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快和慢”審題指導及範文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烏龜比兔子更能多講些道路上的情況。——紀伯倫追蹤著鹿的人是看不見山的。——佚名慢慢走,欣賞啊!——阿爾卑斯山口的路牌我們正處在一個一日千里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出門有高速公路,我們就餐有各式各樣的快餐,我們打開書報有各式各樣的文化快餐,我們打開電腦更可以幾分鐘這內“網盡天下”。品味上面的三句格言,感受快節奏的今天,相信你對“快”與“慢”會有較深的感受和理解。請以“快和慢”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兩個方面也可以只寫一個方面。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800字。 一、審題分析“快與慢”這個話題很寬泛,快——可寫快速發展給人帶來的種種好處,也可以寫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慢——可寫“落後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也可寫“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穩穩噹噹的工作”的沉穩,以及“水流心不競,雲在俱意遲”的從容;但,“快與慢”是關係型的話題,最好要圍繞其關係展開,全面分析:快的優劣,慢的好壞,以及何時應該快,何時應該慢,什麼情況下快,什麼情況下慢等等,最好寫成議論文或散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對象合併在一起,用“和”“與”“對”等連詞或介詞聯結起來,形成一個話題,這就是“關係”類話題面對此類話題,審題時需要將兩者之間存在的關係揭示出來,否則就有可能偏離題意。從何處著手呢?搞清各自所屬的領域或範疇,搞清各自的本質、特點,更要搞清這兩者在何時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聯繫——是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是顯性關係,還是隱性關係,是偶然聯繫,還是必然聯繫;是單向聯繫,還是多向聯繫,甚至是互動關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等等。搞清關係之後,再從中挑選出自己準備準確表達的一種關係,進而形成觀點,並以此來構思作文。本題屬於“矛盾關係”的關係類話題作文。矛盾關係是指話題中往往出現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在寫作時要學會辨證分析,對這兩個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點,強調弊中有利或利中有弊。本話題是針對當前社會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題。“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的求快,卻可能失去很多的東西,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比如文革時期的“趕英超美”,“放衛星”,這帶我們民族帶來了災難。和“快”相比,“慢”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但是“慢”卻也給人類帶來很多財富,比如說“慢工出細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湯。但是“慢”就一定好嗎?也不盡然。所以,我們在構思這個話題的時候,首先要確定要突出哪一點,突出“快”,還是突出“慢”,還是二者並駕齊驅,都要很明顯的表示出來,不要含糊。其次,在論述的時候,必須要辨證,不能絕對化。避免絕對化的一個方法就是在論述的時候,首先給自己預設一個前提,比如重點是談“慢”,你可以把觀點建立在當前人們普遍求快這個前提上,藉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時候慢下來,這樣的觀點就比較辨證,也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同。最後提醒大家一點,從本道題的命題意圖來看,儘管是以“快與慢”為話題,似乎“快”“慢”均可,但是從它的題目看來,命題者更傾向於“慢”,從迎合命題者的角度來說,談“慢的好處”似乎更切合題意。二、構思方向舉偶:1、“慢”的長處在於可以以“慢”打“快”。武打小說中每描述高手對壘時,常有精彩的刻畫,有以快制慢的,也有以慢打快的。快在於迅雷不及掩耳,速戰速決,短時間內幾招便置敵於死地,痛快淋漓,不著痕跡;慢則在於控制大局,避其鋒芒,冷靜觀察對手的弱點與不足,從而抓住戰機克敵制勝。文武之道,其實相通。2、小橋流水人家,這裡的流水低回緩慢,富有詩情畫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裡的水澎湃奔騰,猶如天上來,氣勢非凡,充滿歷史的滄桑和悲壯。3、俗話說:兵貴神速,打仗是要講究速度的,速度要快,否則就會貽誤戰機。俗話也說:慢工出細活。我們要小心謹慎地去做,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卻能夠出精品,值得。關於畫畫也有這樣的說法一天畫三幅,三年賣不出;三年畫一幅,一天賣出。這裡也有快和慢的辨證。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我們不能一味求快,而忽視事物發展的規律。成語里說:拔苗助長。想讓禾苗快快長大,結果恰好相反,禾苗死了,因為沒有遵守生長規律。 三、範文示例:(一)快慢——流年 我不知道怎樣才叫“快”,只感到耳畔刮過一陣呼嘯的風。此時的我,站在燈光明亮的站台上,面對著匆匆而過的地下鐵。燈光幻影,永恆不變。我也不知道怎樣才叫“慢”,只覺得眼前的桃紅柳綠一點點地離我遠去了。此時的我,站在悠然划船的漁夫身旁,小舟底下泛著纖細蕩漾的波浪。世間千年,如我一瞬。哪樣才是我所經歷的朝暮華年?似乎“快”才是現今,“慢”只是回憶。我可以慢慢地翻看泛黃的老照片,卻無法挽留時針,讓它停歇。似乎“快”就是現實,“慢”才是浪漫。沒有麵包填飽肚子,飢餓便在霎時如潮水泛濫。有了玫瑰香氣四溢,甜蜜總能掩蓋時光的流逝。似乎“快”才是科學,“慢”更適合文學,機器轟隆,不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磨墨揮毫,任好文章隨墨香在紙上蔓延。“快”與“慢”,其實是巴黎塞納河的左岸和右岸。有右岸的繁華喧鬧,相對就有左岸的悠然寧靜;有右岸的蓬勃奢侈,相對就有左岸的滄桑樸素;有右岸的輕盈歡快,相對就有左岸的凝重感傷。右岸是生活的縮影,左岸是藝術的代言。我的生活似乎也是這樣,“快”與“慢”像兩個互不打擾的影子,一個總在奔跑追逐,一個總是閒庭信步。有時,我抱著課本在各個實驗室中穿梭,和蜷曲的紙帶、不知疲倦的電磁打點計時器、冰涼的試管、陌生的沒有感情的化學試劑標籤一一打交道。有時,我扶著下巴在每頁書里流連,和唐詩宋詞元曲、政治經濟文化哲學、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會面。我拂過生活的風鈴,“快”與“慢”便互動碰撞,發出悅人的清響。“快”與“慢”的影子,像在進行一場重疊的永不停止的接力,一直到彼岸花落,再到彼岸花開。在紛繁反覆的大千世界裡,一個渺小的我,竟會茫然四顧,不知所措。我的心該放在天平的哪一邊?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在大海一樣翻滾的濤濤笑聲中,我仿佛聽到了答案。生活紛雜錯亂,我一樣可以找到平衡點。節奏快時,便任由它快吧,我便調整自己的步伐,盡情揮灑,讓心靈徹底地狂歡一下;節奏慢時,便任由它慢吧,我便放鬆自己的心情,自由舒緩,讓心靈舒服地休息一下。我不必奢求什麼,不必追逐什麼,也不必放棄什麼,我只做平凡快樂的我,我只過快慢由己的生活。生活亦快亦慢,有快意,也有悠閒。快,白駒過隙,驚鴻一現。慢,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點評:作者構思新穎,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談“快”好還是“慢”好,而是用富有哲思的句子指出“快”“慢”是流年的兩種狀態。該“快”還是該“慢”,茫然於其中的“我”最終尋找到了答案:即快慢隨意,只做平凡快樂的我,立意高人一籌。文章句式錯落有秩,整散結合,文采斐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二)請停一停,等待靈魂的腳步眾所周知,奧運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無數的體育健兒為了這個目標,在他們的起跑線上一次次拼搏,挑戰人類的極限。“快”的理念似乎從他們的腳下不知不覺跑進了人們的生活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迎來了一個“快”的時代 ——快餐、快遞、快車,衣食住行無一不快。當年令人驚嘆不已的“深圳速度”而今早已是見怪不怪,曾經的滄海桑田在現代人的彈指一瞬間天翻地覆。快,成了時代的代名詞。誠然,快,帶給了我們更多的物質享受,可生活在這樣一個快得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裡,壓力、煩躁,甚至於“過勞死”也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們的機體以如此快節奏運作,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可捫心自問,我們有多久不能在繁忙中抽身給自己的心靈以小憩了?我們有多久為了工作而不能看望親人以共享天倫之樂了?我們又有多久不為了“以後”拚命工作而盡享當下的歡樂呢?沒有時間。當我們吐出這句話時,請不要忘了,時不待人,錯過的美好也就沒有時間去回味。我們都行走在各自的旅途中。人生這場旅行,沒有回頭路。為了終點的美好,埋頭匆匆趕路的人錯過了多少沿途的風景,沒有人知道。而我們是來領悟山河秀麗感懷人生際遇的,不是走馬觀花為趕路而行走的,何必太匆匆?印第安有諺語云:請停一停,等待靈魂的腳步。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丟自己的心。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腳步,尋一處桃源,沏一壺清茶,從容地坐下,敬循“日三省吾身”的古訓,聽耳畔崑曲婉轉盪人心,賞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際雲捲雲舒,任東風融日消解心頭的熙攘紛雜,憑清溪流水洗滌沾染浮塵的心境,以期一份心靈的從容與淡定。唯“二句三年得”者,方使人“一吟雙淚流”。慢節奏的生活,更使我們能剔除浮躁求得真意;慢節奏的生活,更使人體悟世間溫情傳承星火;慢節奏的生活,與靈魂同行,嘆世間悠悠,吾自徐行。請停一停,給心靈一個小憩的時間;請停一停,給情感一個宣洩的空間;請停一停,給靈魂一個思索的機會。磨刀不誤砍柴工,唯有當我們打點好心情,確定前進的坐標之後,我們才能快步前行,所向披靡!請停一停,等待靈魂的腳步!【點評】本文切合題意。以諺語作為標題和立意的中心,合適。材料運用上,有時代感,如奧運會的口號、“深圳速度”、時下人們的生活狀態等。語言上,能體現議論性散文的特徵,注意句式的多樣化。第 6 段是亮點。 (三)該快當快,該慢當慢中國有句俗話:“快刀斬亂麻。”中國還有句俗話:“慢工出細活。”現代生活燈紅酒綠,高速向前,每個人都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信奉“時間就是金錢”這一至理名言佳句。於是每個人都行色匆匆,甚至於未必記得剛剛與你擦肩而過的人的模樣。可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地欣賞才能出味的。就像工夫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滌茶葉上的微塵的。只有到第二遍、第三遍,茶葉經過沸水的洗禮,在沉沉浮浮之後慢慢舒展開來,那時,清香四溢,唇齒間茶香纏繞,這才是品茶的絕佳時機,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韻,茶之魂。所以,放慢腳步吧!放慢腳步,置身於自然,感受心情自由的舒暢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安寧。放慢腳步,流連於戲劇,領略那舉手投足水袖輕拂間的纏綿悱惻和心靈的情感釋放後的迴蕩。放慢腳步,駐足於書海,感悟人生的哲學,穿越時空與先人交流。可慢就一定意味著踏實嗎?不一定。有的人慢是因為猶豫,是因為逃避,是因為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當他遇到問題時,他選擇慢,讓時間來決定一切,來解決一切,無論何種後果,他兩手一拍,肩頭一聳,一臉無辜:“這是順其自然,我也沒辦法。”他真的無辦法嗎?不,他有辦法,但他不去實施,因為他害怕承擔,承擔後果,承擔責任,所以他推託,以“時間”為藉口,將本應挑起的擔子推得一乾二淨。這種慢,是無勇無能的表現,是缺乏責任感、缺乏魄力的表現。非典來臨,是那一聲聲果斷的命令,一道道快速拉起的隔離帶,一個個匆匆忙忙的身影,才控制住了病情的發展,才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的生命。洪水暴發,是那一艘艘如離弦之箭在水上穿梭的衝鋒舟,一個個矯健而迅速的救人動作,一道道飛速摞起的沙包圍牆,才保護了家園,最大程度地保住了人民的財產。在某些方面,快,意味著匆忙與失去樂趣;慢,意味著充實與升華。而在另一些時候,快,意味著果斷與效率;慢,意味著猶豫與膽小。在該快的時候,請勇敢地向前大步邁進!在該慢的時候,請輕輕地放慢腳步流連一下!【點評】本文能正確理解“快”與“慢”的關係,分析入理,如對定“有的人慢”一段,在生動的描述中,指出了這類人“慢”的實質。材料運用有特色且具體,如工夫茶、非典等。語言有變化。(四)快慢交響曲快與慢是節奏不一的兩種交響曲,快是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慢則是平穩舒緩,心曠神怡的。正是這樣兩種風格迥異的交響曲,交織成人生中一篇篇波瀾壯闊的樂章。 ——題記序曲我生活在一個家教嚴格的家庭,從小在父母鋪設的軌道上前進,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為我計畫的未來藍圖就是轟轟烈烈,出人頭地。可他們不知道,我心所嚮往的卻是安靜閒適,波瀾不驚的生活。第一樂章:快為了父母欣慰的笑容,為了別人艷羨的目光,為了親朋好友心中我應有的宏偉藍圖,我拚命了。每天當別人還在夢鄉中時,我便要起床讀書,因為我知道即使父母在睡夢中聽到琅琅書聲也會露出笑容。一天之中上下午甚至是晚上的課程都排的滿滿的。剛走了數學,英語接踵而至,才去了英語,語文便迎面而來,語文方畢,理化生等學科又劈頭蓋臉的砸將過來。即使學校領導偶爾大發慈悲賞賜一兩天假期,也被各式各樣的補習輔導班強奪硬占。夜晚當我披著滿天星斗趕回家中,還顧不得從媽媽手中接過一杯熱牛奶,就要做回桌旁,暢遊於書山題海之中。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只時,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心中埋藏很深很深的夢想,那就是……第二樂章:慢當我從床上坐起的時候,清晨清新的陽光已經撒滿我的被子。窗外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幽靜畫卷,坐在室內,可以撫琴蕭歌,詩文為伴,走到室外,可以欣賞如詩如畫的風景。每至月夜,可以蟾宮為伴,遙想古人。遠離喧囂的塵世,終於找回了內心的寧靜,不需再去顧慮別人的眼光和議論,只要能做回自己就最好。這就是我一直所嚮往的陶淵明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這在浮躁的塵世好象是不現實的,可我心中仍然朦朧著這樣一種夢想……結束曲每天依舊穿行於繁忙之中,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便沒有什麼可抱怨。快與慢的鏇律終不可分開,我相信並期待有一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鏇律能融成一曲和諧的交響樂。簡評:本文是一篇成功的優秀作文,其成功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 精妙恰當的擬題。文章以《快慢交響曲》為題目,不僅緊扣話題,點明主旨,而且新穎別致。 二、 自然渾圓的結構。全文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依次通過題記、序曲、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結束曲來引線串珠,敘說了對快節奏生活的無奈,對慢節奏生活的奢望。結構完整,主旨鮮明。 三、 生動真實的語言。本文的語言清新自然,真實感人,表達出一個高三學生的真實心聲,快節奏的學校生活,各科繁重學習的任務,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之重,以及對恬適生活的嚮往都表達的真切自然。 總之,本文用語之精巧,構思之巧妙,角度之新穎,感情之真摯,令人拍案叫絕乃至嘆為觀止。(五)比慢記得有一位學者曾提出一個口號:比慢。在當今生活越來越快的時候,快餐、快遞、快車才是一種時尚,慢怎么行?但就是慢,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八十年代曾流行一首歌,其中有這么一句歌詞:“馬兒啊,你慢些走呃慢些走呃,請讓我把這美麗景色看個夠。”是啊,慢些走吧,讓我們慢慢欣賞。可是在八十年代之後,生活節奏卻越來越快了。生活節奏快,本來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在我們快速發展的同時,卻並沒有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你看,天空越來越暗了,河水越來越黑了,空氣越來越臭了,樹木越來越矮,魚蝦越來越小……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社會發展太快引起,快到我們沒有來得及關注我們生存的環境受到了什麼樣的傷害。所以,我們可以說,慢也是一種智慧。自古帶兵打仗,講的是“兵貴神速”,可是司馬懿卻慢慢騰騰地拖啊拖,哪怕是諸葛亮送去婦人的衣服,司馬懿也只是微笑著問諸葛亮每天吃多少飯,休息了多少時間。諸葛亮求快勝,司馬懿卻偏偏慢慢來,最後的結局誰都知道:諸葛亮累死了,司馬家的後代得了天下。太極拳慢吧,慢悠悠的,可是好多快拳高手敗於太極拳師手下。這是張三豐幾十年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慢”成就了司馬懿和張三豐,慢不僅是一種智慧。慢還是一種豁達。天下雨了,大家都在跑,只有一個人在慢慢走,別人催促他,他卻說前面一樣有雨,何必快跑。這是一種豁達。只有在看透了世事的時候,才會有這樣一種淡然。這種豁達在蘇軾的詞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在《定風波》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雨來了,並不急,他有一種慢的態度:“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這種慢,是一種豁達,也是對生活的一種享受。了解生活,熱愛生活,看到生活中的種不順和種得意,就對生活有一種慢慢享受的態度,從而變得豁達而寬厚。慢也是一種享受。在智慧與豁達的前提下,“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唐人寫詩也是夠慢的了,與現在文人動不動一天數萬字,哪一種創作更是一種享受,從神態上都可以看出,捻須而吟,在慢慢地品味中,去吟安一個字,他說是一種苦,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當我們今天讀唐詩時,那一種欣賞與陶醉已成為中國人一出生就能夠體味到的樂趣。如果唐人像今天一樣一天幾萬字,創作速度快是快了,但會不會讓我們今天還能夠享受呢?一本《本草綱目》二十年,一部《資治通鑑》十九年,一本《紅樓夢》十年,慢慢磨出來的東西才是精品,才是後人的一種享受。當然後人享受時也要慢慢來,如果一天就將《紅樓夢》讀完,那也就沒有樂趣了。《本草綱目》能夠滋潤中華民族上千年,而《紅樓夢》養活了成千紅學家,這都是得益於慢。慢是一種智慧,慢是一種豁達,慢更是一種享受。對生活有透徹的理解,擁有豁達的胸懷,就可以好好地欣賞生活、享受生活了。人生路上,請慢慢走,慢慢欣賞,看一路春暖花開。(六)快則勝 時代的發展是加速度的,一百年前,電燈、汽車、絕對沒有現在發達,而網路通信還沒有產生。社會發展,誰快誰就贏得先機。慢則挨打,快則勝,我國十九世紀,民族資本家開始發展時,就已經讓我們的社會在物質上豐富了不少,可惜速度遠不及歐洲,結果我們的近代幾乎是一部屈辱史,慢則落後,慢則挨打。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擴張,且獲得勝利,主要是在快速發展的經濟讓它們有了強大的實力。小到一場戰鬥,也是靠速度取勝。飛奪瀘定橋,憑雙腳一天行走200百里,這樣的速度讓對方失去先機,結果紅軍從此走出包圍,走向勝利。官渡之戰,曹操取勝之道也是一天一夜急行軍百餘里,他親率一支小部隊,直撲烏巢,放火燒糧草,讓袁紹失去所有的後勤供應,從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快,是取勝法寶,還可以創造奇蹟。小時候我們玩打水漂遊戲,就知道,要想石頭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而飛得更遠,只有快速前進。奧運會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人類追求速度,快是第一的,體育競技場上,第二已失去意義。劉翔之快,讓中國人高興的同時,也證明“快”才是硬道理。現代生活的節奏一天比一天快,吃飯有快餐,送信有快遞,走路有快車。火車一再提速,高速公路幾乎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快,已是我們生活中的主鏇律。香港人的步速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香港的繁榮與生活之安定也是世界一流的。廣州人的步速為世界第四,廣州這幾年的變化也是令人驚嘆的。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讓廣州已成為國際大都市。誰快,誰就贏得世界。貝爾電話的發明,貝爾只比第二名快了120分種,但發明專利只屬於貝爾;體育競技場上,第一名往往只比第二名快零點幾秒,但金牌只頒發給快零點幾秒的人,第二名已失去意義。“快”,讓我們國家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許多技術趕上了已開發國家,“快”,讓我們現在的生活安定,有房住,溫飽不愁。只要想一想1980年以前,我們國家的情形就知道,如果不是快速發展,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社會是一個加速度發展的社會,只有快,才能贏得先機,贏得世界。(七)不能承受的心態之“快”所謂“時間就是金錢”。又所謂“在這個世界,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由上述可得,珍惜時間就是珍惜錢,想要賺更多的錢就必須擁有更多的時間。——於是,在這個物慾縱橫的時代,“快”便成為人們瘋狂追求的對象,用瞬息萬變來形容這個世界當真不錯。不知道在過去那一夜裡,有多少人破產多少人暴富,有多少個生命多少個逝去。也許只要那么一瞬,我們便恍如爛柯人。因為快,我們進入有史以來科技發展最快的時代;因為快,有人發明出能使人連續三天工作不需休息的藥;因為快,韓國首席科學家發表假論文;因為快,所以我們沒有空放自己的假,不能讓那張滿弓暫停發箭,更不能讓那顆被速度追趕得疲憊不堪的心稍作休息。不由得想起《騙局》里美國航天局為挽回聲譽,而在冰層下安放的那顆“人造隕石”。多快呀,瞧!那本應經漫長探索後方能得到證實的猜想,在今天就能實現了。殊不知在盲目追求速度的同時,也失去了我們人類的尊嚴。古代,因為生產力水平的低下,限制了生產的速度。因為交通工具的不便,玄奘需經歷好幾年漫長的步行方能到達印度;過去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好,現在只空餘“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落寞;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只能靠鵲橋一年見面一次;楊貴妃想吃荔枝不知鞭死了多少人馬。但也因為古代的慢,造就了多少隱士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辛棄疾“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種不緊不慢的悠閒心態,現代人豈能感受得到?莫非真要“此情只能成追憶,人心當下不由己”?孔子有句話說得好——欲速則不達。說得很明白,這“速”是 “欲”的問題。覺得被速度壓得喘不過氣來,是你“欲速”。一個全心全意追求速度的人,即便到了深山野林里,也能聽見車鳴,看見在面前誘惑著他的利益,更不用說那股硝煙味了。我並不是說反對世界的快節奏化,畢竟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只是,我們在這個表面追求速度,實質追求效率的世界裡,行動可以被帶動,但心不能!懷著“慢”的心態“快”地行動,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想對人類的指示。世事風雲,我心本固。以慢條斯理的心態快節奏地生活精彩論段節選1、“慢”的長處在於可以以“慢”打“快”。武打小說中每描述高手對壘時,常有精彩的刻畫,有以快制慢的,也有以慢打快的。快在於迅雷不及掩耳,速戰速決,短時間內幾招便置敵於死地。痛快淋漓,不著痕跡;慢則在於控制大局,避其鋒芒,冷靜觀察對手的弱點與不足,從而抓住戰機克敵制勝。文武之道,其實相通。2、“快”,是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那種擁有天生的“快”的稟賦的人是有的,但“天才”畢竟是不多見的,絕大多數還是靠後天訓練、不斷摸索,是辛勤耕耘、反覆磨練的結果。事實上,很多快手也是先慢後快,從慢發展而來的。一位新聞界前輩就坦承,自己年輕時經常為寫一篇千字文小稿熬上幾天,硬是寫不出。也就是這樣的一次次磨鍊,開始由慢而快,逐漸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快手”。4、《富爾曼諾夫的快與慢》前蘇聯作家富爾曼諾夫曾寫過著名的《恰巴耶夫》,他寫書有個特點,就是小說脫稿後送去出版時,總是很慢。有一次,一位出版社的編輯向富爾曼諾夫約稿:富爾曼諾夫同志,你完稿的小說給我吧,我可以儘快地給您出版。”可富爾曼諾夫卻搖搖頭說道:“不行,寫小說的時候當然是要快,但送去出版卻要慢。”“這是為什麼呀?”編輯吃驚地問,他覺得眼前的這位作家真是很特別。富爾曼諾夫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風趣地說:“你知道嗎,這個小說啊就像酒一樣,收藏得越久越好,只有一點是不同的,酒是放著不能動,不能總打開,這樣香味酒氣就會散失。而小說卻不同,它需要你常常地撫弄它,翻開看一看、摸一摸。這樣,你就會發現每一次看的時候都有你感到不滿意的地方,一直等到你覺得問心無愧了,到那時候再送去出版。”聽了這番話,那位編輯打心底里敬佩起這位作家,他很想為富爾曼諾夫幫點忙,於是又說:“那,就請你需要謄清時找我。”但令人不解的是,富爾曼諾夫又搖了搖頭,用感激的目光注視著那位編輯,笑著說:“謝謝你的一番好意,我必須自己抄寫。因為這最後一遍抄寫,絕不是簡單的抄,而是最後加以潤筆啊!”6、古人曾說過:“玉不磨,不成器。”玉乃天成,往往生在山中人未識,只有經過玉匠的精心打磨,方才熠熠生輝成為稀世寶物。這生輝的過程就從慢中來,慢中見璞玉。生活也像琢玉,慢以致遠,在悠閒中才能品位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諦。古人好喝茶,一杯茶往往就是最好的休閒,“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以至於喝茶喝出了文化,茶的種類成千上萬,倒茶的茶技也有門派之別,品茗也各有講究。以陸羽的《茶經》為脈,茶文化已經成為中華古老文化的根,這不得不得益於閒人杯中的“慢茶”。可是,工業時代的生活節奏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成了人們心中不落的太陽,炙燒著每個人的心。停下手中的活,休息片刻也被認為是奢侈,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身心疲憊,無暇他顧,如果你一旦在工作上慢上半拍,就會遭到世人冷漠的嘲諷。每每走過城市廣場的鐘鼓樓,聽見那古老的鐘聲隨塵埃一起漂浮、落定,都會產生一種敬畏感,它高高在上,有俯視蒼生、洞察世事的威嚴。在鐘聲中看見匆匆的人群,不由得感嘆,現代事物瞬息萬變,知識在爆炸,我們的脈搏也隨之牽動,在追趕時效的今日,我們贏得了時間卻失去了生活。7、“紅箋小字,寫盡平生意”的帶著幽幽墨香的書信已被虛無的email取代,有了滑鼠輕點的方便快捷,卻失去了等信與看信時的無限韻味;清閒散步看漫道的樂趣也被飛馳的車輪碾在身後,古代商船要航行數日才能到達另一個國家,現代人出行有汽車、飛機可乘,出國也只是幾個小時就可以搞定的事。如此一來,方便是方便了,但不知那些坐在機艙中的人,是否能領略到“星垂平野闊”的古典意境。外國哲人曾說,情感是人生最大的歸宿,只有在溫情中才能感到生命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人都匆忙地只能通過電視、網路進行速配式的戀愛,那么我想你一定會懷念青梅竹馬的年代的,因為只有慢品生活,你才能嘗到其中的真味。8、快和慢,是兩種速度,兩種節奏,它們並不衝突,正如整齊和凌亂,感性和理性,寧靜和喧囂,妥協和抗爭,主流和另類,是彼此依存的,缺少了誰都不會完美。我們當然得有效率地辦好事情,正如捷運的速度及計算。我們有時也應該搭搭電車,慢慢看過周圍的風景,才不會迷失在速度的快感,讓我們以為只有一種角度一個方向一處目的地。緩慢也是一種速度。9、音樂節奏有快和慢,快的時候表達一種歡快喜悅激動興奮的情感,慢的時候表達一種柔和抒情哀怨悲傷深情等等的情感。節奏的快和慢譜寫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歌曲。10、球場上有句話:“誰控制了比賽的節奏,誰就控制了整場比賽。”而節奏的控制關鍵就在速度的把握,該快則快,快如閃電;該慢則慢,慢得讓對手心焦。讓對手跟著你的節奏打,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尤文圖斯能取得意甲冠軍,原因在於他有強大的中場,善於控制比賽的節奏,窮於應付,從而嬴得勝利。11、同樣是溝通,做生意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打電話傳真電子郵件,這很快,叫工作有效率,如果和家人溝通或者想愛人表達你的感情,那我們選擇的是寫信,雖然慢,因為寫信更能夠體現你的感情和真誠,更讓家人回味。快慢在時間方面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成語:度日如年和度年如日。在這裡時間的快慢是一個人心態好壞的間接反映。12、記得錢鍾書在《圍城》里說到:電話是懶人和文化水平低之人交際的好辦法。他說:“比起電話來,書信的好處太多了。首先,寫信閱信都安安靜靜,不像電話那么吵人。其次,書信有耐性和長性,收到時不必即拆即讀,以後也可以隨時展閱,從容觀賞,不像電話那樣即呼即應,一問一答,咄咄逼人而來。”13、俗話說:兵貴神速,打仗是要講究速度的,速度要快,否則就會貽誤戰機。俗話也說:慢工出細活。我們要小心謹慎地去做,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卻能夠出精品,值得。關於畫畫也有這樣的說法一天畫三幅,三年賣不出;三年畫一幅,一天賣出。這裡也有快和慢的辨證。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我們不能一味求快,而忽視事物發展的規律。成語裡說:拔苗助長。想讓禾苗快快長大,結果恰好相反,禾苗死了,因為沒有遵守生長規律。14、生活中,快使人活潑、反映敏捷、做事迅速,不拖泥帶水,但往往還會使人毛躁、粗心,失誤連連。慢使人沉穩、細心,做事有條不紊,但會使人死板、拖拉,錯失時機。所以我們應該懂得控制節奏,該慢的時候就要慢,該快時一定要快,這樣才能在人生中遊刃有餘,獲取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