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新農村調查報告

從表4可以看出,西部地區農戶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款獲得情況好於中部和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最為嚴重。西部地區信用社小額貸款和扶貧貸款的推動力度很大,評定的信用戶比重均值達到38.37%,因而農戶從信用社獲得貸款最為容易,而且農戶的資金需求也更主要是通過信用社解決。東部地區有更大比重的村莊農戶的資金問題是通過私人借款解決的,這與東部地區私人收入比較高、非正規信貸市場發達是相關的。

農戶貸款難的問題還體現在“所期望的貸款規模不能獲得滿足”。特別是在東部地區,雖然小額貸款比較容易從信用社獲得,但小額貸款不能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而且與其資金規模所能貸款的貢獻相比,信用社小額貸款的交易成本太高,這是東部地區更多依靠私人借款的主要原因。而中部地區雖然信用社評定信用戶的比重最高,但農戶實際的貸款獲得率卻很低。

從平均的貸款規模來看,因為東部地區資金需求規模大,而且金融機構相對實力也比較強,小額貸款的平均規模比較大(12404元),大部分村莊信用社小額貸款的平均規模都超過了萬元。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信用社小額貸款的平均規模比較小,特別是中部地區小額貸款的平均規模僅為2935.23元。這說明中部地區所受的正規信貸約束最為強烈,不僅受到信貸門檻的約束,而且信貸規模的約束也非常嚴重。

村民上訪多因土地問題,土地權益亟需保障

土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土地問題也是農村中矛盾頻發的一個焦點,其中尤以土地徵用問題比較突出。對2749個村莊的統計結果顯示,有村民上訪村莊的比例為28.9%。分地區看,東部發生上訪的比例最高,為32.5%,西部次之,為27.6%,中部最低為24.8%。表5列出了上訪所反映各種問題所占的比例。

農村土地歸農村集體所有,這是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制度和政策,並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下來。但調查顯示,有1/5的村幹部認為土地歸國家所有,4.1%的村幹部對這一問題說不清楚,8.1%的村幹部認為歸農民個人所有,認為歸村民集體所有僅占66.1%。

61.9%的被調查村認為農村土地應該歸農民永久使用,其中,東部的比例為51.9%,中部為69.5%,西部為70.3%。可以看出,農村對穩定土地產權關係的願望十分強烈,但地區差異也比較明顯,中、西部省份高於東部近20個百分點。

整體上看,認為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最有利的比例最高,達到了60.0%,有29.4%的村認為歸個人所有最有利,認為歸國家所有最有利的村占10.6%。同時,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地區差異很大。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認為土地歸集體所有最有利的比例最高,達到71.3%,高出中、西部近20個百分點;而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認為歸個人所有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38.7%和34.9%,尤其是地處牧區的青海和內蒙古兩省對土地個人所有的願望程度尤為強烈,比例分別占74.4%和61.5%,此外,中部的河北省也達到了62.4%。可以看出,東、中、西部對土地歸誰所有最有利表現出明顯差異,經濟發達地區對土地集體所有認可度較高,而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對土地個人所有表現出更為強烈的願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東部經濟發達,非農就業機會多,經濟實力較強的村級組織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福利和服務,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減弱,同時土地歸集體所有便於統一開發經營,從而獲得更高的土地增值收益;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非農就業機會少,土地非農開發機會和收益較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農民更渴望通過明晰土地產權來獲得長期穩定的生活來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