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開展民眾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是大力實施“雙千工程”,即千名小老闆培育工程和千處牧業小區工程,通過優惠政策的幫扶,鼓勵城鄉民眾創業發展、增收致富。現在,全市累計培育“小老闆”1189個,新建各級規模化牧業小區717個。為解決民眾創業資金問題,我們組建了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依託aa農村商業銀行創造性地開展了農村“三權”(農村土地經營權、房屋產權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在郵政銀行開闢了“雙千工程”融資綠色通道,成立了aa龍嘉村鎮銀行。幾年來,共為城鄉民眾創業提供貸款近1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發放貸款9.1億元,aa農商行發放貸款4159萬元,郵政銀行發放貸款4875萬元。

二是研究建立了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拖欠的教師檔案工資全部兌現,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檔案工資兌現60%,剩餘的40%今年將全部兌現。

三是依託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充分發揮天景、金鑼、大禾米業等農業化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發展了粘甜玉米、綠色水稻、苗木花卉、藍莓種植等特色產業,實現各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24萬公頃,其中藍莓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促進了農民增收。

四是努力實施“農民變工人”工程,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結合經濟開發區拓展空間的需要,高度重視保護農民的利益,先後為1236名征地失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並對他們進行集中用工培訓,使1800餘人在“兩區”就地轉化為工人;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工作,“xx”期間每年保持勞務輸出22萬人次的水平。到XX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9400元,比XX年增長18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520元,比XX年增長173%。

2、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力求通過幹部進村入戶,在感情上贏得做好民眾工作的主動權。支部是戰鬥堡壘,基層幹部是做民眾工作的主力軍。抓好乾部隊伍作風建設,激發乾部經常性接觸、接近、接納民眾的自覺性,是做好民眾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環。為此,我市建立了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制度,通過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加強與民眾的聯繫,增進乾群感情。從XX年起,我們組織全市各部門和基層黨組織重點圍繞“籌資”、“傳技”、“找活”、“維權”、“排憂”等10個方面做出承諾。根據各自職能情況,在農村黨組織、街道社區黨組織、機關和事業單位黨組織、企業黨組織等四個不同領域開展不同內容的“四個一活動”,幫助困難民眾解決生產生活、大病救助、貧困家庭子女就學等難題。深入開展“三諾一通”主題實踐活動,扶持4750名民眾創業上項目,協調創業貸款1.17億元。同時,按照省市要求,圍繞加快發展、服務民生,以“服務中心建堡壘,立足崗位爭先鋒”為主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結合工作職能、崗位實際分別做出爭創承諾,有1513個基層黨組織和有能力的19200名黨員共向民眾承諾事項24600多件,現已完成21100多件,踐諾率達到85%以上。

3、著力於矛盾焦點,本著勇於負責的態度,力求取得民眾理解和支持,在人心向背上贏得做好民眾工作的主動權。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存在民眾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起來既棘手又勞心。我們認為,做好民眾工作,首先要敢於面對民眾、敢於正視問題,讓民眾的不滿能說出來,說出來有人能聽到,聽到之後能解決,不能解決的能給個說法。為此,我們努力健全機制,搭建了多種形式的民眾對話平台。一是建立健全科學決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凡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項目和敏感事項,堅持聽取和採納民眾意見後再決策。在出台新農村實施方案、確定全市經濟發展思路、推廣發展設施農業等方面都充分考慮民眾的承受能力,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建議後再採取措施。同時,完善並落實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村民自治等制度,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二是健全民眾訴求表達機制。認真抓好縣(市)委書記大接訪、“大走訪”等活動,研究制定了《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制度》、《領導現場跟蹤處訪制度》、《領導幹部下訪制度》等十項民眾工作制度,在全市各級機關推行民眾信訪案件首接首辦責任制,確保民眾諮詢、上訪問題的及時處理。三是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要求各級黨組織定期深入各自領域內排查矛盾,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將矛盾化解到萌芽狀態。四是建立市長信箱、網上12345、軟環境舉報熱線等互動平台,搭建民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樑,竭力營造黨員幹部民眾之間互信、互諒、互助的良好氛圍。同時,堅持把民意測評情況作為各級領導幹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求得廣大民眾的廣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