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部分縣局稅收征管調研情況的報告

一、主要調研內容

(一)根據四川省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2010深化征管主題活動及作風建設活動督導調研稅收業務類風險問題匯集》的通知,查看縣局緩繳稅款申請資料、審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

(二)了解個體工商戶核定定額程式(電腦定稅)、個體雙定戶定額執行期匯總申報的情況;

(三)調研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生產加工企業情況。包括: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管控、深入企業了解其生產工藝、農產品耗用、農產品增值稅進行規模、“投入產出”管控應注意的問題(如區分生產工藝、產品、生產規模等進行測算定額)。

重點內容:(1)了解農副產品收購發票樣式;縣局對收購發票的控管措施;到具體企業了解農副產品的收購途徑、資金結算等,研究收購發票的控管措施。(2)到企業調查了解生產工藝。目的是為下一步採用“投入產出法”提供依據:主要是“消耗定額”的測算,其中又區分電力的“定額”和“原料-農副產品”的消耗“定額”。 “原料-農副產品”消耗定額的測算又要區分生產環節測定約當產量(取得期初在產品約當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本期實際產量、本期實際投入原料,並據以測算原料消耗定額)

(四)縣局數據分析套用工作開展情況;

(五)災區停業個體雙定戶的資料的歸集情況;

(六)災區受災企業、恢復情況、稅源情況;

(七)小規模企業零(小額)申報的原因;

(八)征管資料的收集、整理、裝訂及歸檔情況;

(九)《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十七條的貫徹情況,即“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開立基本存款賬戶或者其他存款賬戶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書面報告其全部賬號;發生變化的,應當自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書面報告。”

(十)稅源監控、戶籍管理是否到位。縣局工商稅務信息交換系統的使用情況及效果;

(十一)納稅人銀行賬號報告制度及在稅務登記證件中登錄執行情況。《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換髮稅務登記證件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發〔XX〕104號)(XX年7月13日):“換髮稅務登記證件後,納稅人在銀行開戶時,開戶銀行必須按照規定在稅務登記證副本登錄新的賬號。對原有賬號暫不作登錄要求,但納稅人必須向稅務機關報告。”

(十二)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行政許可執行情況;

(十三)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減免審批情況;

(十四)地震受災企業增值稅專用發票保管情況;

(十五)基層稅務機關企業所得稅管理情況;

(十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

二、調查研究方式

本次調研,我們主要採取抽閱歷史征管資料、組織管理、徵稅人員座談、現場上機演練或查詢、深入企業生產經營場所調查等方式進行。

三、調研活動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本次調研活動發現的主要問題類型有:徵收管理類、流轉稅管理類、所得稅管理類、幹部隊伍素質類等問題,暴露的問題都不同程度存在稅務執法風險隱患。

(一)徵收管理類問題

1.延期繳納稅款審批、管理不規範,主要表現在:

(1)企業緩繳稅款報送資料不齊全,存在缺自產負債表等申報資料的企業申請資料;

(2)審批手續不完整,存在企業報送的“延期繳納稅款申請審批表”無主管稅務機關簽注意見的情形;

(3)調查核實工作不到位。部分縣局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到企業實地調查核實,沒有形成調查核實報告,或對申請緩繳稅款金額達到100萬元以上的,缺貨幣資金餘額調查核實報告;

(4)對企業申請資料案頭審查不仔細,甚至未進行審查。如:未對可疑的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餘額”作進一步的關聯審查等。

(5)未對金融機構出具的貨幣資金餘額時間與申請日期進行比對審查,存在不符合規定的問題。

2.納稅人申報資料填寫不規範、資料不齊全。普遍存在個體雙定戶(包括達起征點和未達起征點)無定額執行期匯總申報的紙質申報資料問題;加油站納稅申報資料不齊,主要表現為:缺《加油站月份加油信息明細表》、《加油站月銷售油品匯總表》、《成品油購銷存數量明細表》等;

3.存在達起征點個體雙定戶月度申報資料填寫項目不全、錯位、無納稅人簽字等不規範問題;

4.征管檔案資料管理不規範。各縣局征管資料的完整度、歸集的方式方法、裝訂的整潔美觀度等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標準。存在征管資料未及時按照要求整理歸檔的問題。

5.數據分析套用工作力度不夠、方法簡單,未建立有效的稅收征管實時預警機制;

6.普遍存在納稅人未按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所有開戶賬號的問題;

7.普遍存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未在稅務登記證件副本登錄銀行賬號的問題。

(二)流轉稅管理類問題

1.農產品收購、加工行業普遍存在稅負偏低,農副產品跨省收購普遍,收購業務真實性難以核實,稅務機關對農產品收購發票使用及收購業務管理難度大;

2.增值稅專用發票配售審核不規範。部分縣局存在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未遵循規定的行政許可程式。主要表現為:缺《稅務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實施機關對申請材料的實地審查未形成核查報告、未向申請人送達《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等資料、個別縣局存在超額審批現象:

3.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資格認定審批不規範。未按規定審定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民貿企業和銷售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用品縣以下供銷社減免增值稅資格,存在政策性減免稅已到期限未及時恢復徵稅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