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都是偏離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