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低年級的寫作訓練教學特點及方法

一、形象直觀

剛入學的兒童知識經驗貧乏, 思維有具體性大,抽象性小的特點。 他們的學習大多是通過親眼看、親耳聽、動手摸等多種感知方式去認識事物跟語言之間的深刻。

比如,當看到鮮花時,我對學生說:看鮮花開了,多漂亮啊! 此時,學生看盛開的鮮花,聽著漂亮一詞的聲音,就會藉助直觀的形象與詞語間搭起認知的橋樑。 這使孩子們懂得色彩鮮艷,使人愛看的就是漂亮,從而認識了漂亮一個詞的意義,完成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形成了漂亮一詞的概念。 以後學生再看到盛開的桃花,潔白如玉的梨花時,就會脫口而出:多漂亮的花!

二、趣味性強

兒童的情感往往是同興趣相連的, 興趣是推動兒童勇於探索,樂於求知的一種力量。興趣越濃,感知效果越好。

兒童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和知覺開始的。 被感知的事物色彩、形象越鮮明,越能增強感知的強度, 把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使事物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兒童,在腦海里形成表象。 積存在兒童腦海里的表象越多,思維越活躍,口頭語越發達。 根據這一心理特點, 我們確定了寫作訓練的第二個特點:趣味性強。比如,上課了,學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師上課,突然,叮鈴一陣清脆的鈴聲劃破教室的寂靜。 許多學生不約而同地尋找聲音的地方。 此時,他們的思維很活躍,一定會想:這是什麼聲音? 這聲音從哪兒來的當教師說出這節課我們要看實物說話說話的內容是電鈴時,學生自然也就興致勃勃了。

三、形式多樣

低年級的兒童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 由於他們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因而往往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有目的、 有計畫地感知事物。 如果每次寫作訓練的形式總是一種格調,學生可能會感到疲勞,感到厭倦。 比如,學生在一段時間裡觀察了小飛機的外形後,失去了盎然的情趣, 而對玩具飛機的外形表現出平淡的表情。 這時我按動鏇鈕,使小飛機飛起來,學生的眼裡會頓時放出好奇的光芒。這樣的形式激發了他們的求知熱情。

四、讀說寫結合

兒童入學初期, 口頭語言已在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辭彙,能正確地使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思想, 但由於他們辭彙不豐富,不善於用邏輯順序連貫地說話。 通過學科的教學,他們了解的辭彙不斷豐富,可以說完整的話了,但由於他們掌握的漢字不多,將說出來的寫下來還有一定的困難。 針對兒童語言發展的這一特點, 於是我確定了讀說寫結合。根據這一特點, 我把兒童學習寫作大體分為準備階段、過渡階段、獨立觀察寫作階段三個階段,如《他們在乾什麼》這一課大體分三步:

1.認識句子。 教師先做拿粉筆的動作,然後一步步提問學生:我是誰? (老師)乾什麼? (拿粉筆)連線起來說(老師拿粉筆)。這時我師告訴學生:老師拿粉筆 是一個句子。 它可回答誰乾什麼兩個問題。

2.看圖說話。

3.看卡片插圖說 、寫話 ,都是這樣一步步提高的。在過渡階段,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從掌握字到詞,再到句、段這一過程來進行訓練。 這樣,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在娃娃時代開出艷麗的文筆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