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地考察學習社區及非公黨建工作

為學習外地先進地區加強社區和非公黨建工作的有效作法,提高我區社區和非公黨建工作水平,確保創建全省社區黨建工作示範區取得~成功,經區委同意,由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帶隊,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勞動就業局、各街道黨委及部分社區黨組織有關負責同志一行21人於4月19日至4月28日,分別考察學習了***市**區、**區,****區、**區,**市***區,**市**區的社區,為進一步推進我區黨建工作取回了真經。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一、社區黨建工作 (一)外地社區黨建工作的成功作法 1、積極構建黨建工作網路,有效地實現了社區黨建格局區域化。 **市**區於XX年在大連率先進行了街道黨工委改建工作,將原街道黨委改建為區委的派出機構——街道黨工委,吸納駐轄區黨組織為工委成員,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總支)、小區樓院黨支部為架構的三級縱向社區黨組織體系。建立了“三會一站”工作機制(即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和在職黨員聯絡站),構建了橫向的聯繫紐帶。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研究會,街道成立了分會,社區成立了研究室。 **市**區委成立了由12家駐區單位和47家區屬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定期與成員單位黨組織共商社區黨建事宜,共謀社區發展,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單位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形成了由區委、駐區單位、街道社區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領導新機制。同時,在全區成立“三會一組”,即:在區成立“**地區黨的建設研究會”和“對口共建聯絡組”;在10條街道和一個管委會成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在90個社區成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在全區形成了以區街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體,轄區各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上下聯繫、橫向互動的社區黨建工作運行機制。 **市**區適應社區建設、管理、服務和發展的需要,在***社區成立了社區黨委,直接隸屬於區委,並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為基礎,社區管理委員會和安居工程公司為支撐,社區內各種經濟、社會組織密切配合、社區全體居民共同參與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市**路街道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黨員為基礎,社區各種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新格局。 此外,**港區、**區通過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在街道及社區普遍建立了分會及黨員聯絡小組,網路轄區單位黨組織各200多個。 2、深入開展共駐共建,有效地實現了社區建設力量社會化。 **市**區在社區黨建工作中,注重整合社會資源,積極組織轄區單位和社區居民共同抓好社區建設,紮實推進共駐共建工作,初步形成了“黨建共抓、黨員共管、資源共享、文明共創、活動共辦”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廣泛開展“六聯六共”活動(思想政治工作聯抓,共育文明市民;公益事業聯辦,共建聯繫體系;社區治安聯防,共創安全小區;生活秩序聯管,共創優美環境;文體活動聯誼,共同陶冶情操;社區黨建聯抓,共謀社區發展),簽訂黨建共抓協定書、黨員共管責任書,建立社區對口共建責任制,深化共建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 **市***區十五冶社區屬於單位型社區,90%以上居民系十五冶的職工家屬,十五冶社區黨總支通過與十五冶公司簽訂共建協定書,走出了一條“共建雙贏”的新路子。在社區總支班子建設上,***區委和陳家灣街道黨工委主動與十五冶公司協商,由***公司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黨建業務熟的同志擔任社區黨總支書記和其它班子成員。  **市**區委與包括大連造船重工有限公司在內的460多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建立了共建關係,共形成共建項目580多項,形成了志願式、契約式、結對式、互動式、對接式、節日式六種主要形式,全區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志願者服務隊已有81支,區直機關43個支部與69個社區全部結成共建對子,全區共建對子達239對。**市**區**社區從整合社區資源推進社區建設深入發展入手,成立了社區公共事務協會。由社區居民擔任協會主席和理事,居民自主管理社區公共事務,協會日常管理範圍包括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居民就業、計生工作等等,涉及到社區居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娛樂、園藝綠化、醫療衛生、水電、交通、通信服務等方方面面,引導駐社區單位和個體商業網點挖掘潛力,突出特色,擴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協會的成立和有效運作,真正體現了“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社區建設精神。**電視台、《**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  3、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有效地實現了社區黨建活動形式化。  **市**區同駐區單位共同開展“七攜手”活動(攜手共興區域經濟、攜手共辦社區服務、攜手共育四有新人、攜手共建五好支部、攜手共美社區環境、攜手共保社區平安、攜手共創文明社區),推動了共駐共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建立雙向聯繫、雙向反饋、雙向服務的新機制提供了載體支持。***同志對該區“七攜手”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部部長***同志對“七攜手”活動作出批示,要求“總結經驗,納入全國社區黨建工作中去,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切實抓出成效”。  **市***區自去年以來在全區實施了“旗幟行動”工程, 主題是“‘xxxx’在基層,共產黨員立新功”,目標是“黨的牌子掛起來,黨員身份亮起來,黨的形象樹起來,黨的旗幟飄起來”,具體內容是“立足崗位講奉獻,為民服務求實效;扶貧幫困、排憂解難,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參與黨的活動,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領導;開展各具特色的黨建活動,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影響力”。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有效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市**區在街道社區黨組織中開展“一創雙促”(創新共建機制、促進社區黨建、促進社區發展)活動,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充分依託共建組織協調機構,定期與駐區單位、區屬單位溝通情況、商討社區黨建事宜,開展共建活動,積極探索創新社區黨建共建機制、工作內容、活動方法。如在黨建陣地共建活動方面達到了所有社區都

建成“黨員標準活動室”的工作目標。  **市**區積極打造“幹部下基層”品牌,先後實施了“百名幹部進社區”、“百名幹部下基層”、“百名幹部進居企”活動。該活動開展五年來,共下派包括處科級幹部在內的百餘名幹部到社區蹲點,有力推進了社區黨建工作。  4、因人而宜分類管理各類黨員,有效地實現了黨員教育管理規範化。  **市**區***社區黨委提出要讓社區中的各類黨員“公開亮相”,採取在居民買房時登記黨員,在從業人員就業聘用時登記黨員等措施,將凡在社區內工作和生活的黨員都一個不少地納入到社區黨的組織管理之中。一是建立“聯繫卡”管理在職黨員。在職黨員聯繫卡包括在職黨員信息卡、社區活動登記卡、社區表現反饋卡。用“在職黨員信息卡”掌握社區在職黨員的所在單位、職業職務及個人特長,建立黨員信息庫;用“在職黨員社區活動登記卡”記錄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建設活動的表現和貢獻;用“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將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定期向其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二是組建臨時黨組織管理流動黨員。社區黨委與有關單位協商,在施工單位中組建1個臨時黨支部、6個黨小組。對社區內從事服務業的流動黨員,社區黨委採取相對靈活的管理措施,將他們逐個登記,編入相應黨小組。臨時黨組織定期組織流動黨員學習黨的檔案,開展黨的活動,協調解決流動黨員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讓流動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三是設立再就業服務站管理下崗職工黨員。社區黨委對現有68名下崗職工黨員,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知識技能培訓,開展“雙帶”活動,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技能,帶頭就業,同時帶領其他下崗職工再就業。四是創辦“黨員之家”管理離退休黨員。為方便離退休黨員開展活動,社區黨委專門建立“黨員之家”,購置了電視機、影碟機,訂閱黨報黨刊,經常組織他們參加政治學習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根據離退休黨員的身體狀況、工作經歷和文化程度,社區黨委還推薦他們擔任門棟黨小組長、門棟關照員,建立了老年大學,組建了老年護綠隊,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市**區以社區“三大行動”(黨員“***小組”社區服務行動、黨員再就業雙帶行動、在職黨員進社區行動)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全體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一是在全區建立了以黨、團員為骨幹力量的社區“***小組”,通過對口走訪、結對幫扶等形式,熱情為社區特困職工、下崗職工、軍烈屬、孤寡老人及其他弱勢人員解決問題和提供服務。二是開展黨員再就業“雙帶”(下崗職工黨員帶頭再就業,帶領下崗職工再就業)行動。其一,各社區建立“雙帶”行動服務站,對下崗職工黨員和下崗職工進行登記,建立就業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其二,利用轄區內學校、市民學校、培訓機構等社區資源,建立“下崗職工黨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培訓基地,並結合市場需要和黨員特點,採取多種形式,進行以轉變就業觀念和增強再就業技能、本領為重點內容的培訓;其三,逐步建立社區下崗職工黨員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網路,及時為下崗黨員、職工提供就業崗位、就業需求等信息;其四,創辦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帶領和帶動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三是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行動,主要採取“三卡一評”的方法:首先,黨員領導幹部填寫登記卡,到社區黨組織報到,社區黨組織建立檔案,實行有效管理;其次,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在職黨員領導幹部參與社區各類活動的情況及表現進行記載,並定期向街道黨工委和區委組織部進行反饋;其三,建立在職黨員領導幹部社區評價機制,區管在職黨員領導幹部的考察考核、提拔任用、評先表彰以及民主評議等工作,必須徵求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意見,要求區管幹部監督工作“五進社區”(身份進社區、考核進社區、考察進社區、評先表彰進社區、監督信息員進社區)。 **市**港區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建立了社區黨員管理新機制。一是建立在職黨員雙向聯繫制度,通過採取在職黨員回社區黨組織報到的辦法,建立了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的雙向聯繫制度。社區黨組織每半年向單位反饋一次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二是建立黨員志願者制度,在離退休黨員志願者中實施“餘熱”工程。通過開展義務治安巡邏,幫教轉化失足青年,化解鄰里矛盾糾紛,消除居民民眾的隱憂,保持一方平安。在在職黨員中實施“志願”工程,該區已建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200餘個,參加黨員達2800多人,有4000多人次的在職黨員利用工余時間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在下崗職工黨員中實施“雙帶”工程,以全省再就業明星***為代表的500多名下崗黨員帶頭再創業,並帶領60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三是建立黨員報告評議制度,要求每名黨員每年都要在支部大會上報告自己一年來履行黨員義務的情況,並組織居民民眾代表進行評議。***街道黨工委還在社區建立了9個黨員公示欄,把黨員置於居民民眾的監督之下。 5、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有效地實現了社區人居環境親情化。 **市***區以黨員聯絡服務站為平台,實現了對黨員和民眾的雙重服務,在服務黨員方面開展以“四知四訪”為主要形式的聯絡服務(“四知”就是要知黨員家庭現狀、知工作情況、知思想動態、知困難情況;“四訪”就是當社區黨員生活有困難時必訪、家庭有矛盾時必訪、生病住院時必訪、發生喪事時必訪)。通過傳送黨員服務卡,為其提供服務,使貧困黨員、下崗黨員、流動黨員深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市**區初步形成了“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項目系列化、服務工作規範化、服務組織網路化、服務管理社會化”的新格局。一是通過建立社區服務一體化組織領導機制、社區服務資金投入機制、社區服務考評激勵機制、社區服務共同參與機制,形成了資源共享、人人參與的服務格局。二是加強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了社區服務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殘疾人康復站、少兒活動中心、社區文化大廈、體育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幼保健院、防疫站以及社區醫療保健站(室)、托老所、社區教育課堂等功能比較齊全、不同類別的服務設施和社會化服務隊伍。三是拓寬服務領域,將服務門類歸納為養老托老、醫療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