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把新桃換舊符,三軍過後多開顏——管窺2024年山東卷高考語文的變化

山東自主命題從XX年至今已過去五年了,每一年都是穩字當頭。XX,語文試題總體難度適中,沒有出現偏題和難題,題型穩中有變,從設題形式、試題難度以及題量等方面來看,與往年相比,保持了相對穩定,但在考試內容的要求、題型結構的設計上更注重考查能力,在穩定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筆者就出現的六點變化,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字音字形,“連體”考查。

第一題五個小題,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的6個基礎知識點都進行了考查,只是對字音、字形的考查由去年的兩個小題合為一題,是一個變化:近義詞成語由去年的一題改為兩小題考查,算是一種回歸。 具體分析:

本卷首題綜合考查了兩個知識點:字音與字形。筆者認為這是意料之外,亦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說自主命題的前四年,除了XX年未考字音,算是考點輪空,其他三年都是分兩題涉及,“情理之中”是說去年的近義詞和成語的綜合考查已算是先例。看似難度增加,其實照顧了兩種題型,起點低,難度明顯降低。如a、 d兩項通過規範朗讀,即可排除。

至於標點符號的考查,略顯意外。XX年全國各地考題,包括山東卷僅有兩套題考過, XX年山東卷本考點輪空。XX年再次出現,最大特點是重點用法的重複性,XX年、XX年、XX年山東卷考查了問號的用法,XX年山東卷考查了引號和點號的位置關係,而今年兩點都有所涉及。本點雖然有淡化趨勢,但淡化不等於淡忘,建議考前磨槍即可。

其他幾個考點本次屬於穩定題型。詞語考查把常見的近義實詞考查點與虛詞考查點進行了有機結合,是近幾年一直沿用的測試形式。成語考查,山東卷五年命題每年必考,相對穩定,除了XX年綜合考查了兩個詞語和兩個成語,略微調整外,成語考點,近年不會輪空。尤其是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考點,題型更為固定,考查類型輪流涉及,選句內容更注重實際,貼近生活。今年試題較為傳統,難度明顯降低。

二、文化味兒更濃。

第二題論述類文章《“斷橋”考》,在論說中能融入一些文化色彩,這種文體特點雖說都是平時考生常見的類型,但“斷橋”一詞讓人感覺人文意味、歷史底蘊更濃,讓人覺得親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自然,這與山東卷選材有關,近幾年的文本選擇都以關注社會、注重人文為主要原則,從XX年的《“龍城”還是“盧城” 》到去年的《圖騰與社會制度的產生》,再到今年的《“斷橋”考》都說明了這一特點。命題總體趨勢較為穩妥,文化意味增加。

三、突破地域特色,“諸子”一展顏容。

第三題文言文沒選史傳類文本,這是本卷的一大變化。考前,很多專家分析,從XX年選擇山東籍名人的傳記材料到XX年山東籍作家的文學作品,XX年選文山東特色依然是一個趨勢,而事實上卻讓人大跌眼鏡,山東印記悄然遠去。山東卷這一變化,突破了本地特色選文和史傳文的局限,向諸子文章轉眸,既彰顯多元化,同時,也傳遞給我們一個信息:地域特色只是巧合,選擇文本的標準只有適合。所有的猜題和押寶只會使自己方寸大亂。只有扎紮實實的、系統的複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和應考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有目的的備考還是很有必要的,今後複習,不可拘泥於史傳文的訓練,適度關注一些議論性質的散文也是必要的。

這段諸子散文《韓非子》的節選,還有另一特色,通篇存在一個明確的主題,彰顯著一種誠信美德,也就出現了這次由故事性史傳文向話題型散文變化的情況。

四、時尚題過眼雲煙,傳統題分分合合。

XX、XX年的擬廣告詞、擬運動會口號,屬於曇花一現的時尚題,而今已時過境遷,一去不復返了。而傳統的題目在變換形式後,仍然在分分合合中永葆著青春。比如,XX年考的兩個題(16、17題)分別考查連貫、得體,XX年合到17題一個題考查了連貫、得體兩個點;前有來者,XX年16小題一題考查了壓縮語段和仿寫兩個點,XX年分為16、17兩個題來考查。

縱觀近幾年山東卷,考查點相對穩定,命題中規中矩。但是第五大題作為“高考改革的試驗田”,在改革中,應該亮新動作,做排頭兵,而山東作為高考大省,亦步亦趨,左顧右盼,是老大有餘,創新不足。

五、探究氣味濃了!“訪談” 還有,真的?

(一)XX年山東卷《考試說明》,對能力要求進行了修訂。其中,對探究能力的表述,由XX年的“探究:指探討疑難問題,有所發現和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改為“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解讀:在實際的教學和命題中,“疑難問題”的答案往往固定唯一,不足以考查考生的可發散、遷移探究能力。因此,此處修訂為“某些問題”。能力要求上降低了難度;鼓勵考生個性化答題。

確乎規矩,選考題兩個探究題認真的履行了。同樣僅僅考查了對文中某句話的理解(談談這句話對你的啟發∕談談你的看法)。難度降低了,探究氣味濃了!學生的答題也應該是有話可說的了。

(二)XX年山東卷《考試說明》明確規定,選考內容中,對文學類文本的四種文學體裁,作出了順序上的調整,由XX年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改為“小說、散文、詩歌、戲劇”。

對實用類文本的考查增加了“科普文章”,刪掉了“訪談” 和“社科論文”兩類文章,將原來的“調查報告”改為範圍更加寬泛的“報告”;順序調整為“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

解讀:更加符合實際。

文學類文本進行了調整,周國平的《記住回家的路》屬散文,完全符合《考試說明》的要求。此文文質兼美,語言含蓄且有韻味,內容充滿情趣、意趣和理趣。不過表述過於繁複,學生答題可能會過於倚重原文,以文解文痕跡不可避免。 

實用類文本同樣進行了調整。明顯的是刪掉了“訪談”,但選文二作為訪談類文本(閱讀下面的訪談,完成19-22題)赫然出現在試卷中已是大家盡知的不爭事實。即便文本再好,也不應作為入選理由,另外,文言文選文以 “誠信”為話題,到這裡我們只能為之作出一副自嘲的摸樣。筆者只能認為,這毫無疑問是一次出題失誤。當然,這對今年乃至以後的複習應考並不會造成多大影響,平時訓練雖不作為重點,只要是設題好的題目不管是訪談類還是傳記類都會作為練習。但如此大考,面對70多萬考生,還有教學一線的所有教師,出現如此低級錯誤,將來《大綱》和《說明》的權威何在?我們只能在看到題目的一剎那,驚訝一下:“訪談” 還有,真的?

六、山重水複,“話題”已老;柳暗花明,“命題”回歸。

回眸這幾年山東自主命題的幾篇高考作文, XX年山東卷是話題作文“雙贏的智慧”,XX年山東卷是材料作文“讀寓言詩《星星》產生聯想和感悟”,XX年山東卷是話題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XX年山東卷是話題作文“春來草自青”,四年的命題中,有三個話題作文,只有一個材料作文,體現了一個求穩的命題思路。不過,學生在高考中,並沒有感覺到簡單。 XX年尤其是XX的話題,雖然題型穩定,但是詩意性、哲理性的話題讓立意變得撲朔迷離,含蓄甚至於晦澀,考生在立意這一關上紛紛落馬的大有人在。面對高考,很多學生表示迷茫:“山重水複疑無路”。

而今年的題目“見證”一出,同學們立即感覺到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表達,命題非常有層次,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話可說。命題出發點非常明確,與XX年的題目相比,降低了審題難度,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而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閱讀社會、思考身邊發生的重大社會現象,必然為高中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

第二點變化,雖然命題回歸,卻表現出了新的特點:材料和命題的結合。這是一種有別於以往的“新命題作文”,材料既是一種限制,也是對考生思路的提示。

以上幾點淺見,一家之言,以期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