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地考察學習社區及非公黨建工作

、青少年教育、計生、殘疾人康復、再就業、法律諮詢、婚喪嫁娶、家政和婚介諮詢等十大服務系列,百餘項服務內容,使社區服務在便民利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創新服務形式,推進社區服務數位化。**區籌建了數位化呼叫系統,開通了社區服務熱線電話和居民服務網,形成了以社區硬體設施為框架、網路系統為傳媒,各類服務實體為依託的數位化社區服務新體系。**區政府和各街道依託先進的網路技術,建立政務辦公內部區域網路,創建政府黨建、教育、服務、保障、政策和治安等網頁,還在網上開設了區長信箱,通過網路互聯,進行內部公文傳遞、信息發布等,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並向轄區企事業單位、服務行業和居民家庭拓展,形成了覆蓋整個社區的大型信息化平台。 **市**區***社區黨委把社區黨的工作重點放在最佳化社區環境、方便居民生活、建設溫馨家園上,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建設“綠色社區、安全港灣”,為居民民眾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社區黨委通過協調安居公司,使每個小區都有綠地和休閒亭閣,每棟樓房都有草坪,社區綠化率達40%以上。為確保社區安全,社區構築了保全值班巡邏、居民義務關照、紅外線防盜監控等8道防線,形成“專業保全為主、群防群治結合”的社區治安體系。二是立足“用心服務、親情服務”,為居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生活服務。社區黨委努力完善服務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渠道,在居民就業、醫療保健、文化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魂”,倡導社區居民民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區黨委建立多種載體,豐富了居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致力“扶危濟困、安居樂業”,為社區困難民眾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採取開闢服務崗位、低價出租商業門點、組織家政服務等措施,解決了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對社區弱勢群體,社區黨委協調建立了**安居教育援助會和武漢安居慈善援助會,設立200萬元的援助基金,開展“愛心工程”活動,為困難家庭的孩子上學、升學提供幫助,為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提供救助。 **市**區***街道在社區服務方面,建成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敬老院等社區各類便民服務陣地,開展了文化、法律、教育、衛生、治安進社區活動,做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不出社區”。街道社區服務事務受理中心實行“一門式服務,敞開式辦公”,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歡迎。 **市**區在開展社區服務中,在全區建立了11個社區服務中心、122個社區服務站,成立了160餘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和家政服務隊、350餘個吳天祥小組,15000餘名各類社區服務人員積極開展各種社區服務活動,較好地促進了社區的管理和服務。 (二)幾點啟示 1、社區黨建必須有一個整體聯動的社會環境。所考察地區,不僅是區委、政府、區直部門、街道、社區高度重視社區黨建工作,難能可貴的是各地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和優質化服務,不斷贏得了駐區單位和民眾的社區認同、歸屬意識,駐區單位和民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很高,真正體現了“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社區建設精神。 2、社區黨建必須有一個全社會參與的共建機制。所考察各區的共同特點是建好用好了“三會”(全區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會,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一方面是街道黨委改建為街道黨工委,協調駐區單位的職能大大增強,另一方面,採取建立“三會”章程、簽訂共駐共建協定書等有效落實手段,使共駐共建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 3、社區黨建必須有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各區適應城市改革發展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創新發展了社區黨建工作,在黨員管理上分類實施、因人而宜,發揮了先鋒作用,在黨組織設定上建立工委、提升職能,形成了領導核心,在工作載體上不斷創新、構建特色,打造了特色品牌。**市**區社區黨建工作起步晚,但起點很高,特別是區、街、社區三級數位化管理、服務系統呈現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4、社區黨建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幹部隊伍。所考察各社區的幹部人數都不多,但素質較高、能量也很大。人員中有的是區直機關下派幹部,有的是公開選拔的優秀青年,有的是退休、下崗的黨務工作者,沒有照顧關係、照顧就業現象。其工作方式實施服務工作和組織服務活動雙輪齊驅,不僅親自去服務,而且重點抓好一大批各類服務組織的組建、管理和指導,增植了一支龐大的社區服務工作力量。 5、社區黨建必須有一個分級負擔的財政支撐。所考察各社區幹部的工資(補貼)都是由市、區、街三級財政解決,水平在400-800元不等。社區辦公用房、活動陣地建設,都有政府財政的投入。黃石市XX年為每個社區投入10萬餘元,一一建起了百米宣傳長廊。青山區採取街道投入多少,區財政等額配套、以獎代投的辦法,鼓勵街道社區加大社區建設投入。同時,各地以財政投入為引導,廣泛籌集社會資金投入到社區建設,社區普遍都有了一棟辦公和服務綜合樓。 6、社區黨建必須以服務民眾為重點。各地的社區服務組織很健全、服務對象全方位、服務方式親情化、服務質量優質化。在行政服務方面,街道社區大多數都建立了集中服務大廳,實行“一門式服務,敞開式辦公”,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不出社區”,社區救助、福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再就業服務很到位。在民間,各社區普遍都有中介服務組織、志願者服務隊,廣泛組織結對幫扶活動,社區居民生活充滿了親情和友情。 (三)我區社區黨建存在的差距  1、社區黨建氛圍還不夠濃厚。區直各部門對社區工作的認識不高,工作進社區落實不到位,沒有形成一個有效運作的長效機制,僅把社區工作擺在“第二職業”。區、街、社區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聯動的合力機制。駐區單位和民眾對社區的認同感還不強,離退休黨員、下崗黨員、流動黨員、在職黨員“單位人”意識太強,還不願“進社區”;駐區單位對社區的“依賴感、歸屬感”不強,還是各自為陣,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2、社區黨建機制還不夠完善。在領導管理機制方面,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