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概況導遊詞

其中,中藥材品種多、產量大,是中國三大中藥材生產基地之一。珍貴植物達100種以上,水杉、銀杉、珙桐、樹蕨等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其中大熊貓還是四川的特產動物,四川因此被稱為“熊貓的故鄉”。

四川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蘊藏量達1.5億千瓦,僅次於西藏,居中國第二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量1.1億千瓦,占中國總量的24% ,居中國首位。

四川也是中國礦產資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質博物館”的雅稱。目前已找到的礦產有132種,已探明工業儲量的有94種。四川礦產蘊藏的特點是:相對集中且伴生礦多,在地區範圍內礦種組合好、配套程度高。其中,釩、鈦、鈣、芒硝、螢石、天然氣、硫鐵礦儲量居中國第一位。攀西地區是黑色,有色金屬和稀土礦的集中產地。

四川還是中國的旅遊資源大省。全省有黃龍、九寨溝兩處風景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只有3處);峨眉山、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名錄(截至目前為止,全國也只有4處);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目前四川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9處(全國有120處),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最豐富的省分之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級風景名勝區4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0個。

天府之土經濟繁榮

四川是中國經濟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國的糧倉。遠古時期,四川人就學會了栽桑養蠶,到漢代,成都的織錦業已發展成專門的手工業,國家設有專門官吏管理織錦業,蜀錦成為朝庭的主要貢品,並通過絲綢之路遠銷到中亞和地中海一帶;四川的製鹽業、冶鐵業在漢代已具有相當規模。隋唐時期,四川的糧食生產已自給有餘,據史書記載,武德二年“運劍南米,以實京師”,又以“劍南義倉米百萬石救飢人”。

經濟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種植已具有相當規模,僅貢麻織品就有綿布、葛布、筒布、彌牟布等很多品種;四川是茶葉生長的發源地之一,很早就發明了烘焙之法,境內名茶輩出,尤以蒙頂的石花號稱第一,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之譽;製鹽業、造紙業在漢唐時期已很發達,當時四川生產的黃、白麻紙供朝庭書寫文書和詔書的專用紙,成都制的蜀箋紙更是聞名全國。經濟的發展使四川成為歷代王朝的重要經濟基地。據唐代陳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稱:“國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隴西及河西諸州,軍國所資,郵驛所給,莫不取辦於蜀,此誠國之珍府”。

宋元時期,四川的農業、手工業都得到進一步發展,織錦業出現了官營的織錦工場;隨著製紙業的發展,出現了雕板印刷業;井鹽開採技術方面發明了卓筒井的鑿井工藝,使用了衝擊式鑽頭。商業更加發達,成都每月都有專業市場,並出現了商業資本。明清時期,四川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生產品種和經濟門類不斷增多,普遍開始種棉花;礦業方面,除鐵的生產外,金、銀、銅的開採業也發展起來;絲織業出現了地域分工,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具備了相當規模;商業資本開始滲入到手工業部門。

四川現代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經濟總量指標較高,在中國尤其是西部地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濟總量占西部l0省、市、區總量的1/3。但四川有8000多萬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較低,貧困地區數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經濟成果是解決了8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糧食總產量占中國西部10省、市、區總和的1/3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四川還是中國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之一,農產品除滿足本省需求外,還有糧食、油料及其他經濟作物產品大量外銷,其中尤以豬肉外調約占全國的l/3左右,一時有“川豬安天下”之說。

四川的主要糧食生產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溫江等23個縣,糧食總產量約占全省的14%;棉花生產基地則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個縣(市、區),其總產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產基地集中在內江、南克、攀枝花的20餘縣(市、區),其產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產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產集中在達州和宜賓等地;烤菸生產在涼山、宜賓;畜牧業則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區。

四川現代工業發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四川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而成為中國的大後方,不少兵工廠由沿海遷入,部分私營企業也遷入四川,壯大了四川的經濟基礎;這一時期,四川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重慶市。四川工業發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五”和“二五”時期,當時國家把建設重點放在成、渝兩市;“二五”時期,工業建設項目逐步向鐵路沿線和長江兩岸分布,但成渝兩市的工業總產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業發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當時,國家從戰備需要考慮,把從沿海到內地的中國大陸劃分為一、二、三線地區,決定重點建設三線,四川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大量的工業企業、軍工企業(後均轉為民用產品生產)和科研機構遷入,從而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業基礎。工業布局也在盆地內部全面展開,徹底改變了工業布局畸形發展的狀況,成渝兩地的工業總產值在全省所占比例進一步下降,並湧現了一批新興工業城市,如寶成鐵路沿線的廣元、綿陽、江油、德陽、廣漢;成渝鐵路線上的資陽、內江、簡陽;成昆鐵路線上的樂山、西昌、攀枝花;襄渝鐵路線上的達川、萬源;以及長江沿岸的宜賓、白貢、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