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域船舶火災危險性的調查報告

1.3.3影響大

船舶火災處置不利極易引起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除了給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帶來嚴重危害外,還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外交。如:“千島湖”火災和“1124大舜號”海難都對黨和國家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2.xx水域船舶火災特點及消防力量概況

2.1xx水域船

舶的火災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XX年以來xx共發生各類船舶火災60多起,影響較大的有:XX年6月7日,xx港閘造船廠為日本建造的5000噸級 “光倫號”散裝貨輪在壓載艙噴漆過程中發生爆燃,造成1人死亡,1人受傷,救援工作相當艱巨。再早一些,95年2月24日、96年10月12日,發生在啟東呂四的漁船火災,共燒毀

漁船9條,燒死2人。

2.2xx地區的消防力量概況

就xx而言,擁有四支水上消防力量:長航公安消防、地方海事、公安水警支隊、當地公安消防支隊,此外,還有船上消防力量。目前沒有消防艇,有拖消兩用船3隻,艇(船)載滅火劑為泡沫8噸,專業消防隊伍力量十分薄弱。而陸上消防隊參與水上滅火救援受交通條件的制約,往往到場遲、增援力量間隔時間長、人員裝備到位時間長,加之滅火救援環境差,滅火救援工作較陸地更加艱難。

3.船舶撲救的戰術指導原則

3.1以人為本 救命為要

“以人為本,救命為要”原則,就是在火災撲救過程中必須以確保受困人員的安全為基本前提,最大程度的搶救人員的生命安全。這條原則在火場上的套用就是要盡全力疏散和搶救人命,遏制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首先要利用廣播安定被困人員情緒,在船方或消防人員的組織引導下有秩序地疏散,防止驚慌、擁擠和跳江(海)。疏散和搶救人員時,應首先搶救和疏散受火勢、煙霧威脅嚴重的人員,其次是下風方向和上層甲板人員。尤其是在偵察中要儘快引導比較清醒者脫離危險區。船舶火災撲救時救人途徑主要是:一是利用弦梯、移動消防梯和其他方法,將人撤至碼頭或其他安全地方;二是利用逃生孔等應急通道把人撤至安全甲板。

3.2因情施救 準確迅速

“因情施救,準確迅速”原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採取最合理的戰術將火災撲滅,將被困人員救出。這就要求採取科學的偵查手段,及時全面地了解火場情況,根據火場實際,果斷決策,合理用兵。火情偵察是全面了解火場情況的重要途徑,是正確實施火場決策重要保障。火場偵察主要有外部偵察、內部偵察、詢問知情人等幾種手段: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要初步確定:起火部位,燃燒範圍,火勢發展方向;人員被困情況;船舶停泊方向與風向關係;了解初期火災處置情況。深入內部偵察。要進一步查明:被困人員數量、現狀;燃燒物質性質,起火部位、範圍;火勢蔓延主要方向;進攻道路、救人通道;有無爆炸危險;固定滅火系統是否完好等。

3.3加強防護 防止傷亡

“加強防護,防止傷亡”原則就是在船舶火災的撲救過程中,要提高參戰人員的安全意識,配全配齊防護裝備。船舶火災一般撲救時間較長,應加強機艙、船樓、貨油艙、駕駛台等重點部位的監控,嚴防爆炸、傾覆等事故的發生,對長時間在第一線參戰人員應定時組織輪換,並採取防護措施,防止發生中毒、灼傷、凍傷、溺水等事故。深入偵察和內攻時,必須嚴密組織,人員要精幹,每組在兩人以上;要佩戴防護器具,攜帶照明用具,規定進、出入時間和聯絡信號,要雙手交替扶欄、前虛後實安全行進;充分發揮導向繩、救生照明線、乃至水帶線路的導向作用;對進入高溫艙室進行滅火的指戰員,要在噴霧水槍掩護下,實施偵察與進攻,確保行動安全。在滅火戰鬥中要控制登船人數,並隨時檢查船舶的平衡狀態,防止沉船或翻船事故。鋪設水帶時,要將水帶固定牢靠,以免水帶下墜而使水槍手跌落受傷。要避免盲目射水和過量射水,並利用船舶的排水系統,排除船體內部的積水,以防船舶發生傾斜、沉沒和水漬損失。當滅火過程中,船舶出現傾斜危險時(15度),而排水扶正效果不明顯時,可採用向距水面較高一側的壓載艙注水,或在甲板上加壓鋼錠的方法,也可採用向艙外倒貨,用鋼纜吊拉和用頂推船的方法,改變船的傾斜度,將船扶正,防止災船的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