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語文試題分析與高考複習方略

一、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命題特點分析

XX年安徽高考是安徽實施高中課改三年來以新課程的姿態首次亮相的高考。因為高考試題具有選拔性、權威性、導向性的特點,所以決定了XX年高考語文試題既是對安徽新課程實施成果的一次檢閱的憑藉,又必將對今後安徽中學語文教學和高考複習起引領作用。

XX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題嚴格依據部頒新課程高考語文大綱和XX年安徽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命題,突出考查考生的語文能力,整體難度控制較好;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凸顯能力立意,強化語言運用能力考查;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重視思維發展,促進自主探究習慣培養;關注了現實生活,具有時代氣息,適度拓寬考生知識視野;重視文化傳承,顯示出較強的地域色彩,蘊含著人文教育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與以往的高考語文試題比較,XX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題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試題結構煥然一新。XX年安徽高考語文考試在試題結構、考試內容和要求的設定方面較往年有較大的變化。最大而且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試題結構面目一新。XX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題一改往年第ⅰ卷客觀題、第ⅱ卷非客觀題的生硬面孔為第ⅰ卷閱讀題、第ⅱ卷表達題的親切面孔。這種試題結構的變化,體現出語文學科側重閱讀和表達的鮮明特點,更符合考生答題時的認知心理。

第二、試題命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緊扣XX年部頒新課程語文高考大綱和安徽考試說明,注意滲透“高中新課改”精神,充分體現出鮮明的語文學科特徵。其表現:

(1)減少了客觀題的題量和分值,降低了客觀題的難度,增大了主觀題的分值,側重對語文主幹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考查。

(2)小閱讀題一改往年的科技文文本閱讀為論述類文本閱讀,而且設題較往年容易,為考生營造了良好的答題起始心境。

(3)文言文閱讀選材一改往年人物傳記文體為淺顯易懂的遊記散文詩詞鑑賞分別考了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提問明白清晰,科學嚴謹。

(4)文學文本閱讀一改多年來散文閱讀一統天下的局面,採用短篇小說文體,分值設為25分,較往年增加3分;命題突出作品的體裁特點,圍繞小說三要素,出題平和,難易適度,尤其要關注探究能力的考查。

(5)語基客觀題較去年減少1題,為兼顧城鄉公平,沒有考查字音而選擇最能體現漢語運用特點又有相對成熟的正確識記現代漢語漢字字形、正確使用詞語、辨析並修改語句三個考點命制客觀題,保持了命題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6)三道語用題重視情景設定,構成了今年帶有濃厚課改色彩的語用測試題。

第三、試題材料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生活現實。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考試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在突出對考生的語文素質與能力進行綜合考查的基礎上,繼承了往年在選材上關注時代潮流發展的優良傳統,有意識地引導考生價值判斷。在“考語文”的同時,注意弘揚時代精神和人文性。例如,試題第ⅰ卷論述文閱讀,文本材料摘編自李小樹《關於“通俗歷史熱”的歷史學考察》,這實際上暗合了近年來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對經典的系列講座以及時下各電視台熱播的歷史電視劇,容易使考生產生聯想,進而思考社會現實。試題第ⅱ卷第四大題基礎知識命題材料中,像“汶川”、“新課程”、“國際金融危機”、“奧運”、“神七”、“甲型h1n1流感”、“三農問題”、“女排新陣容”等名詞術語都讓學生感受到了當今社會的熱點。作文命題更是在緊扣社會經濟形勢的同時,又很好地與青少年成長曆程相結合。通過“彎道超越”這一具有深刻內涵和廣泛外延的現象,使考生可以在較為寬泛的選材區間自由發揮,既可以聯繫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現象展開巨觀論述,也可以聯繫自身成長抒發人生感悟,還可以從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出發闡述哲理。

第四、命題體現了安徽特色。有人說:地方自主命題高考試題,如果沒有個性鮮明的地方特色,就不是一份完美的試題。這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具有濃厚的安徽地方特色,不僅考點材料中涉及到具有安徽地方標識的“黃山四絕”、“合肥新機場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結合配套試驗區”、“課改”等內容,而且第18小題的圖文轉換題的圖片材料就直接選自XX年4月5日的《安徽日報》,其地方特色和時效性、針對性都很強。可以說,作為自主命題的母語考試,體現省情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

第五、突出了對考生語言文字套用能力、閱讀理解、鑑賞探究能力和書面寫作表達能力的考查。

現代文小閱讀變往年的自然科技文閱讀為社會論述文閱讀,“通俗歷史”這一題材考生並不感到陌生,設題也側重考查考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文言文閱讀改往年的史傳散文面孔而為遊記散文,《游東山記》語言淺易,所考查的“延”“謝”“而”“焉”等虛實詞均屬常見,而翻譯題也較容易。詩歌鑑賞《小重山?端午》為元代的一首詞,考生對題材熟悉,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考生理解起來較為得心應手。名句名篇考查的八句都是學生平時課本上學習的常見的名句。

現代文大閱讀既文學文本閱讀,突破了多年來散文雄霸天下的格局,選用了小說文本作為閱讀材料,變化力度最大;設題抓住了情節、人物形象等小說主要特點,設問導向具體明確,便於考生作答,而對小說意蘊進行探究的考查,則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從不同角度發掘作品意蘊和人文精神,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語言表達題貼近社會生活,貼近生活,突出運用。辨析錯別字的考查放在句中,強調了語言的運用,而成語、語病的考查均為常見。第18題關於農民的切身利益的概括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第19題組合現成短語成為對聯,難度適中,較有區分度。第20題寫出關於自主學習的解釋文字,內容熟悉,考生應該不感覺到困難。

XX年安徽高考作文題回歸作文本質,以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可講為基點,重在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現實生活的能力和書面寫作表達能力。

關於試題的商榷之處:

(1)創新題目偏少,求新力度尚嫌不足。“沒有個性的地方試題,不是一個完美的試題。”就高考語文試題而言,最閃光的地方應該是語言運用題,從某種程度上看,語言運用題的創新是整套試題出新的基本標誌。人們常說“語言運用題是高考語文試題命題創新的試驗田”。但是,XX年安徽高考試題的18、19、20三道小題的語言運用題(“圖文轉換、對聯組合、仿寫”)都是極常見的題型,沒有新穎之處。就內容來說,第18小題無論是整體概括還是分3小點概括,都沒有多少經思考之後的整合功能。第19小題比常規的上句對下句還要簡單,只要學生稍微有點對聯常識,便能理出“翠柳”是對“黃牛”的,“千里”是可以跟“萬山”對照的;“桃李”指教師所教的學生不是難點,而“芝蘭”代表的品德,也非常容易跟老師掛上鉤的。第19小題的仿寫,“能學”是能力,已經給出答案,而“想學”是態度,“會學”與“堅持學”是方法,學生幾乎不要過多的思考就能寫出答案,且這樣的表述沒有任何含金量。

(2)選修內容呈現不足。新課程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在必修之外,還有近一半的選修內容,要是包括校本課程在內就更多了。在學科終極評價的高考中,如果不能充分體現選修內容在考試中的重要,那么將引導日常教學如何對待選修內容呢?XX年安徽高考語文試題中突出選修內容的考查幾乎不明顯。這將可能會給一線的高中教師一個錯覺:日常語文教學可以淡化選修內容,而將一半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做大量練習,為應試得高分服務。

此外,文學文本閱讀材料小說的選文及人物形象具有明顯的缺限導致試題信度不高,例如第11小題就沒有多少價值,第14小題的第2問就寬得不邊際,也同樣沒有價值。

二、XX年高考複習方略

XX年高考語文試題是新課程高考首次命題,其經驗尚不足,XX年高考命題必定會糾正今年高考命題的不足之處,借鑑其他新課程高考省市的命題經驗,不斷完善命題。依據筆者備戰高考的體會,提出XX年高考複習的幾條建議:

(一)構建新型的複習模式。XX年高考備考複習,要針對新高考的模式,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構建新型的複習模式。複習適度提前,知新溫故並舉;活動適度安排,多種課型並行;訓練適度強化,整合知能專題。

(二) 緊扣課本,狠抓高考的第一輪複習。課本是高考複習的根本,是高考命題的源泉,因此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視!第一輪複習要全面回顧知識,按照高考大綱考點要求,梳理課本知識點和能力點,構建知識網路。這個階段是高考複習最關鍵的階段,第一輪複習的效果會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的好壞,因此在高考的第一輪複習過程中考生應該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切忌快而粗, 多而亂!

(三)養成做筆記的習慣,第一輪複習時間長,考點多,任務重,記筆記無疑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我們的筆記應該包含以下幾個部分:(1)本部分難點 (哪些不太容易學會在考試可以拉開差距?)(2)典型例題分析(考點,方法,易錯點延伸和變形)(3)錯題分析 (為什麼錯? 錯在哪? 啟示和教訓)(4)本部分小結(高考命題趨勢,考查形式等),長期堅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四)重視最後階段的衝刺。高考衝刺階段要堅持“抓大放小,溫故自新”的原則,持之以恆地有效複習,不能放棄。所謂“抓大放小”,就是處理好芝麻與西瓜的關係,對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而言,複習時要將分值高的且容易抓分的考點狠狠抓住不放,而對少數分值偏低且不容易得分的少數考題,則該放就放,以免因小失大。而對中下等水平的考生來說,每題3分的選擇題(共9題)和小型語言運用題(一般3-5分)等好比是芝麻,現代文閱讀(主觀題部分,25分)和作文(60分)則是西瓜。短時間內想提高現代文閱讀主觀題表述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建議中下等水平的考生在揀芝麻上多下點工夫。西瓜不抱其實也不致於丟,但芝麻不揀則肯定會歉收。

所謂“溫故知新”,就是處理好題海和暗礁的關係。大量試卷、練習題匯成了題海,使你栽過跟頭的題目則是暗礁。筆者有個學生曾經做過一件事,就是把所有錯題抄在一個本子上,考前就重點看這些題目,最後高考取得很好的成績。一位哲人說過:“令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你鞋裡的一粒沙子。”所以對中下等學生來說,最後階段“溫故”—消滅暗礁、倒出鞋裡的沙子,比“知新”—盲目再做大量新題,可能效果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