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導書

對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及施工要求高、難度大的施工過程應著重說明。對主要的工作量、工程量應列出數量表以明確工程施工的重點。

(3)建設地點的特徵

包括:建設地點的位置。地形、周圍環境,工程地質,不同深度的土壤分析,地下水位、水質;當地氣溫、主導風向、風力、雨量、冬雨期時間、凍結期與凍層厚度,地震烈度等。

(4)施工條件

包括:三通一平情況,材料、構件、加工品的供應情況,施工單位的建築機械、運輸工具勞動力的投入能力,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等。

通過對工程特點、建設地點特徵及施工條件等的分析,找出施工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以便在選擇施工方案、組織物資供應、配備技術力量及進行施工準備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二、施工方案的編制

施工方案是施工組織設計的核心,它包括施工方法和施工機械的選擇,流水段劃分,工程展開程式確定和施工順序安排等。施工方案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工程的質量、成本和工期,因此,選擇施工方案必須在認真熟悉圖紙、明確工程特點和施工任務、充分研究施工條件、正確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的基礎上作出抉擇。

1.確定施工展開程式及起點流向

(1)確定施工展開程式

施工展開程式是指單項或單項工程中各分部工程、各專業工程或各施工階段的先後施工關係。

一般工程的施工應遵循“先準備、後開工”,“先地下、後地上”,“先主體、後圍護”,“先結構、後裝飾”,“先土建、後設備”的程式要求。但施工程式並非一成不變,其影響因素很多,特別是隨著建築工業化的發展和施工技術的進步,有些施工程式將發生變化。

a、“先準備、後開工”是指正式施工前,應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保證開工後施工能順利、連續地進行。

b、“先地下、後地上”是指在地上工程開始前;儘量把地下管線和設施、土方及基礎等做好或基本完成,以免對地上施工產生干擾或影響質量,造成浪費。地下工程施工還應本著先深後淺的程式,管線施工應本著先場外後場內、先主幹後分支的程式。

c、“先主體、後圍護”主要指排架、框架或框架-剪力牆結構的房屋,其圍護結構應滯後於主體結構,以避免相互干擾,利於提高質量、保護成品和施工安全。

d、“先結構、後裝飾”是指裝飾裝修工程應在結構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後進行。對多層建築,結構與裝飾以不搭接為宜;而高層應儘量搭接施工,以縮短工期。有些構件也可做好裝飾層後再行安裝,但應確實能保證裝飾質量、縮短工期、降低成本。

e、“先土建、後設備”是指土建施工先行,水電暖衛燃等管線及設備隨後進行。施工中土建與設備管線常進行交叉作業,但前者需為後者創造施工條件。在裝飾裝修階段,還要從保證質量和保護成品的角度處理好兩者的關係。

(2)確定施工起點流向

施工起點流向是指在平面空間及豎向空間上,施工開始的部位及其流動方向。它將確定單個建築物或構築物在空間上的合理施工順序。

對單層建築物要確定出各區、段或跨間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對多高層建築物,除了應確定每層平面上的流向外,還應確定出各樓層間在豎向上的施工流向。特別是裝飾裝修工程階段,不同的豎向流向可產生較大的質量、工期和成本差異。

確定施工起點流向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a、車間的生產工藝過程。先試車投產的段、跨先施工,按生產流程安排施工流向。

b、建設單位的要求。建設單位對生產使用要求在先的部位應先施工。

c、施工的難易程度。技術複雜、進度慢、工期長的部位或層段應先施工。

d、構造合理、施工方便。如基礎施工應“先深後淺”,抹灰施工應“先硬後軟”,高低跨單廠的結構吊裝應從並列處開始,屋面卷材防水層應由檐口鋪向屋脊,有外運土的基坑開挖應從距大門的運端開始等。

e、保證質量和工期。如室內裝飾施工及室外裝飾的面層施工一般宜自上至下進行(外牆石材除外),有利於成品保護,但工期較長;當工期極為緊張時,某些施工過程也可自下至上,但應與結構施工保持一層以上的安全間隔;對高層建築,也可採取自中至下,自上至中的裝飾施工流向,既可縮短工期,又易於保證質量和安全。自上至下的流向還應根據建築物的類型、垂直運輸設備及腳手架的布置等,選擇水平向下或垂直向下的流向,如圖所示。

室內裝修裝飾工程自中而下再自上而中的流向

(a)水平向下;(b)垂直向下

2.劃分施工段

劃分施工段是將建築物劃分成多個施工區域,以適應流水施工的要求,使多個專業隊組能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平行作業,並可減少機具、設備(如模板)的配備量。從而縮短工期、降低成本,使生產連續、均衡地進行。分段時應考慮以下幾個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