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的調查報告

(四)加快計算機網路及電子政務平台建設

要按照“責權清晰、程式嚴密、運行公開、公開透明”的總體目標要求,抓好經費保障,及時更新視窗設備,加強網站建設,健全網站功能。改進和完善操作流程,為實現網上審批夯實基礎,向廣大公眾全面展示和宣傳政務公開和行政服務動態。

1、編制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各職權行使機關要按照權力運行的程式、承辦崗位、職責要求、監督制約環節、相對人的權利、投訴舉報途徑及方式等項目編制流程圖,經法制部門審核後,在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中全程固化。

2、建立行政權力資料庫。經區法制部門審核確認的行政權力事項,列入區級行政權力管理資料庫,資料庫中行政權力目錄下的靜態信息,除集中清理審核的內容外,其他信息由各職能部門通過網上遠程維護的方式,按照統一的規範和時間要求自行補充完整。行政權力的調整應當在機構職能調整確定後20日內完成申報,區法制部門10日內完成審核和行政權力資料庫的調整,在法律、法規、規章實施前一個月內完成以上程式。

3、建設行政權力網上運行信息系統。依託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按照全省統一規範標準和確定固化的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建立全區統一的“網上政務大廳”、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業務系統和行政權力電子監察、法制監督系統。尚未建立行政權力網上運行信息系統的部門,原則上直接利用全市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信息系統,實現行政權力的網上公開透明運行;部門自建的信息系統應按照規範標準進行修改完善,並接入全區統一的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信息系統,實現關鍵流程數據的共享。

(五)創新機制,從求時效向求功能轉型

為了更好地突出行政服務中心的集聚優勢,提高人民民眾辦事的舒適感。應緊緊圍繞民眾需求,強化功能性服務,放大乘數效應,著力提高行政服務工作的時效性、經濟性、便捷性,最佳化視窗設定、流程設定、功能設定,較好地實現了從“民眾找我辦”向“我為民眾為”轉型。

在辦公場所的空間布局上,要緊緊圍繞便民、便企、便建的服務宗旨做文章;在服務體系建設上,要切實履行“協調、管理、服務、監督”的職能。並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不斷改進現有行政服務機制,把互為前置、交叉審批的項目,在科學合理界定部門間權責關係的基礎上,理清審批的先後順序,對內容相近、重複設定的環節予以整合,精簡沒有法律依據和不必要的審批步驟,減少申報材料,縮短審批流程。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探索行政服務工作的流水作業模式,提高審批服務的能力與效率。為方便鄉鎮企業民眾辦事,還應以行政服務中心為主體,以基層便民機構為延伸,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的行政服務網路。為解決市民在辦理房產登記等生活事項過程中往返多次等具體問題,我們認真傾聽市民呼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整建制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放大便民服務功能。要堅持“以市民為中心”的公共服務理念,讓中心的工作從單一的審批服務逐步向集審批服務、便民服務和社會服務於一體的公共服務轉型。在深入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積極吸納優勢資源,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合作共建,引入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心理諮詢服務、法律諮詢服務、青少年維權愛心港灣等新內容,逐步拓展社會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