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詩歌特徵文學範文

唐德宗李适在位二十六年(780-805),其中貞元(其年號)時期長達二十一年(785 - 805 ),因而整個德宗一朝的詩壇可以被稱為貞元詩壇。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貞元詩歌特徵

早在中唐時代,李肇就在其《國史補》中從詩歌創作角度指出“貞元之風尚盪’}m。可惜的是,後世在此基礎上對貞元詩風的進一步申說卻中斷了,仿佛只是一段沒有代表性詩人因而缺乏個性可言的過渡時期,貞元詩壇長久地被絕大多數詩論家和文學史家所漠視。他們或以“大曆體”、“元和體”來遮蔽貞元詩壇的客觀存在;或視之為處於“大曆之後”、“元和中興“之間而”流於委靡;微不足道的階段,甚至在近年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史著作(如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之《唐代文學史》、袁行需主編《中國文學史》等)和學術專著(如蔣寅著《大曆詩風》中這種偏頗的看法依然存在。少數論著(如許總著《唐詩史》雖然提及貞元詩風,可惜語焉不詳。實際上,這一時期的詩壇既具有由大曆詩風向元和新變的過渡性,又呈現出自身的鮮明風貌。

錢起(貞元元年,即785年卒)、李端(貞元二年卒)、韓栩(約貞元三年卒)、劉長卿(貞元四年卒)、戴叔倫(貞元五年卒)、司空曙(貞元六年卒)、韋應物(約貞元七年卒)等大曆詩壇宿將中的大多數人隨著各自人生暮年的來臨,在進人德宗朝以後詩歌創作進人了低沉期(韋應物在晚年仍有不少佳作,是個例外)。換句話說,這些詩人詩歌創作的輝煌期主要在大曆時代。到貞元十一年(796)至貞元十六年(800)間,孟郊、韓愈、張籍、李翱等先後在汁州和徐州會合,作為此後元和詩壇兩大派別之一的韓孟詩派才初步形成。除孟郊以外,韓愈等人在貞元後期(儘管韓在這一時期已逐漸成為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詩歌創作的成就還不算很大csc。而元白一派的興盛比韓孟一派還要晚些,遲至貞元十八年(802),年輕的白居易、元棋在長安應吏部試期間方始訂交,其時二人作品還不多,名氣也小。其他如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創作狀況和文學地位也與元白相差無幾。顯而易見,除了年紀較大的孟郊以外,韓、白、元、劉、柳等人到了元和時期才在詩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