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

二、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措施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為目標,以扶貧重點村建設為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為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積極落實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扶貧責任。我縣堅持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把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關鍵環節來抓。縣委、縣政府將扶貧開發列入農村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了縣級領導掛聯鄉鎮和扶貧重點村(特困村),縣直部門包扶重點村,鄉鎮幹部狠抓落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扶貧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各鄉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宣傳政策入手,積極引導和組織幹部民眾投身於扶貧開發,扎紮實實搞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實施資源整合。我縣對列入計畫的貧困村建設,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難後易,分批實施,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方面堅持“政府統籌、項目捆綁、部門聯動、民眾參與、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突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訓四大重點,做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到村。各相關部門以重點村為平台,依照立項銜接計畫的要求,科學編制貧困村建設規劃,逐項落實扶貧資金。另一方面由縣扶貧辦牽頭,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把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和重點村項目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水利資金、國績資金、交通補助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農電資金、教育普及資金、衛生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的幫扶資金等集中捆綁使用,從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貧困村建設的強大合力,確保啟動一個、建成一個、脫貧一個、驗收一個、出列一個。

三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進為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烤菸、蠶桑、林果、中藥材、勞務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良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扶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培育農民經紀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166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產業建園17餘萬畝,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呂河鎮冬青村發展獅頭柑1160畝,僅此一項每年戶均收入過萬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貧困村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最佳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脫貧步伐。

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注重扶貧效果。在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政策和《旬陽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旬陽縣財政扶貧資金直通車管理辦法》、《旬陽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管理辦法》、《旬陽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建設驗收辦法》等檔案規定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抓扶貧村落實“三個一”制度,聯繫扶貧村的縣級領導每年召開一次項目建設辦公會,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項目建設,每月過問一次項目進展情況;對規劃內新啟動的扶貧重點村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要求參與竟標村各類捆綁資金不得低於150萬元,並結合村級班子情況、村民意願和投入能力情況、鄉鎮過去已啟動重點村規劃項目完成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確定下年度的重點村;充分發揮人民民眾的主體作用,貧困民眾全面參與扶貧項目選定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項目實施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扶貧資金、項目和貧困戶名單在村內張榜公布、公示,接受民眾監督,不斷增加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