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若干問題調研報告

四、xx市糧食安全生產工作經驗與存在問題

(一)糧食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方面

近年來,xx市糧食生產技術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糧食生產技術推廣和農田基本建設也均取得較大的成效,但是,糧食生產卻呈現逐年下滑的局面。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國際糧豆大量調入我國,糧豆價格持續低位徘徊,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熱情,糧食生產下滑的局面進一步加劇,糧食生產呈現系統性危機狀態。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耕地面積、糧播面積、稻播面積、糧食總產、稻穀總產均較大幅度下降(從我市糧食生產歷史比較,可以明顯看出這種趨勢)。農田基本建設多頭管理,規劃、標準、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不一致。個別地方有截留經費補充辦公費用的現象。

2、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近兩年,農村勞動力價格漲速過快,全勞力日工資從20-30元上升為40-60元,二年之內已近翻番。農資價格只漲不跌,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價格仍然較低,漲幅很小,農民種糧比較效益進一步降低。以XX年中上田段畝產千斤稻穀的收入成本比較,農民種糧的日工資為40元左右,位於農村全勞力日工資的最低位。按1000斤稻穀計算,單價0.8元,產值800元;成本:n肥65元,p肥20元,k肥44元,農藥30元,種子20元,機耕30元,農具折舊30元,合計239元;生產用工:育秧1天,整地1天,插拔秧2天,施肥與病蟲防治3天,收割2天,曬穀1天,渠道和田邊雜草整治2天,糧食管運賣1天,合計13天,在不計地租情況下,扣除成本,日工資僅43.15元。如遇自然災害或氣候較差年份,產量下降,日勞動工資將大幅降低。中低田段的單產更低,生產用工更多,效益更低。

此外,由於糧食直補大部分均按承包田發放,農民不種糧照樣領補貼,也降低了促進糧食生產的作用。

3、糧食生產勞動力日趨緊張,糧食商品率大幅降低。由於農業生產條件艱苦,收益不高,青年農民大量離土離鄉進城務工經商,務農勞動力年齡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由於種糧效益低於其他的經濟作物,務農勞力的投入更多的是投到經濟作物方面,多數農戶種糧僅以保住口糧為主,糧食商品率大幅降低。

4、土地拋荒較為嚴重,糧食複種指數大幅降低。我市幾乎所有鄉鎮均有耕地摞荒現象,但由於行政考核制度的制約,具體摞荒面積無法統計,估計全市摞荒面積達到10萬畝。據沙縣土地流轉工作調查,全縣摞荒面積達到8000畝左右,由於土地摞荒多發生在偏遠的山壠田,調查人員難以做到逐段逐田核實,實際摞荒面積可能超過統計面積的一倍以上。XX年水稻播種190萬畝,複種指數僅為1.118,比最高年份353.7萬畝,複種指數1.6,種植面積少163.7萬畝,複種指數降低了0.48點。

5、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關注力下降。近年來,政府部門更多的是關注招商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糧食生產已多年不被各級行政列為重要議題。除了中央強調和出台的相關政策之外,其它各級政府基本上屬於口頭重視。由於中央減免了征糧和糧食統購,解除了縣鄉鎮幹部在糧食生產上的壓力,糧食生產已不再是縣鄉鎮的中心工作。相當多的村幹部和農民反映,現在的行政領導下村檢查工作已經很少到田頭了,糧食生產已基本上成了農戶個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