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學案二:關注生活細節

【課文引路】

一、什麼是細節?

請看選自《公輸》的兩句話:

例一:“子墨子聞之,起於魯。”文中“起於魯”含義豐富。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的目的是幫楚王占領宋國,墨子身在魯國,這一戰爭與墨子毫無關係,也絲毫不會傷及到他的利益,但是他為宋國人著想,所以從魯國出發,到楚國去,勸說公輸般和楚王。這一細節的交代不僅可以看出墨子是個無私無畏的人,更可體現墨子“兼愛”“非攻”等思想主張。

例二:“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此句不僅僅只表現了時間緊急、刻不容緩,以及墨子不辭勞苦的精神。“行”可看出墨子是一介平民,走路前進, “十日”就已經表明路途遙遠、耗時很長,加上“十夜”的烘托,足見墨子心繫宋國百姓之安危,不辭辛勞,日夜兼程。

例三:“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一個“恐”字,表明惠子熱衷於功名利祿、利慾薰心而生怕失去相位的醜態。“三日三夜”,可見搜尋的時間之長範圍之廣,興師動眾的動作之大,足見其野心勃勃。這一細節反襯莊子隱藏得很好,聰明過人,機智過人,而令惠子無可奈何。

一段看似平淡的敘述語言,因為有了細節的點綴,細細咀嚼,不僅可以了解故事情節,更能深切的感知人物的精神境界。

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細節,指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它可以是人物行動方面的,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還可以是環境方面的,但更多的情況下,則是一種綜合性描寫。巴爾扎克說:“唯有細節才組成作品的價值。”好的細節,能使文章生動形象,寫人則如見其人,寫事則生動傳神,寫景則如臨其境,給人以真切的感受。一個細節,往往三言兩語,文字不多,作用卻很大。

本篇課文中還有一些細節值得揣摩,你能找出兩處嗎?

1、

2、

二、細節在記敘文中的運用:

細節在記敘文中有兩種用法:

一是一篇作品基本上就是一個細節擴充而成,比如查一路的美文《月光下的蛙鳴》這篇文章就是這樣。要使這類細節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就要注意層層鋪墊和巧妙烘托。《月光下的蛙鳴》展現的是這樣一個細節:母親手拿長長的竹竿,驅趕六月煩躁的蛙鳴。文章開篇總提一筆:“十幾年前的一個尋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準備參加這一年的高考。”“夏天”才會有“蛙鳴”嘛,暗中點題。緊接著開始多層次鋪墊:時代背景——“在那樣一個年代,高考直接決定著一個青年一生的命運。”家庭背景——“而我……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帶大。苦難中的母親,眼巴巴地盼著我能高考得中。”住房環境——“我房間的後窗正對著屋後的一方池塘,……一池塘的青蛙,……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將我驚醒。”之後,作者推出了這個感天動地的細節:母親手拿一根長長的竹竿。她用竹竿輕輕地敲打池塘邊的每一處草叢,做得認真又虔誠。她繞著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著,一遍遍用竹竿仔細地敲打著每一處草叢。有時她停下來,站一會兒,輕輕地咳嗽幾聲,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髮漂得很白。“母親!母親!!”我大聲喊。母親聽不見。她全神貫注於手中的竹竿,生怕遺漏一處蛙聲……而月光下白髮親娘的白髮,更是將聖潔的母愛烘托到了極致。

二是細節作為一篇作品的一個細部,或者用來描繪人物,或者用來敘寫環境,或者主要表現主題。有個同學,就將這種細節的運用用到了化境——《品味初三》:初三,就是你品味,我品味,他品味,用不著放味素的初三。(先總寫一筆)初三,就是語文課上,聖人孔子拿著刀子逼著老子孟(夢)子趕走小燕子的初三。初三,就是數學課上,三角四角,直線虛線,xsyb炸得你—塌糊塗的初三。初三,就是英語課上,“賣國賊”的嘰哩咕嚕讓你打瞌睡的初三。初三,就是物理課上,“電”得你七竅生煙,四肢麻木,還夾雜著“焦耳”的“劈劈啪啪”的聲音的初三。……後面的內容,作者還從穿衣、吃飯、走路、睡覺、考試等角度,一共描寫了三十多個細節,小段連綴,自然成文。在這篇文章里,細節成了一顆顆珍珠,從不同側面映射出主題的光輝。

沒有細節不成文,這是記敘文寫作的一條鐵的法則。

從本單元或以前你學過的課文中找兩處你最感動的細節描寫。

1、

2、

三、怎樣捕捉生活細節?

(一)堅持三個原則:

1、細緻觀察,用心感悟生活。真實是細節的生命,細節描寫符合生活邏輯,描寫入情入理,才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而真實的細節來源於生活,所以,細緻觀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寫好細節的前提。

2、精心剪裁,捕捉感人細節。獨特的細節描寫是文章的“這一個”,它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具有鮮明的時代、個性、職業等特徵。因此要精心挑選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凸顯人物個性的典型細節,力爭以少勝多,見微知著,真正做到“字惟其少,意惟其多。”

3、精雕細琢,留下傳神片段。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事件表述生動,環境顯現真切,在寫作中絕不能輕描淡寫,敷衍了之,要精雕細琢,細心揣摩每字每句,甚至標點。

(二)有如下幾個方法:

1、錘鍊詞語,巧妙運用修辭。細節描寫中,要選擇恰當的詞語,精心錘鍊,做到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並巧妙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

2、變換角度,虛實相間寫細節。 “實”是細節的靈魂,如還能巧妙運用虛的烘托,則別有一番情韻。如《背影》的結尾:“在晶瑩的淚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3、多種角度,縱橫交叉寫細節。一個細節不應該是單一的、平面的。應該是立體的、靈動的,豐盈的,需要兩個或多個細節進行交叉式表述,多次渲染和烘托。如要寫好一個人,如果將肖像細節、語言細節、動作細節結合起來,這個人就可能寫得血肉豐滿。如魯迅對孔乙己的描寫,有“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的,破舊得很久沒有洗過的長袍”的外貌描寫,又有“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語言描寫,還有“從口袋裡排出、摸出銀錢”等的動作描寫。這樣的一個孔乙己,就活生生的站在了讀者的面前。

4、突出重點,前後反覆寫細節。有時為了強化細節的作用,文中往往反覆描寫相同的細節,看似重複,實則充滿匠心。如有篇《父愛》的文章:作者小中見大,將選材對準父親每天催我起床的那一句話——“起床啦”,在“我”生病時是輕言細語,在“我”取得好成績時是含笑的鼓勵,在“我”做噩夢時是親切的呼喚,全文自始至終用“起床啦”這一細節貫穿而成,將深摯的父女之情蘊含在平淡之中。

5、描述環境,濃墨重彩寫細節。人物活動、情節的展開必然是在一定環境下,必要時的環境描寫,也是細節。如寫《父親》的結尾:只記得那晚好冷,潮濕的空氣中似乎還夾雜著雨絲。下課鈴一響,我便衝出教室,因為我快凍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幾棵落光了葉子的老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喔,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的尋找著,任憑冷風掀起他的外衣,鑽進他的褲腿。原來父親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時候來接我了……

四、佳作賞讀

父親的眼神

一個背影,讓朱自清潸然淚下;一個眼神,讓我終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學時,因為有“瘸腿科”,加上當時傳說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儘管我的語文、英語成績居班裡前幾名,但是數理化成績卻出奇地差。這樣的情況下,肯定高考無望。 

因此,高一期末考試前,我徹底失望,回到家裡。

因自覺慚愧,回到家聽說父親正在田裡拔草,我趕緊戴上草帽,到田裡幫忙。學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點,會被人罵為“二流子”的。頂著烈日,到了田裡,我告訴父親,不想再上學,反正學不好了,還不如回家種田。

我以為父親會勃然大怒,他對我寄予很大的希望,當了一輩子的“睜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親始終埋著頭,並不理會我,好像並沒有聽進去我的話。我不怕父親發火,卻怕父親的沉默。我不敢再說話了,只好隨著他賣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陽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蟲一樣爬,衣服貼在身上,抬起頭,父親仍然在埋頭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來……

中午,回家吃過飯,父親仍然沒有就我退學的事發表意見。讓我說什麼好?情況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悶熱乾燥的夏日午後,越會有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這沉默,讓我忐忑不安。

吃過飯,父親說:“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鋤頭就走。我就不信,父親能幹,我就不行。

夏日午後的太陽實在太厲害,汗水把我弄得睜不開眼晴,要在學校,現在正是午睡的時侯,我早已經呵欠連天了——看父親,光著黑黝黝的脊樑,仍在埋頭翻秧——趁著父親不注意,我跑到樹陰底下枕著鋤頭就睡著了。

好像沒過多大一會兒,我就被父親推醒。睜開眼,我看到父親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複雜,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絕望,還有許多我一下子說不出的內容……

“當莊稼人你也不夠格,躺在地頭睡覺莊稼就會長出來?你那個樣,二流子也比你強。你哄莊稼一天,莊稼就哄你一年。趕快起來!”

父親的眼神讓我受不了,我的後脊早巳經汗流下來了,不是熱汗,是冷汗。

當天晚上,回到家,我覺得渾身骨頭都散了。提著胳膊上已經曬脫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亂成一鍋粥。

第二天早上,天剛蒙蒙亮,父親又把我推起來。一睜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來,惡狠狠地說了一句:“我要上學!”

後來的事情變得很簡單。高考後,我上了大學中文系。再後來,到電視台當上了一名記者。

儘管遠離家鄉,遠離了父親,但那眼神始終占據了我的記憶,回想起來就讓我不忘。

時至今日,我最喜歡的歌還是蔡琴《你的眼神》。這首歌的鏇律很美,很憂鬱,很沉靜,很悠遠,父親的眼神不是這樣,但我想起來卻抑制不住自己洶湧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著滿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語:“山一樣沉默的父親,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選自《青年博覽》 作者黃賦,有改動)

【細節開篇:父親的眼神,讓我潸然淚下。引發閱讀的興趣,也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細節渲染:頂著烈日,寫出當時的情境】

【捕捉感人細節:父親始終埋著頭,並不理會我,好像並沒有聽進去我的話。無聲的動作,其實飽含了父親的無奈和傷心】

【動作與環境描寫:賣力地拔草,毒辣的太陽、像蟲一樣的汗水,組合成一幅畫面,生動地再現在眼前】

【心理描寫也是一種細節描寫】

【我呵欠連天、躲著睡覺與父親光著脊樑、埋頭翻秧形成鮮明對比,為引出父親的眼神做鋪墊】

【推出重點細節:冷冷的眼神。正是因為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鋪墊,此時父親的眼神就顯得格外有力度,仿佛穿透了作者的心靈】

【語言描寫:簡短有力、且富有個性,莊稼人的語言,樸實的教育。】

【反覆描述眼神烘托主題;細細描寫我的感受,寫盡我的心理。】

【綜合描寫:心理、外貌描寫,寫出我的複雜心理,並為下文情節——要上學做鋪墊。】

【虛寫眼神:深化主題、別具韻味】

【發揮聯想,虛寫細節,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五、習作試評:

請你仿照上面的點評,試評這一篇學生習作。

媽媽的腳步

在家裡,媽媽的腳步是別具一格的。媽媽的腳步很輕、很快,裡面還包含著媽媽對我不盡的關懷。

我喜歡聽媽媽的腳步聲。在小時候,媽媽的腳步總會給我帶來驚喜……或是書籍,或是其他的一些好東西。每天傍晚,我就會坐在門旁,仔細分辨那來來往往的腳步聲,當聽到那熟悉的腳步聲,我便會打開門,迎接媽媽,接到媽媽給我帶來的禮物。

待我長大了,學習任務也繁重了,每當我伏案學習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更輕了。雖然她要在房間中來回走動,不停地做家務,但她的腳步從來都是輕輕的,她怕打擾我。在她心中,她認為無論多么細微的聲響,就連輕輕的腳步聲,也會干擾我。在她心中,我總是最重要的。我愛聽媽媽的腳步聲,於是,每當我寫作業的時候,我總會捕捉著媽媽那很輕的腳步聲,體會媽媽對我的深深的愛。

每當到了深夜,在我進入夢鄉前,媽媽的腳步聲又會出現在我的床頭。那腳步聲輕且慢,好像是害怕打破了夜的寧靜。伴隨著腳步聲,媽媽為我蓋好被子,然後那腳步聲又漸漸遠去,我也在媽媽的腳步聲中進入了夢鄉。

然而當我生病時,媽媽的腳步卻是急的。她不光要去上班,還要帶著我在家與醫院之間不斷往返,直至我的病情好轉。在那段時間裡,媽媽既要照顧我,又要忙她自己的事情,急促的腳步聲中多了一些沉重,也多了一些疲憊,但她的腳步從沒有停歇過,這都是為了我,為了她的孩子。

如今,媽媽的腳步已不像我小時所聽到的腳步聲那樣輕盈、充滿活力,取而代之的是日漸遲緩的腳步聲,媽媽老了,媽媽把她那美麗的腳步聲給了我,將她的衰老換為了我的成長。如果說以前我喜愛媽媽的腳步是因為它的輕快,那么,我現在喜愛媽媽的腳步聲卻是因為它的沉重。

媽媽的腳步聲伴隨我成長的腳步,它永遠都是那樣地別具一格,因為這裡面包含著的是媽媽對我的愛。無論媽媽的腳步聲變成什麼樣子,不變的永遠都是媽媽對我的愛。

六、病文升格

▲原作亮相

夏雨中的老夫婦

我們學校外面有一對夫婦在那裡管腳踏車,(“那裡”是哪裡?交待不明確。)男的腿腳有些不靈便,女的頭髮有些銀白,一個月就要我們出錢買車牌,每當看到她這么做時,我總是想:愛錢如命!(買車牌的原因及“我”的想法顯得突然。應細寫一筆,為下文做鋪墊。)可是這一件事使我改變了對她們的看法。(“這”與下段開頭的“那”不對應。改為“那”。)

那一天,我走出校門,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邊走邊在躲雨,(怎么躲雨,應交待清楚,為下面的內容找個落腳點。)我看見兩個人手裡拿著塑膠雨布正往腳踏車上遮。我定晴一看,啊,那不是管車的夫婦嗎?只見她們迎著風,冒著雨,竭盡全力往車上蓋,雨布蓋了一塊又一塊。

此時,目睹這一切,我深深地感動了。我正想著,對面刮過來一陣狂風,呀,不好!兩夫婦剛遮好的雨布一下子被風颳走了,夫婦趕忙再去蓋,誰知,風好像故意和她們作對似的更加猛烈地吹著,雨布剛一蓋好又被颳走了。

最後,那個男的走在一個角落,吃力地搬起幾塊石頭,一塊塊把雨布的四角壓好。這下風再怎么顯神通也無法掀走雨布了。女的趕緊過來幫忙,摔得不輕,看樣子摔傷了腰。(這是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濃墨重彩,男的怎么吃力,前面不是交待了他的腿腳不靈便么?應該寫一寫呀。你怎么看出女的摔傷了腰而且摔得不輕呢?)

風怒吼,雨滂沱,這時夫婦全身上下都濕透了,而她們卻不當一回事,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濕的頭髮。(動作寫了,人物的表情呢?)

看著,看著,頓時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終於明白了。老夫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發揮餘熱,為大家服務。(這只能說明他們負責,不是為了賺錢,說不通,應該交待清楚。)

現在,每當我碰到這兩位夫婦,總是充滿尊敬地叫一聲“奶奶爺爺好”!(結尾有點突兀,應有所過渡。)

▲升格作文

夏雨中的老夫婦

夏日的雨,顯現真情;夏日的雨,滌盪塵埃;夏日的雨,淨化心靈。

——題記

學校附近有一對退休老夫婦,男的腿腳有些不靈便,女的頭髮有些銀白。他們在自家門前設了一個腳踏車存放處,我和其他同學一樣把腳踏車存放在了那裡。(雖是簡筆勾勒,卻寫出了幾個關鍵細節“不靈便”、“銀白”、“放”,為故事的展開和後文的關鍵情節進行了有效地鋪墊、伏筆。)

可是沒放多久,他們又是催促我們買鎖又是催促我們買車牌,還說沒鎖的他們這兒準備了幾把。每當看到他們這樣做時,我總是想:愛錢如命!(再伏一筆,為結尾作者的大徹大悟蓄勢。)

可是一場夏雨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那一天,我走出校門,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趕緊跑到一處屋檐下避雨,無意間看見不遠處我存放腳踏車的地方,兩個人手裡拿著塑膠雨布正往腳踏車上蓋。我定晴一看,啊,那不是管車的夫婦嗎?只見他們光著頭迎著風冒著雨匆匆忙忙往車上蓋,雨布蓋了一塊又一塊。瞬間的功夫,一塊塊花花綠綠的雨布蓋好了一大片腳踏車。(情節的發生、發展交待得合情合理。)

眼前的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正想著,突然刮過來一陣狂風。呀,不好!他們剛蓋好的雨布一下子被風颳走了。有的飛了起來,有的掛到了樹枝上,有的吹到了地下。夫婦倆趕忙再去蓋。可是,風好像故意和他們作對似的更加猛烈地吹著,一塊塊的雨布剛蓋好,又被吹走了。(景物描寫細膩傳神,為高潮的出現蓄足了勢。)

這時,那個男的一瘸一拐地走到一個角落,吃力地抱起一大摞磚塊,又一瘸一拐地走過來。女的趕緊跑過來幫忙,誰知腳下一滑,跌倒在地上。她立刻爬起,身體的一側全沾上了污泥。在她移動腳步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見她用一隻手按了按一側的後腰,重重地皺了一下眉,臉上掠過一絲痛苦狀。他們迅速用磚塊把一塊塊雨布的四角壓好,這下風再怎么顯神威也無法掀走雨布了。(這一段細節描寫,把兩個人物形象寫得活靈活現,真切感人,讓讀者如臨其境,而且與開頭密切照應。)

風怒吼,雨滂沱。這時,夫婦倆全身上下都濕透了,而他們卻不當一回事,只是都用手抹了一把淋濕的頭髮,相視一笑,然後,男的攙扶著女的走到屋檐下,欣慰地望著那片彩色的世界。(餘音裊裊,出神入化。)

看著,看著,一股尊敬之情頓時在我的心中油然升起。我一下子明白:老夫婦先前催我們買鎖買車牌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發揮餘熱,更好地為大家服務啊!何況腳踏車停放費並不貴,每月僅三元錢,而且停放在這裡的腳踏車從未發生過偷竊事件。我還見過他們幾次為丟失鑰匙的同學換新鎖呢……想到這裡,我真後悔我此刻竟未過去幫他們一把。(解開懸念,水到渠成。)

一場夏雨淋濕了兩位老人的身體,卻洗淨了我的心靈的污垢,教會了我學會尊敬他人。(照應題記,畫龍點睛。)

現在,每當我碰到這兩位老人時,總是充滿尊敬地叫一聲“爺爺奶奶好!”

升格後的作文有如下亮點:

題記運用短句、排比,蘊含豐富,點示中心,讀來簡潔明快,節奏感強。行文主要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開頭兩段對男女主人公的簡筆介紹惜墨如金卻伏筆重重。護車情節描寫豐富而生動,動作、神態、細節、心理、景物等描寫有機結合,真切感人。多處照應的運用,使文章結構緊湊,合情合理。

七、真題演練

1.用下面的句子開頭,描寫一個精彩的細節。

①媽媽是個麻將精。

②看這隻小饞嘴。

③爸爸發怒了。

④天陰沉沉的。

2. 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平凡的日子有真意,生活的美好處處存。請你以“那一刻,真美!”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讓細節在筆尖輕舞參考答案

一、什麼是細節:

如: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這一細節運用對比,子墨子成竹在胸,在應對中隨機應變智慧過人,突出子墨子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不移地踐行自己的思想主張的決心。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個“詘”字既揭示出公輸盤無奈地甘拜下風的狼狽相,也反襯子墨子智慧過人。語言描寫揭示了公輸盤陰險狡詐頑固不化的卑劣行徑。

“楚王問其故。”活化出一個孤陋寡聞昏庸至極的楚王形象。

二、細節在記敘文中的運用答案: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句簡短的話,形象地表現出莊子的機敏與幽默、詼諧,他崇尚自然的愉悅心境也在這簡短的話語中表現出來了。

“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這兩句屬於景色細節描寫,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了于勒前後的不同心境,並用環境描寫進行烘托。前句表現他們快活而驕傲的歡愉心情。後句襯托出他們失望與沮喪的心情。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魯迅《孔乙己》)這句屬於服飾細節描寫,孔乙已的長衫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有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補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么一件長衫,是惟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這個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母親於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後轉過身對著我,又說:‘至於若瑟夫,他就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這句屬於語言細節描寫,從表面上看是寫母親既愛惜自己,又關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教育注意教育孩子,其實質卻是既顧及面子,又捨不得花錢。暴露出她的虛偽、吝嗇的心理。

“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魯迅《孔乙己》)這句是神態、動作、語言細節的綜合描寫,細膩地刻畫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而孩子們吃完茴香豆後不肯離開的情況下迫不得已和無奈的動作,表現出他心地的善良而又實在捨不得的心理。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都德《最後一課》)這句屬於心理細節描寫,富有諷刺意味,流露出小弗朗士對敵人禁教法語的卑劣行徑的輕蔑、憎恨和對法語的深厚感情。

三、習作試評答案:

本文是以“媽媽的腳步聲”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媽媽的腳步聲大體有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輕盈——急促——遲緩”,媽媽的腳步聲里包含著對我不盡的關懷:小時候輕快的腳步聲給我帶來禮物的驚喜,長大了媽媽用輕盈的腳步聲給我帶來學習的關懷,睡覺時媽媽用輕慢的腳步聲給我帶來夢的甜美,生病時用急促的腳步聲給我帶來殷勤的照顧,如今媽媽用遲緩的腳步聲給我帶來感恩的情懷。

第一段開門見山扣題點旨並引出下文。

第二段敘寫媽媽的腳步聲給我帶來驚喜時的情景,兒時對媽媽腳步聲的期待和依戀,童年歡樂和天真躍然紙上。

第三段寫媽媽習慣性做家務的細節以及那腳步聲里藏著的關懷,形象逼真,愛意濃濃。兩個“在她心中”句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媽媽對“我”的深切地愛。

第四段中的“出現在我的床頭”、“蓋好被子”、“漸漸遠去”是本文的重點細節之一,動作細膩,畫面感極強,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第五段寫出了媽媽的腳步“急”和媽媽的身影“忙”。“急促”、“沉重”、“疲憊”等詞把媽媽對“我”的愛渲染到極致。

第六段寫“我”對媽媽老的的腳步聲的感受,“遲緩”、“衰老”、“沉重”流露出“我”對媽媽的憐愛和感激之情。

尾段照應開頭,議論抒情,揭示中心。

“我喜歡聽媽媽的腳步聲”這句可獨立成段,因為這句是下文的總領句。

如果在第五、六段能寫進一些具體場景或情境細節,文章的感染力會更強,而這兩處所表現出的細節恰恰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