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這項重大政治工作,要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要在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這四個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基本環節上,不斷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統的、有約束力的、可操作性強的制度規範和運行機制,以避免工作中的隨意性,避免因領導人的變動或其他原因而時起時落。

首先,加強與中共的聯繫和配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中,特別是在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這些基本環節上,必須堅持黨管幹部和幹部分級管理的原則,加強與中共統戰部門的溝通,自覺把參政黨後備幹部建設納入執政黨和政府幹部培養的整體規劃中去;又要負起我們自己的責任,以對社會負責、對多黨合作事業和參政黨事業負責的精神,主動發現、培養、優秀人才,及時有效地把經得起民主評議、公開選拔、選舉的優秀後備幹部人才推薦出去,使我們的工作更切合參政黨實際,更有針對性。

其次,堅持進步性和廣泛性,規範後備幹部隊伍的選拔和推薦標準。作為參政黨,進步性和廣泛性的統一是其政黨的基本特徵。因此在後備幹部的選拔上,既要強調人選的思想政治素質,嚴把政治關。在選拔推薦時要明確選拔標準,即堅持進步性和廣泛性相統一,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標準,把是否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是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以及重大原則立場問題上的態度和表現作為選拔後備幹部的必要條件。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其代表性,考慮其學歷文化基礎、專業造詣成就及政治影響力和知名度等。

再次,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科學制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規劃。及時研究、認真把握後備幹部的成長規律,堅持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各級黨委的人才培養規劃和各類幹部的需求狀況,科學制定和完善後備幹部培養選拔總體規劃並付諸實施,逐步建立一支各方面、多層次、具有梯次結構的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在層次上,可根據後備幹部成熟程度,把後備幹部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近期可進班子的人員;第二層次為經過幾年培養可進班子的人員;第三層次為中長期培養的人員。在安排煅煉時,可根據後備幹部培養目標,分成實職安排、政治安排、盟內安排和其他安排等四個部分。

第四,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後備幹部人才培養鍛鍊模式。重視對後備幹部的政治價值觀和政治理念、道德和人格素質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的引導和培養。同時,通過幹部交流、輪崗、掛職等形式,有計畫地安排一批幹部到綜合性較強的崗位工作,藉助崗位歷練,拓寬這些幹部的工作領域,豐富操作層面的知識,不斷增強他們為基層和民眾服務的能力,提高他們政治把握、參政議政、組織協調、合作共事的能力,使他們得到全方位的鍛鍊和學習,提高綜合素質。要創造條件,鼓勵符合條件的後備幹部參加中共黨委和政府組織的公開選拔處級、局級領導幹部的活動,通過這類活動不斷鍛鍊和提高自己。

第五,健全和完善運行機制,規範有序地推進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整個過程中,要制定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剛性的評價體系,建立和健全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使用、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參政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同時發揚民主集中制原則,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情況,反覆協商,務求客觀、公正,各方認可。一是建立後備幹部定期考核制度,嚴格工作考核,制定量化考核辦法,實施工作目標管理。二是根據後備幹部的表現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採用動態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庫,對選拔出來的幹部及時建立檔案納入人才庫,實行滾動式管理,適時進行調整和充實。三是建立剛性的評價體系和人才競爭機制,健全黨外人士實職安排後備幹部人選的選拔機制,努力營造優秀幹部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