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4、組織發展。不斷探索組織發展工作新途徑。一是把政治素質好、代表性強、有年齡優勢的人士列為重點發展對象,及時納入後備幹部選拔、培養、推薦的快車道,使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後,儘快進入角色,並與後備人才隊伍建設掛鈎,做到

先攬人,後樹才,使其快速成長早日發揮作用。二是充分挖掘潛力,用好用足現有的政策,不單純以入盟時間長短作為培養和使用的衡量依據,盟市委近年來利用30%發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入盟,發展一些經濟、金融、法律等非重點界別成員,改變後備幹部的結構,使民盟組織的發展既保持界別特色,又有較為廣闊的迴旋餘地,同時也為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如發展優秀民營企業家,新興行業及社會中介機構人士入盟,讓他們擔任盟的各專委會負責人,如市委會安排從事律師事務所行業的副主委分管盟市委社會服務工作,安排優秀民營企業家和中介機構負責人分別擔任盟的社會服務部部長、副部長職務,形成合力,以增強民盟參政議政的實力和能力,讓他們在社會服務中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充分體現自身價值。

5、協商推薦。市委會利用各級人大、政協換屆調整時機,推薦盟內骨幹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為後備幹部的成長鋪台階、搭舞台。市委會經過多次與市、區政協和統戰部推薦協商,採取電話、走訪等形式進行經常性的交流與溝通,向他們大力推薦盟的後備人才,在XX年和XX年省、市、區人大、政協換屆中,有1位盟員當選為省人大代表,1位盟員被邀請為省政協委員;1位盟員擔任市人大副主任,有2位盟員新當選為市人大代表;有1位市政協委員增補為市政協常委;有7位後備幹部增補為新的市政協委員,有1位盟員骨幹擔任區人大代表,6位支部主委新增補為區政協委員,為民盟在參政議政、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爭取了更大的空間。

二、經驗體會

加強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不但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也是當前一項緊迫的階段性任務,民盟**市委會長期以來積極探索,不斷實踐,取得了明顯的實效,後備幹部在盟的參政議政、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給民盟工作帶來了生機。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進入了後備幹部行列,後備幹部的質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後備幹部隊伍的年齡、界別和知識結構得到改善,在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和適時推薦等方面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

1、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盟組織和中共統戰部門支持和幫助,是做好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有力保障。在後備幹部培養工作上,要始終遵循黨管幹部原則,加強與盟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及統戰部門的聯繫與溝通。通過平時走訪聯繫、邀請相關單位黨組織負責同志和行政領導參加盟組織重大活動與重要會議、邀請市、區兩級統戰部領導以及高校統戰部門負責人參加黨盟懇談會等形式,通報工作情況,交流幹部信息,為基層組織和盟員骨幹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活動空間,同時也為盟員個人的發展進步創設有利條件。只有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盟組織和中共統戰部門支持和幫助,才能把這項工作有效地推向深入,並取得預期效果。

2、把好成員入口關,建立一支政治堅定、數量充足、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盟員隊伍,才可能為後備幹部隊伍提供充足的資源。在後備幹部組織發展上,要始終以上級盟組織的要求和“思想好、業務好、人品好”作為發展成員的基本標準,尤其注重政治素質,始終堅持這一發展標準不動搖,力爭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決不為求數量而降低質量,經過多年積累保證盟員較高的整體素質,為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儲備了優質人才資源。在後備幹部選拔推薦上,要嚴格執行民主推薦程式,堅持民主、公開、平等、擇優原則,做到有才無德不選,有德無才不推,確保把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後備幹部隊伍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盟員支持、組織信任的後備幹部人選,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後備幹部隊伍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順利實現政治交接奠定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