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糧食直補基層調研報告

圖6  農戶對今後糧補的建議分布圖7  農戶對今後種植意向分布圖8  農戶選擇種植糧食的原因 

三是對適度規模生產認識程度高。調查中了解,農民在回答“您是否願意進行土地適度流轉,擴大糧食生產面積?”問題時,“願意”的占33.3%,“可以考慮”的占57.6%,只有9.1%的農民回答“不願意” (圖7)。土地流轉後,補貼的對象是誰的問題,農民在回答“土地流轉後,糧食、良種直補資金,如何發放?”問題時,“給直接生產經營者”的占56%,“給土地所有者”占44%,可見農民對於土地適度流轉,實現規模生產認識程度很高。

圖7 農戶對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生產認識程度  四是其它反映。農戶普遍反映生資價格上漲是影響糧食效益不穩的關鍵因素。2005年肥料平均價格較2004年上漲了15%,2006年1-3月,又較2005年上漲了2%,農藥、柴油等其它農資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揚。農民反映,生資價格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糧食直補政策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基層建議提高糧補標準或通過直補糧食生產的技術環節,穩定種糧農民收入。另外,2005年糧食價格出現回落,也影響了種糧農戶的收益。不少農戶還反映,土地確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的規模生產和機械化的作業。基層幹部的反映:一是希望繼續實施補貼政策。座談中了解,基層幹部認為,糧補政策的實施對於提高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社會穩定發揮了很大作用,因此,建議我市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政策。二是希望擴大補貼範圍。基層幹部普遍反映,北京實施糧食直補政策,要結合區域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擴大補貼的範圍。紅小豆、甘薯等作物的畝效益對比小麥、玉米要高(表1),政府一直在鼓勵發展,但沒有相應的直補政策。實施糧食直補後,對這些產業的發展均產生一定衝擊,為進一步推進北京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優質農業,應對除小麥、玉米以外的其他區域優勢主導糧食產業給予直補,部分區縣提出市里出政策,區縣出資金的建議。表1  2005年全市主要糧食作物成本效益對照表 區縣畝產(kg)種子(元)肥料(元)農藥(元)水電(元)農機(元)成本合計(不計人工)售價(元/公斤)生產畝效益(元)良種補貼(元)糧食直補(元)畝總效益(元)直補占畝總效益的比例%小  麥322.136.394.412.853.888.1285.41.5189.610.050.0249.624%夏玉米31024911045502201.05105.5015120.512.4%春玉米43041120610452221.125153028612.2%小  豆75154002020956.035500355-甘薯(鮮)15001580地膜4020301850.81015001015--  三是希望解決糧補運作經費。各地區基層幹部普遍反映,兩年來糧食直補政策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受到農民的歡迎和高度肯定,這與市、區縣、鄉鎮和村四級認真貫徹落實直補政策、加強宣傳、建立糧食種植檔案、嚴格統計等工作密不可分,這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費用,因此基層幹部建議對糧食直補運作經費給予一定補貼。  三、下一階段糧食直補的建議 2006年中央1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精神,結合北京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要求和農民和基層幹部的反映,總結兩年來糧食直補的經驗,對下一階段直補工作提出如下建議:一要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政策。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政策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的需要,也是農戶和基層幹部的迫切要求。糧食直補工作涉及到我市2/3的農戶和農村人口,而且近年來由於糧價下跌和生資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了種糧農民的收入。調研中了解今後即使不實施糧補政策,還會有很大部分農民堅持種植糧食。據不完全調查,2005年種糧農民的畝純效益中16.2%來源於直補。因此,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政策對於穩定這些種糧農民的收入將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保持一定的糧食麵積對於北京生態環境建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種植糧食的生態價值遠超出糧食本身商品價值,種糧農戶對我市生態建設和宜居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應繼續實施糧食種植直補和品種直補政策,並加大對糧食的直補力度,糧食補貼資金應不低於糧食風險基金的50%。補貼資金增量部分可用於小麥、玉米制種農戶及特用玉米種植農戶補貼,以促進糧食內部結構調整,提高種植業的比較效益和競爭力。二要促進結構調整,優勢主導產業直補。發展優質、高效、安全農業,培育有競爭力的產業是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綜合各方面意見,今後一段時期,為促進結構調整,可利用糧食風險增量基金或支農等資金,實施優勢主導產業直補。對種植豆類、甘薯等作物的農戶給予補貼,促進這些產業的發展,提升糧食產業內部素質。積極探索設施農業、籽種農業、加工農業等高效產業的直補,以補貼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種植業整體素質的提高。三要創新補貼品種,建立糧食綜合補貼體系。糧食直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補貼方式。但因糧價下跌、農資價格上漲等嚴重抵消了直補效益。鑒於農資價格基本放開不可控的事實,建議創新補貼品種,積極研究試行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施用等技術的直接補貼,以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降低生產成本,間接增加農民收入,減輕因農資價格上漲、糧食價格降低等不可控因素對直補的抵消效應。同時,降低肥料、農藥投入量,可大大減輕面源污染,提高耕地質量,維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資金可從糧食風險資金增量、支農資金或其它資金解決,逐步形成面積直補、良種直補、農資等投入品技術環節直補相配套的糧食綜合補貼體系,確保種糧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四要加大規模生產補貼力度,鼓勵、引導糧食規模生產。種植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針對我市糧食生產農戶規模小、地塊分散等特點,應積極探索糧食規模生產補貼,可對糧食生產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生產大戶加倍補貼,以促進土地流轉和種植規模的擴大。五要完善直補方式,確保直補工作順利進行。要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農戶自願申請、村委會公示確認、鎮鄉政府審核、區縣政府批准、市里備案”的直補工作程式,鞏固糧食種植檔案統計制度,探索完善直補款項撥付方式,提高效率,降低基層工作量和工作成本。鑒於糧食直補的長期性,建議市、區縣各級財政部門要對實施糧食直補部門的運作經費予以必要的支持,保持資金投入,確保糧食直補工作平穩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