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講,援引添輝造語

燦若星漢、綿延炳煥的名家典故與詩文,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比諸世界任何國家來得豐富多彩,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這些名家典故詩文,是思想與智慧的結晶,文質兼美的精品,內容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讓我們取之不盡。考生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名家典故詩文,考場中倘若善於援引或化用名家典故詩文之花,則可點綴自己的作文大放異彩!不無誇張地說,高考作文中多用一處名家典故詩文,就可多一個亮點,多一份文采,多一點展示文化文學底蘊的機會,在總成績的天平上多一枚重重的砝碼。

援引可有如下具體的操作:

1.巧借熟語顯睿智。“正確使用熟語”是XX年以來高考新增的考點,它包含成語、俗語、諺語、格言歇後語等,報刊上巧用熟語的,僅是文章標題就很多,如《考試馬拉松要不得》、《有心栽花花更發》、《人情消費,溫柔一刀》等等。如能在文中恰當使用,可化平淡為神奇,起到錦上添花之效。如:

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往今來,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幻?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怨天尤人,既來之,則安之,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簡單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臥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福建考生《蘇軾的赤壁》)

“怨天尤人”“既來之,則安之”“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等熟語的使用使得文章語言清新靈動,熠熠生輝,意蘊平添。

2.巧引名言佳句(警句)添文采。托爾斯泰說應多用“金剛鑽的語言”進行寫作。警句名言佳句就無疑是一種“金剛鑽”。

如無錫市一考生的《精彩語文》一文中有這樣一段:

伴著你,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徑,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的碧水……

如江蘇鹽城一考生寫的《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則運用了聯用古詩名句的妙招:

如果你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大漠,我願飛奔在漫天黃沙里;如果你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浩淼長江,我願遨遊於猛浪湍流中;如果你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叢林,我願跋涉在荊棘小道上。啊,語文,美麗如你,叫我愛不釋手。

如江蘇考生《西安與南京:山與水的對話》

南京,長江南岸的明珠,是蘇浙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給了明珠最靈動的光澤。抬眼望,“秦淮水榭花開早”,回首瞧,“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那裡的“六朝舊事如流水”,那裡的“夜船吹笛雨瀟瀟”。南京用那上天賦予的水,勾勒出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好江南”。……西安無言,南京無言,一個背靠秦嶺,一個腳踏長江,卻一起“面朝大海”,霎時“春暖花開”。

此段文字妙在扣合題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諸多文化積澱,文章顯得充實而又靈動,哲理與詩情、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信手拈來的詩文名句,不露斧鑿之痕,結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為貼切自然,並賦予了新的意蘊。

3.巧仿詩詞見功底。對愛好古典詩詞的考生而言,要將平時厚積的閱讀素養在考場上薄發出來,除了恰當引用與話題相關的詩文名句,還可自擬詩詞。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浪淘沙》)這首詞是我特意寫給貶謫之後的蘇軾的,東坡的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渦的掙扎,滿腹冤屈的難鳴。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南樓令》)這首詞是我填給歷盡漂泊的李清照這位滿腹感傷的奇女子的,她歷經了國破之淒,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重慶考生《詩人•明月•黃花》)

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功底深厚,充滿詩情畫意。特別是能在緊張的高考競技場上填詩作詞,文采斐然,不同凡響,足見該考生讀書多,素養高。(編者注——此詞沒講究平仄,最好不要詞牌名;李清照改嫁無據)

有一篇談“減負”的話題作文,開頭化用陳然的詩:

教師的門敞開著,閱覽室的門緊閉著,一個聲音高叫著,回教室去吧,那裡有你們的分數。

當然,欲使援引有意蘊,說到底還在於作者的思想認識水平,基於作者對人生的探究,對生命的自省,對社會百態的思考,對歷史人文的觀照,對自然萬物的關懷,這些都是使文章語言有張力有內涵有意蘊的基礎。考生平時要從文學精品中去吸取人類語言的精華,從課本中、從報刊中去掌握各種技巧,用語言的砧、心的錘去不斷錘鍊它們,惟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達到援引有意蘊的境界。

【例文借鑑】

語文天生浪漫

讓我們再次聆聽那遙遠的聲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義憤填膺吧,它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氣息。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將古人的浪漫情懷推向了極致。

語文,從遠古走來,從蠻荒走來,從我們祖先浪漫的心靈中走來。

開天闢地的盤古,以身補天的女媧,用剛與柔成就了遠古人類對世界與宇宙浪漫的想像;填海的精衛,逐日的夸父,用血與肉書寫了所有生命對自由與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著浪漫,四十棄官歸隱的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著浪漫,五十始舉進士的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因著浪漫,王昌齡發出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因著浪漫,李白才會仰天長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語文,從浪漫的心靈出發,走向深廣,走向博大。

因著語文,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成了家喻戶曉的絕唱;因著語文,木蘭從軍的傳說成了婦孺皆知的佳話。

因著語文,雪萊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溫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懷;因著語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激盪著每一個開拓者的胸襟。

因著語文,我們收藏了春的溫暖、夏的火熱,秋的豐碩、冬的冷峻;因著語文,我們領略了北國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鷹,東海的潮汐。

語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載體。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靈動的才智,無不棲於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它生生不息地傳承著人類文明,它滌盪污濁,提精煉粹,陶冶身心,它匯聚了浪漫又傳送著浪漫。

浪漫的語文,呼喚浪漫的情懷。

一個有些浪漫情懷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樣無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樣無畏,“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他們可以心游萬仞、精騖八極,更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撐門拄戶,立地擎天。既可以迎來送往,勝友如雲,更可以一人一盞一影,孤燈自守黎明。既可橫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潛心,十年磨一劍。入世可如岳飛,“壯懷激烈”,“八千里路雲和月”,也可躬耕壟畝如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語文,熱愛語文,欣賞語文。

因為,語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細緻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樂的也是憂傷的。

一分一秒的華年、一朵一朵的笑靨,一句句清風的低語、一幀幀季節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發黃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併裝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讀。讓我們的心牽著我們的手,在語文的世界裡徐徐穿行,在真實與浪漫中徐徐穿行。

全文圍繞“語文天生浪漫”這一話題,廣泛徵引,信手拈來,寫得很有感染力。文章激情洋溢,材料豐富,既有詩句和神話傳說,又有文學長廊的歷史人物;語言流暢,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內容層層展開。閱讀本文,讓人有在浪漫的語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例文借鑑】

堅守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讓我們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莊嚴而聖潔,值得我們一生堅守。

某雜誌刊登了一份關於青少年價值觀的報告,其中的一些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過馬路闖紅燈”,“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誠實意味著吃虧”等明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表示“難以評價”。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這正是我們當中一部分同齡人對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的認識模糊甚至錯誤所致,正說明他們沒能堅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不得不承認,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綠綠、充滿誘惑的現實生活中,喪失了心靈的純潔、放棄了道德的底線,最終迷失自我、走向罪惡。原因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比如網上那對最近迅速竄紅的“90後賤女孩”孿生姊妹——包包與阿紫,不就是以惡俗博出位、靠犯賤換成名的典範么?

要知道,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並非取決於其容貌、衣著、金錢、地位等外在的東西,而取決於他的頭腦、觀念、精神、品格、愛心、氣度等綜合素質和內在修養,取決於他的軀殼裡到底裝了一副怎樣的靈魂,取決於他是否堅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德蘭修女說:“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將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哪怕你會被踢掉牙齒。”德蘭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將愛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眾生,用微笑去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她的善行,她的義舉,使她被譽為窮人的聖母,善良的天使,並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這都是因為她始終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輕而偉大的老師和同學,災難猝臨,生死瞬間,不約而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捨己救人!他們心中那崇高偉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動地、驚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輝!

“不論是黃昏,還是晨曦初露,茉莉花,總是潔白的”。正如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的這首小詩所說,我們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潔白,堅守住自己的芳香,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通篇中心突出,思想健康,結構嚴謹,語言流暢,援引添輝,富有文采,材料豐富而新鮮,文體特徵鮮明突出,是一篇非常規範的議論文。

開頭即用康德名言佳句以先聲奪人,巧加闡釋並引出觀點,兼呼應標題,收“鳳頭”之效。二段緊扣材料,重申主旨,中規中矩。

3-6段,聯繫現實,正反對比,例證、引證交叉並用,“90後賤女孩”雙胞胎姊妹包包與阿紫,跟德蘭修女、震區英雄師生群像對比鮮明,構成飽滿充實的“豬肚”。且每段尾句均緊扣主旨和標題,令全文一線串珠,絲絲入扣,結構分外嚴謹。

結尾巧引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之《茉莉花》一詩,藉以重申觀點,發出號召,語言生動有力,意味悠遠,可謂“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