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

五是強化督導考核,確保任務落實。今年,縣上將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工作作為縣對鄉鎮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縣扶貧辦制定了詳細的縣對鄉鎮扶貧開發考核細則,明確了每一項工作的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間。縣扶貧辦內部也制定了崗位目標責任考評辦法,嚴格實行幹部職工連片包鄉制和績效考核獎懲制,將扶貧工作同個人業務一起納入績效考核範疇。

三、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據XX年統計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貧困村165個村(不包含XX年確定的25個特困村)、占全縣34.8%,貧困人口14.1萬人(不包括五保救濟戶),占農業總人口的35.36%。其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6.59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16.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625-865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7.51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18.8%。XX年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這箇中心,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克難奮進,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貧困人口從XX年的14.1萬下降到2011年的8.15萬。截止目前,在規劃的165個扶貧重點村中,全縣共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166個(含XX年新規劃的25個特困村),已通過省、市驗收71個,在建95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44379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4875萬元,部門捆綁資金19447萬元,民眾自籌(含投工投勞拆款)XX6萬元。

一是貧困村建設態勢良好,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縣各級各部門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平台,緊緊圍繞修路、引水、通電等與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據統計,啟動建設的166個貧困村,新修、改造村組道路1422.1公里,硬化村組公路605.8公里,完成農網改造942.4桿公里,建成人飲工程826.6公里,新修水窖9084口,使貧困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產業扶貧初顯成效,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多年來,我縣堅持以產業開發貫穿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因村制宜選產業,項目配套促產業,信貸扶貧扶產業,完善機制保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子,各村堅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煙、桑、畜、礦、姜等主導產業,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拓寬了農民增收來源,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貧困戶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我縣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現場會推廣了我縣貧困村產業建設的經驗。

三是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貧困戶素質有所提高。工作中,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啟動實施的重點村中,80%以上的貧困戶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輸出6600餘人,穩定並擴大了就業人數和就業渠道。達到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穩定一人、脫貧一戶的預期目的。

四是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啟動建設的貧困村能夠以“四改三建兩通一推廣”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廁、改圈、改院為主的舊房改造,“圈、廁、沼”三位一體的沼氣建設。啟動建設“四改三建”示範戶1.5萬戶,新建沼氣池3846口。使原來重點村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環境大為改觀。據調查,紅軍鄉魚塘、中灣、豐積、莊院、紅軍、周家6個貧困村,四改三建示範戶建家800多戶,占6個村總農戶數的70%以上,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