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產業導遊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二、遏制、扭轉“零負團費”操作模式

主要對策是加強對遊客的引導宣傳、信息服務和認真貫徹《旅行社條例》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源頭和起點入手,加強宣傳引導和信息服務,讓遊客特別是國民遊客掌握旅遊的基本性質特徵和有關旅遊產品、價格的信息,認識“質價相符”、“品質旅遊”、“理性消費”等基本理論知識,逐步調整改變報名出遊反覆詢價、無限壓價等行為,進一步重視品牌、質量。具體措施包括運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報紙、雜誌等公眾媒體開展公益廣告宣傳和案例宣傳、深度報導,組織開展“品質旅遊”進社區等宣傳活動,由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收集發布主要線路、項目價格信息等。在這方面要注意的是,不能籠統地說“旅遊市場不成熟”、“遊客不成熟”、“遊客消費不理性”,這有將責任推給遊客的嫌疑,而應該使用“信息不對稱”、“政府、行業引導和信息服務不夠”等說法。

另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新條例在旅行社招徠宣傳、簽訂旅遊契約和收取旅遊費用、組團社向地接社傳送團和支付旅遊接待費用、地接社委派導遊接待和支付接待費用等各個環節,做出規範、禁止和處罰規定,為遏制、扭轉“零負團費”奠定了法規基礎。因此,認真貫徹落實新條例的這些規定,特別是加大執法檢查、監督和違規處罰力度,遏制、扭轉“零負團費”,是從機制入手解決導遊問題的主要對策措施。

三、加強對導遊管理機構的監管

我國近60萬執業導遊,約有七成掛靠在導遊管理服務中心和導遊公司等機構。絕大部分導遊管理服務中心是當地旅遊管理部門成立的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承擔辦證領卡、年審、人事檔案管理等政府職能和組織培訓、為導遊介紹業務等的社會或中介服務職能,主要靠嚮導游收取管理費(掛靠費)、年審培訓收費等維持運行。

加強對導遊管理服務機構監督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明確其性質為面向市場(旅行社和自助遊客)“提供導遊接待服務的獨立經營企業;第二,明確規定其經營業務為向旅行社和自助遊客派遣導遊人員、提供導遊服務,承擔導遊的企業管理職責;第三,明確規定導遊公司的設立條件、程式和監管方式;第四,用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清理規範現有的導遊管理服務機構,政府管理職責轉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和社會服務逐步轉到行業協會,導遊管理服務機構逐步統一為導遊服務公司(可以以介紹業務的中介服務為起點逐步發展成為導遊派遣)。

四、明確導遊的職業定位

《韋氏大詞典》對自由職業者的定義是:獨立工作,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僱主做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目前業內有觀點認為應將導遊變成自由職業者、讓其脫離旅行社獨立存在,管理、培訓、就業、勞動權益保障等,都由政府或有關社會組織來負責。這個觀點混淆了導遊就業形式的“自由”與導遊從業“不許”自由兩個問題。《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導遊必須經過“旅行社委派”才能從事導遊業務,可見我國法律不允許導遊單獨提供服務,因此導遊在法律性質上不是自由職業者。即使導遊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員工,依據短期或臨時用工契約為旅行社提供服務,但其服務是旅遊產品不可分割的部分,導遊是旅遊產品銷售者的履行輔助人,無法脫離旅行社單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