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對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三)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整體狀況不容樂觀。與社會發展要求和民眾服務需求相比,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整體狀況還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

1、從業人員總量不足。僅從民政系統看,從事相關社會工作的人員有978人,與常年100餘萬名民政服務對象的比例是1:1200,在這部分工作人員中,有42%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的社會工作更側重於社會管理而不是社會服務。在基層,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占比重則更低。如全州從事城市低保的工作人員只有31人,與全州5萬名城市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6‰,176名鄉鎮農村低保工作人員與全州20萬名農村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8‰。而美國XX年社會工作者總量達到了65萬人,每1000人就配備有2到3名專業社會工作者;英國XX年的社會工作者人數統計為12.5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的5%;我國香港地區受過專業教育培訓並通過資格考試的註冊社工就占總人口的1.7‰。

2、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學歷、年齡等結構不夠合理。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比例低,學歷層次整體偏低,在社會管理、社區事務等傳統社會服務領域,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年齡結構老化,工作中基本依靠經驗,而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情況日益複雜、要求日益提高的社會管理服務要求。

3、人才隊伍分布領域不均衡。首先是社會工作的任務量和從業人員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統承擔著多項社會工作,但是社會工作人員在整個系統的從業人員中所占比例不到12%;其次是人員分布不均。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多集中在社會福利機構服務、社區建設基層管理、社會流浪救助服務等方面,在全社會老年人、殘疾人和貧困者、失業者等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等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規模仍顯不足。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領域分布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現象,即政府直接舉辦的領域多、社會自主發育領域少;問題解決型(求助式)領域多、常態維護型(非求助式)領域少;城鎮相對多、農村相對少。

4、人才隊伍專業能力還不強。擁有專業理念、具有綜合運用各類方法技巧開展專門服務的“複合型”社會工作人才嚴重不足。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占比例不到5%。在現有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多數以上的人員雖都經過本職工作訓練,但缺乏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後,遇到問題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方法支持,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專業服務。

(四)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政策制度支撐。就國家而言,XX年7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第九批國家職業標準,制定了《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XX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頒布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除此以外,幾乎沒有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的法律法規性檔案。就我州來看,包括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引進、使用、激勵、考核與資格認證、從業規範、登記管理、繼續教育、評估監督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規章制度還沒有建立。儘管各職能部門針對行業特點制定出台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專門針對社會工作人才出台的規章制度。二是缺乏組織管理支撐。社會工作分屬10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沒有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各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嚴重,致使社會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和總體協調,不能形成工作發展和隊伍建設的合力。即使在各行業內部,下屬事業單位的屬性、級別也不同,給社會工作的協調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社會工作人才依託的民間組織發育還不完善,缺乏保障,運行困難,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不足,能夠提供社會工作的崗位十分有限,影響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進程。三是缺乏財政支撐。一方面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收入水平低,缺少應有的社會保障,而且在社會工作人才培訓設施建設、培訓教材征訂和培訓網路建設方面薄弱,使一些受過專業教育的畢業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不願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員編制受到限制。以州、縣民政部門城鄉低保工作機構為例,工作人員只有19人,而面對的是全州25萬多名的城鄉低保對象,以及其它70餘萬名困難對象;州老齡辦長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務對象(60歲以上)卻有45萬多名,編制、人員、經費多年來都沒有等到較好解決,制約了此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