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為加快我縣文化事業建設,加大文化產業開發,推動我縣民族文化產業培育、發展壯大,實現文化強縣的戰略目標,10月8日,縣人大常委會民工委、財工委在時副主任的帶領下,到縣文化體育局進行了關於瀘西縣民族文化建設工作的調研。

一、近年來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的文化工作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彝族文化為主打,努力實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打破地域界限,最佳化組合藝術生產要素,提高精神產品生產能力和水平的同時,逐步完善運作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挖掘本土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使全縣民族民間文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我縣傳統民族文化。

我縣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不斷沉澱、積累起來的智慧和結晶,涵蓋在生活習慣、風俗觀念、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產技術和工藝技能等方方面面。為傳承、保護、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廬文藝”精品,我縣曾組建了彝族“羊頭鼓舞”大型廣場文藝表演隊、壯族“蟲繭巴烏”演奏隊和“洞經音樂”演奏團,成立了“城子古村”開發領導小組。同時,以“阿廬文化中心”建設為契機,成立了“阿廬文化”研究會,收集、整理、研究並編輯出版了《阿廬文化》刊物;並以省、州、縣的大型文化活動為契機,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組織開展民族文化藝術創作和排練演出,邀請省、州專家進行指導包裝,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根據《雲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和《雲南省民族傳統文化普查實施方案》等相關檔案的要求,我縣開展了民族民間文化普查工作,並報請州政府審批,將“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漢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等四類17個項目公布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其中,傳統文化保護區1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3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7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6個。今年還爭取資金2.1萬元對7個文化傳承人進行了補助。在17個項目中,重點對向陽鄉阿烏族的“古代兵器舞”和“瀘西木雕”進行了深挖。其中,把《瀘西木雕》的製作技藝和工藝製成光碟,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省文化廳,申報省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年,我縣投資70餘萬元修復了西寺,投資90餘萬元對逸圃、石洞村漢代文化進行考古發掘,使我縣悠久的民族文化資源得到傳承和保護。

在開展“瀘西縣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廬文化”重點片區調查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和編輯了《瀘西縣文化藝術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間器樂集成》和民間傳說《飛鶴集》等書冊。編纂保存了一些民間歌曲、故事、諺語、歌謠、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器樂等文化形式,同時,編輯出版了近16萬字的《瀘西阿廬文化調查》一書,以及40萬餘字的《阿廬文化》系列從書,投資17萬元出版了《菊譜新詩》、5萬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發掘》,創作了《阿廬文化》雜誌,完成了13萬字的《話說紅河•瀘西篇》編撰工作。這些資料全面反映了阿廬風光、風情、傳說、工藝和飲食,以及阿廬由來、阿廬方言、阿廬文物等9個方面的內容,並在縣文化館建立了保護名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