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進思變謀發展——濟源市機械行業調查分析

求進思變謀發展--濟源市機械行業調查分析 一、濟源市機械行業基本情況 濟源市現有機械企業50家,其中,市直機械企業8家,鄉鎮機械企業42 家,機械產品50餘種。從整體上看,我市機械企業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專業化協作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前沿技術沒有明顯突破,市場競爭力不夠強,中小企業融資難。有少數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其產品能夠在省內、國內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 二、有利條件 (一)區域優勢。 省政府作出構築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濟源市是中原城市群九個城市之一,所處的中原城市群居於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接合部,承東啟西,橫貫南北,將發展成為繼沿海三大經濟區之後的又一大經濟區,207國道、新濟公路、焦枝鐵路穿境而過,濟洛高速近期通車,交通便利,為濟源機械工業的發展帶來良好機遇,創造了較好的發展環境。 (二)我市部分機械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具有較強的生產技術力量和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具備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提高產品質量的物質基礎、技術基礎。 中原特殊鋼(集團)公司是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大型企業,擁有目前國內最大、手段最完善、質量保證能力最強的一條高效精密鍛造生產線,整個生產線裝備有從奧地利引進的sxp-65型1400噸精鍛機和利用德國先進技術改造的2200噸油壓塊鍛機,同時還具備強大的機械加工和熱處理能力,可向用戶提供各種精鍛件及成品件,尤以生產大規格、超常(最長可達20m)優質特殊鋼精密鍛材鍛件為特長。公司現已形成石油鑽具系列產品、以長芯棒為代表的工模具鋼系列產品以及專、精、特、新的鍛材鍛件產品等三大系列主導產品。產品精度高,加工餘量小,廣泛套用於石油、汽車、軸承、工模具、能源發電及機械製造等行業。公司所屬壓電晶體生產線產量30噸,技術、質量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產品大部分銷往國際市場,在壓電晶體行業享有盛譽。該廠深孔加工產品市場廣闊。 煤炭高壓開關公司主要生產兩種型號的高壓防爆開關及二氧化碳氣保焊絲,該公司的高、低壓防爆開關產品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處於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產品行銷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部分產品出口印尼、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為國家中型一類工業企業,是國家煤炭部和冶金部確立的生產高低壓防爆開關、二氧化碳氣保焊絲的定點廠。 三、問題與矛盾 (一)大多數機械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 (二)大多數機械企業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新開發產品進展緩慢,中高級科技人才比較匱乏,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技術相對缺乏。 (三)機械企業總體上工藝裝備水平不高,有待逐步淘汰落後設備,並進行工藝結構最佳化。由於資金缺乏、技術改造投入不足,企業的落後設備不能及時得到改造和更新,不少企業設備陳舊、老化、帶病運轉,這就造成多數產品單耗高、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低。 (四)結構不合理。 1、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從資本構成看,我市鄉鎮機械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大體上有三種形式,一是靠民間資本長期滾動發展起來的家族式企業,二是鄉辦、村辦企業,三是近年來招商引資的新項目。這三種資本缺乏有效的融合,特別是鄉鎮中小企業缺乏與大企業的協作配套,形不成多元投資的主體結構,企業機制不活,難以做大做強。 2、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市機械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高新技術產品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少。機械企業難以根據市場變化調節生產品種,缺乏市場競爭優勢。 (五)機械企業社會化分工,專業化協作水平不高,無法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中小企業沒有形成專、精、特、新的優勢,發展後勁不足。 (六)在節能、節水、環保、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壓力仍然很大,需要通過科學規劃,進行系統的技術改造與結構調整,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和統一。 (七)鄉鎮機械企業融資難。 (八)部分企業自身素質不高制約企業發展。 部分鄉鎮機械企業甚至少數市直機械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以及它們的大多數廠長、經理的思想文化素質、經濟技術素質和環保意識都亟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和應對能力,難以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 四、機械行業國內形勢 上半年我國機械行業降溫,預計全年效益將出現下滑。 我國機械工業XX年上半年經濟運行進入平穩增長期,這是在3年高速增長之後出現的降溫。但是機械行業全年工業總產值預計仍將比去年增長15%-20%。機械行業特別是裝備工業是中長期內中國工業的核心競爭力部分。經過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到XX年,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32711億元,包括發電設備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機械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儘管今年以來機械工業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據測算,xxx及2024年前,我國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仍將保持在12%-15%左右。 從去年國家加強巨觀調控以來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已明顯降溫,今年全行業將由連續3年的超高速增長轉而進入平穩增長期。從XX年起,機械工業經歷了連續3年的高速增長期,3年的工業總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5.12%、31.9%、27.14%,這3年是機械工業發展歷史上少有的黃金時期。XX年下半年,既有推動機械工業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國有機械企業出口高速增長。今年1-7月,中國50戶機械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9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7%,增速比去年上半年加快2.6個百分點。xx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9月1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示,前7個月,國有重點機械企業產值、銷售額和利潤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1-7月,國有重點機械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0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4.8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5個百分點。 儘管機械工業在改善經營、加強管理、加速流通等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還是難以抵消原材料、燃料、運輸費用大幅提升所造成的成本上升和某些產品大幅降價的負面影響,機械工業的經濟效益很不理想。機械工業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863.57億元,比上一年減少近86億元,企業虧損面比上一年增加了1.6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達150多億元,與此同時,新產品產值的增長速

度緩慢。機械工業依靠增長速度支撐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繼續下去,機械工業將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能源、原材料、運力等上~業供應不足及價格上漲的瓶頸制約。機械行業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決將速度效益型的增長模式轉變到質量和水平效益型的軌道上來。當前,我國機械行業面臨著結構最佳化和升級的空前壓力和機遇。抓住機遇就有可能使我國從機械大國升級到強國,否則,就只能成為跨國公司的附庸。 機械工業的利潤增長空間正在向上~業轉移,全年利潤增長率等效益指標將有較大下滑,預計全年實現利潤將基本與去年持平,銷售收入利潤率等效益指標將出現明顯下降。 五、解決問題與未來發展的指導思想 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先進技術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增強我市機械工業整體競爭力,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六、對我市機械行業發展的建議 (一) 政府方面 1、根據本地情況,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宣傳循環經濟,為機械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機械行業的節能、節水、清潔生產、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降低成本,加大落後生產力的淘汰力度,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再製造,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搞好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建設資源節約型的綠色清潔機械工廠。 2、制定優惠投資政策,使本地投資者也能享受到與外來投資者相同的政策,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 3、圍繞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抓好一批機械行業的高新技術項目,做大做強,搞專搞精,以此帶動我市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4、加強金融服務,切實解決鄉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要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市場化運作,同時加大財政資金的投放力度和貸款擔保的範圍額度;二是引導和鼓勵鄉鎮企業建立互助擔保基金和商業擔保機構,為鄉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三是抓緊制定和完善民間資本投入的相關機制,採取政策激勵、產業引導方式,激發民間投資意願,引導我市豐富的民間資金以合資、合作、聯營等方式參與投資;四是要逐步提升商業銀行的服務理念,真正對鄉鎮企業開放融資租賃、承兌匯票、貼現、信用證等服務內容,為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開闢綠色通道。 (二)企業方面 1、以市場為核心,立足主業結構調整,依靠科技尋求發展,通過優勢互補和深加工、細加工,拉長企業產業鏈條。產品結構要堅持精品戰略的原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產市場前景看好、有競爭優勢、規模經濟的特色產品,提高產品的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2、實行名牌戰略,打造精品,打造知名品牌。 3、加大市場開發力度。 4、重視企業管理。 (1)重視技術創新工作,借智借力,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聯合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增強自己的研發能力。 (2)重視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以落實見成效,增強企業凝聚力。 (3)堅持以人為本,把最佳化企業人才結構、知識結構放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創造寬鬆環境,為各類人才提供幹事業的舞台。 5、企業家要有法制意識和開放意識。 (1)法制意識。機械企業的廠長、經理應特別注意學法、懂法,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依法經營,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企業家要加強學習,用足用活國家和省、市相繼出台的一些促進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要學懂弄通,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開放意識。要打破鄉土觀念的束縛,敢於到市外、省外、甚至是國外投資辦廠;要打破任人唯親的觀念,勇於讓賢,敢於讓比自己能力強的的人管理經營自己的企業;要摒棄抱殘守缺思想,依靠聯合求發展;要勇於走出去招商引資,以外來資金的介入激活和壯大企業。     濟源市工業經濟發展服務局  成堯遙 二○○五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