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調研報告4篇

在上級黨委的指導下,我辦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通過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座談會等形式的活動,對我區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區政府信息化建設現狀

我辦根據區政府信息化建設規劃設計,利用波分復用技術,採取租用新聯通(原網通)裸光纖方式,統一構建起覆蓋全區黨政群機關,集數據、語音、視頻等多業務綜合傳輸網路體系。以區政務區域網路平台和外網平台為基礎,以全面深化、拓展套用為核心,逐年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目前內外政務網已覆蓋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和副處級企事業共xxx個單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點部位(村街)共xx個點位。

(一)統一構建“信息網”網路平台

1、“信息網”是區政府入口網站,是我區政府信息發布的總平台,是對外宣傳、展示形象的視窗,同時也是政府聯繫民眾、服務民眾的一個重要的信息溝通橋樑。目前網站已聯接81個區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網站包括走進、動態、政務公報、熱點問題、政民互動、網上辦事、城市建設、政府採購、服務指南等十幾個欄目。

2、依託“信息網”網路平台,我們先後建立了行政許可服務、農村管理信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勞動力資源管理、郵件和簡訊六個套用系統。

(1)行政許可服務網。為了方便民眾,提高辦事效率和質量,我辦特別在信息網上建立行政許可服務二級站點。企業和民眾通過網際網路訪問許可服務中心服務網站,即可實現網上申報、網上下載表格、網上查詢結果和網上行政投訴等業務。

(2)農村管理信息系統。為了促進農村管理現代化,推動農村管理信息化,我辦於xx月建立了“農村管理信息系統”,對農業發展、鄉鎮經濟、財務管理、企業經營等方面進行數據採集並錄入,方便領導和民眾了解農村的各方面情況。

(3)勞動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藉助市農委在全市進行“農村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機遇,我們根據區勞動局的實際業務工作需求,本著綜合利用和整合資源的原則,開發了勞動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以此來實現對全區勞動力資源的動態管理。該系統收錄了具有區常住戶口的勞動力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健康狀況、享受低保、技術專長和等級、就失業情況等相關信息,基本形成了轄區的村(社區)、鄉鎮街道、區三級勞動力資源資料庫框架,為下一步構建人口領域基礎資料庫奠定了基礎。

(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目前新農合網路採取vpn設備接入方式,已連線xx家醫院和xx個結報處及xxx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共xxx個單位,該系統具有網路化監督管理、網上結算、即結即報和實時數據交換等功能。市領導對新農合網路系統給予了高度評價,參合農民也感覺到了網路方便、快捷。現在無論是新農合管理辦公室還是區級領導,隨時可以在網上監測各鄉鎮參合農民的就醫動態信息。

(5)簡訊系統。為配合oa系統及時有效傳遞信息,我辦專門建立了簡訊系統。實現會議通知、公文下發等方面的手機簡訊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計傳送簡訊4萬餘條。比如每年夏天用電高峰期,供電公司通過簡訊系統向重點企業及時發布電力預警信息,區團委利用簡訊系統為團員青年就業提供信息幫助。

(6)電子郵件系統。我辦為全區黨政各部門均開通了電子信箱,用戶達到xxxx多個。通過電子郵件實現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即發即收,極大地方便了各部門之間的工作。

(二)統一構建“黨政辦公網”網路平台

1、“黨政辦公網”網路平台是黨政群機關(含區人大、區政協)及其各部門和副處級企事業共116個單位的網路辦公視窗。目前開設了領導講話、工作動態、通知通告、近日要聞、工作研究等9個欄目。

2、依託“黨政辦公網”網路平台,先後建立了辦公自動化(oa)、社會應急指揮、行政審批三個套用系統。

(1)辦公自動化(oa)系統,該系統主要實現上下級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檔案收發和一般性材料網上傳送等功能。目前,區五大機關及黨政各部門的檔案全部實現了網上接收與傳送,xx個黨政部門的xx個工作流程實現了網上辦理。

(2)社會應急指揮信息系統。該系統包括地理信息、基礎平台、應急信息受理、預案指揮、決策支持等子系統,建立起統一的應急處置平台,以實現應急聯動各個部門的網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也便於實施統一的指揮調度。按照平戰結合原則,該系統既支持處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時處置重大突發事件。指揮中心統一接警後,按部門職責通知處警。

一期建立六個應急分中心:水務局、人防辦、地震辦、民政局、衛生局、消防中隊。各應急分中心分別放置一台處警終端計算機。應急管理中心通過網路將處警單傳送到所轄處警單位,同時啟用三方通話功能。處警信息可通過聯動指揮網傳輸到遠程處警單位計算機終端,並發出提醒音。處警完畢,處警單位需通過計算機終端進行信息反饋。

(3)行政許可中心行政審批和效能監察系統。目前區行政許可中心服務大廳進駐xx個部門,共xxx個事項。網上審批和網上評議等業務通過此系統將得到實現。

3、依託“黨政辦公網”網路平台完成市垂直專網接入

目前,在“黨政辦公網”網路平台與市政務專網對接的基礎上,完成了區委組織部、區政府辦、信訪辦、法制辦、審計局、統計局與市有關部門的聯網。

xx月區審計局與市審計局專網對接成功,提供了兩級審計部門的數據傳輸通道,審計項目實現了網上管理和控制,審計機關信息資源實現了互聯互通和共享,審計人員培訓實現了網上教學。區審計局利用套用現場審計師系統(oa)對已有電子賬的xx個單位進行了計算機審計。

同時利用已建目錄體系,還完成了國家目錄體系原型試點工作。該體系可以通過市政務專網直接檢索市級、各區縣的檔案目錄,也能為將來方便檢索國家部委檔案目錄和建立我區目錄體系奠定了基礎。

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網路辦公自動化(oa)系統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辦公oa系統使用雙軌制,在使用oa實現一般性檔案網上收發的同時還存在紙制或電話的傳達方式。

(二)重硬體輕軟體,信息資源開發與套用水平低。我區網路資源基礎和電子政務套用雖處於全市區縣前列,但信息資源開發與套用水平卻遠遠落後於國內先進地區,尤其在為社會提供網上線上服務等方面,與先進地區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沒能發揮硬體基礎的最大效能。

(三)缺乏循序漸進的信息化培訓和輔導。目前政府公務人員的信息套用水平參差不齊,由於培訓時間短人員多,培訓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識沒能得到深入學習,培訓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門組織機構不健全。我區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個別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辦下級機構不能獨立設定,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多為兼職,給信息化向下一層推進帶來了難度。

三、今後建設方向

從總體上看,我區政府信息化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雖已基本到位,但各項套用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

(一)以確保業務發展為前提,完善電子政務專網。我區的電子政務專網已經建成,隨著各套用系統的跟進,首先要完成網路的全覆蓋,其次根據各套用系統的需求,及時完善存儲、備份、安全機制、ca認證等系統建設,確保各套用系統的順利實施。

(二)從入口網站建設入手,逐步實現“網上辦事”。“網上辦事”,就是要以入口網站為樞紐,結合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以“一站式”的辦理和不受時空限制的“線上服務”為突破口,實現網上辦事、網上服務,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

(三)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換系統為基礎,逐步推廣“網上辦公”。“網上辦公”是要通過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建立一套區級政府統一的綜合辦公業務系統,並從機關內部業務量最大的公文流轉著手,統一公文交換,以達到規範格式、整合資源、節約經費的目的。

(四)以“四庫”建設為目標,逐步完善信息資源庫。政府掌握了絕大多數的信息資源,為滿足社會對政務信息資源的迫切需要,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政府信息資源庫的規劃和開發勢在必行。資源庫將根據國家確定的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組織有關部門做好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巨觀經濟資料庫的“四庫”建設。

四、今後建設具體措施

(一)加強基礎數據平台建設

以人口基礎數據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為切入點,逐步整合各職能部門相關人口、空間地理基礎數據資源,完善並建立各職能部門業務套用系統,實現資源共享。

1、完善並建立人口相關職能部門業務套用系統。在人口基礎數據交換與共享平台的基礎上,完善勞動管理信息系統和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全區教育師生人員信息管理系統、整合併建立計畫生育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

2、完善並建立空間地理相關職能部門業務套用系統。在全區空間地理基礎數據交換與共享平台的基礎上,完善城市管理相關職能部門空間地理基礎數據的套用系統建設;整合區規劃局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建立全區統一“空間地理基礎資料庫”,通過交換與共享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二)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資源整合主要包括網路資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兩部分。

1、在區電子政務綜合傳輸網路的基礎上,整合視頻監控(公安、城管)、公共衛生、新農合、城管、應急等網路資源,實現網路資源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門與區直部門的網路整合,加大組織協調力度,積極爭取網路互聯與資源共享。

2、隨著我區黨政機關及部門的信息化套用進程不斷加快,以“平戰結合、綜合利用”為原則,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揮平台、城市管理平台、應急聯動指揮平台、國防動員指揮平台和電子政務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證資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複建設。

(三)強化安全管理

加強政務網(區域網路與外網)的網路審計、入侵檢測,強化業務數據的安全統一存儲備份。在日常維護中,加強電子政務系統網路日常巡查與檢測,做到主動發現,及時處理,確保系統網路安全、穩定、通暢。

(四)抓緊信息化幹部培訓

從“人員管理與制度建設”入手,加強對各部門網管員、信息員的管理,並建立系統、網路運行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規範管理。強化機關各部門人員的信息化技能培訓,加大信息化知識、計算機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力度,努力建立一支信息化技能水平高的隊伍。

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信息化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摘要:本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等調研方法,對浛洸農業信息化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該區農業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概括總結,以期為該地區農業信息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促進浛洸農業信息化建設。

關鍵字:農業信息化

一、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三農” 問題尤為重要。黨在xx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在xx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全面闡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最佳化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要走機械化、產業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世界在信息化,農業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黨的xx大明確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並把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農業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關於農業信息化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農業信息化的量化指標尚未確定,對於農業信息化的涵義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發展的時期。但普遍認為,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套用,通過信息網路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線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XX)將農業信息化定義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

雖然目前還不能就農業信息化的概念達成共識,但是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現,農業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信息和知識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業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2)農業信息化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套用的過程;(3)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農業基礎設施信息化,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

近年來,隨著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農業信息化的新術語相繼出現,為農業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農業、信息農業、精準農業、電腦農業、數鴻溝等概念。

三、浛洸農業信息化開展現狀調查及分析

1、調研背景和目的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緊貼“三農”實際,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強化信息為農服務,必須堅持邊建設、邊套用、邊服務,紮實有序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英德市浛洸鎮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具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該鎮農業、工業發展並駕齊驅,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蔬菜、水果為主,工業以水電、製衣、甘蔗化工、秸項目、等為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蠶桑、豐產林、筍竹、甘蔗等農業產業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地,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說。

對於這樣一個千年古鎮,我們此次調研就是要對英德市浛洸鎮的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展開調研,具體調研當地網路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開展情況,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路信息等情況,並做出我們的反饋和建議,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服務農業信息化。

2、調研概況

(1)調研對象:廣東省信息產業廳、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鎮政府農藥店,

菜市場,電腦城,浛洸一中周邊農村的養殖戶、種植戶(蠶桑基地,沙糖桔園等)以及散戶。

(2)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主要採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這兩種調研方法。本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問卷編制了13道題,其中單選8道,多選5道。數據採用電腦軟體excel處理。訪談人數 7人 ,採用筆記及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的內容。

(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根據農業信息化開展的步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研:

a.硬體設施:調查當地網路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有線電視普及情況;b.服務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手機簡訊服務開展情況;c.村民信息化意識:調研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路信息的情況。

3、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硬體設施

圖1 村莊網路鋪設情況

在訪談中筆者得知,英德市對浛洸鎮有硬體設施的資金投入,但鑒於當地地區實際情況,出現兩種局面:鎮區硬體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農村則將資金套用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上,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良好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

圖1的數據是從被調查者中得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浛洸鎮大部分的村莊是沒有鋪設網路的。而從某村的支書口中得知,他們村的網路也是剛剛建好的。

圖2 村民電腦配置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目前該鎮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電腦,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還沒有電腦,由此看出,該鎮的電腦普及率不高。

圖3 村民使用電腦的情況

從圖3得出,在擁有電腦的村民家庭中,電腦的主要使用者是他們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電腦的頻率比較低,其原因是農民不懂相關的電腦操作技術。而雖然有部分農民懂得使用電腦,但是主要用來娛樂或是看新聞,只有10%的農戶會用於獲取農業信息,由此可知,農民的農業信息化意識還比較低。筆者從訪談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電視也很少關注農業信息,更何況是沒有電腦呢。

(二)、服務平台

圖4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大篷車”服務平台

從圖4得出,絕大部分的農民從來沒有了解過信息大篷車,由此說明雖然信息大篷車深入農村開展活動,但是宣傳力度還不夠。也可能是,村民忙於自身的農活,並沒有這種意識去了解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點信息對他們的農業生產會有好處。雖然有部分的村民聽過“信息大篷車”,但是也只是聽過而已,在後面問到“信息大篷車”來過幾次時,沒有人答得上來。而對於“信息大篷車”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務,在所被調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圖5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

圖5顯示,85.40%的農民並沒有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由此可見,“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的宣傳力度不夠,並沒有在農民群體中形成效應。

圖6 “信息直通車”提供的服務

圖6顯示,信息直通車在提供服務的內容方面主要是有關的農業科技信息,在提供產品銷售途徑等方面略顯不夠。採訪中,筆者了解到,浛洸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不了解電腦最基本的操作,例如:開關電腦。這方面也是與浛洸鎮村民電腦的擁有量有關。

(三)、村民信息化意識

圖7 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

從圖7可以看出,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線電視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鄉親們互相傳達這種途徑占15%,圖書報刊雜誌占11.7%,別人示範占13.3%。村政府宣傳占8.3%,而選項其他占了15%,從問卷中了解到主要是農科站、技術站。以上這些是比較傳統取得農業信息的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通信用到了農業信息方面,從圖中得知,這種途徑也占到了14.7%,從中反映出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此外,圖中顯示沒有獲取信息途徑的村民還有存在,占0.3%。從採訪中,筆者得知的確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鎖型的,對外界不聞不問,只管自己的農活,問及他原因,他則說外面的世界太亂了。

而有些村民選擇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來源是公司,他們只負責養,價格技術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傳達。

圖8 鎮上有無農業信息培訓中心

圖8顯示村民對鎮上的農業信息培訓中心不了解,73%的被調查者中不知道有農業信息培訓中心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對這方面的意識比較淡薄。筆者從訪談某村的一位村支書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術培訓的,村委或居委向農民宣傳什麼時候有培訓活動,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參加的人比較少,村民沒什麼興趣去聽,即使是給他們發補助,他們也不願意去聽。支書還說,村民不想參加的原因是村民沒什麼文化,學不進去,現場指導會比較好點。村民對農業信息方面的意識還是很不足的,而這種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來,普及義務教育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是很至關重要的。

圖9 村民參加農業信息方面培訓的情況

從圖9可以得知,被調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農業信息方面的培訓。上面已經提到,參加農業信息培訓的村民所占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農民的意識不夠,另一方面則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夠,在被調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國小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圖10 村民對農業信息的需求

從圖10可以看出浛洸鎮村民對農業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對於天氣預報方面的信息居高,占了24.19%,說明村民比較關注天氣方面的信息。而農產品價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占了20.97%,看來價格還是很受村民關注的。從圖中,還可以看到被調查者當中有9.68%的村民希望獲得外出務工的信息,可知這些村民有放棄務農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莊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場不樂觀。筆者在訪談中獲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種植,只是盲目地去種植,這樣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災,有時一年下來成本回收不了。

四、結論與建議:

農業信息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工程,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乃至整個農村發展有重要意義。鑒於目前英德市浛洸鎮農業信息化各方面較為落後的情況,為幫助浛洸鎮加強當地人的農業信息化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們儘自己有限的能力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硬體設施

硬體環境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有了最基本的設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開展。針對電腦擁有量低的特點,建議各村委免費為村民鋪設網路,免費開放公用電腦,並讓專業技術人員教予村民最基本的電腦操作。

2、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平台的宣傳力度

鑒於村民對於農業信息化的一些服務平台不是很了解,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我們給予的建議是村委幹部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廣播、走訪村民、派發宣傳單等方式,讓村民了解相關的信息,同時也可在村務公告欄里貼上最新的農業資訊。

3、開展農業信息培訓,提高農民信息化意識

村民信息化意識不高,是阻礙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關的農業、種養業諮詢公司應多給農民組織一些專業培訓、發放農業種植小冊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爭取逐步轉變農民那種“靠天種養,靠自己摸索”的傳統觀念。

4、提高村民的基礎文化水平

據筆者了解,浛洸的大部分種養業專業戶是文盲。識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資訊的溝通。所以,政府應該進一步地提高整個鎮的教育教學水平,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完善我們的教育事業,以教育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

5、鼓勵青年一代加入農業生產中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的農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們在幾十年的種植活動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種植方式,很難接受新鮮的資訊,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棄農業生產,選擇外出務工。其實,青年一代的知識水平高,掌握了相關的技能,應該鼓勵其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中,讓本地的農業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規模化。

以上只是我們對於此次調研所反應的一些情況的建議,望能給予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有所幫助。

五、結束語

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是僅僅靠硬體的建設,服務平台的建設就能發展起來的,更重要的還是人們對農業信息化的意識。如果人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即使硬體服務平台建設得再好,還是利用不起來。農業信息化的完善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俞守華,區晶瑩,易雅馨,劉華. 廣州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 農業網路信息,XX,(5).

[2] 葉賽,俞守華,談大軍,鄧繼忠. 廣東省農業信息化問題探討[j]. 農業網路信息,XX,(4).

[3] 石達祺.上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XX,14.

船舶業和信息化調研報告
信息化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船舶產業已成為我市增加財政收入、吸納人員就業、延伸上下游產業、帶動服務業發展和促進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修造船管理模式的轉變,特別是數化造船的趨勢,對船舶產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在船舶行業的推廣與我市船舶產業發展的速度並不協調,全市在套用現代造船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企業還不多,直接影響我市船舶產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如何充分依託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與船舶產業融合,提高產業效能,打造中國一流的現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市船舶產業信息化現狀

XX年,全市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32.4億元,同比增長35.5%,占全省55%。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為365萬載重噸,占全省48.8%,占全國份額8.4%;新接訂單914萬載重噸,占全省88.3%,占全國份額35.2%。船舶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信息化工作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信息化總體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在信息化資金投入方面,據抽樣調查(下同),船舶企業信息化投入覆蓋率達到100%。不論企業性質為私營還是國有控股,還是企業規模大小,每家企業都對信息化套用投入資金,其中XX年信息化投入最多為揚帆集團,達到380萬。

在組織、人員保證方面,中型以上企業都設立了信息化專業部門,小型企業有負責信息化專職人員。在設立了信息化專業部門企業中,由副總以上級別的領導分管信息化工作。

在信息化基礎設備方面,所有企業計算機普及率為100%,在涉及企業核心部門和崗位都配置和使用計算機,internet接入率為100%,大中型企業為100m接入,小型企業為2-10m接入。

在軟體工具或獨立軟體套用方面,主要強調個人能力或局部能力的提升,典型的如cad套用、物資管理系統或者財務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在大部分企業已經推廣套用,完成了從最早的二維設計到三維設計之間的轉換,一些大企業已將其作為標準配置。

在企業級系統套用方面,pdm(產品數據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或者erp(企業資源計畫)等企業級管理系統,已在宏洲船舶修造、龍山船廠等一些較大的船廠開始套用。

船舶修造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了企業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如揚帆、歐華已開始套用精度放樣等信息技術實施精度造船,造船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48天,實現大部分段無餘量製作,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二、市船舶產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市船舶產業信息化有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包括:

1、企業設計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之間聯繫不夠緊密。大部分船舶企業數化設計與數化管理的集成度較弱,在數化設計階段產生的大量有效信息目前一般都不能高效地自動導入後續的管理系統,造成後續管理系統因為缺乏及時、準確的設計數據源,而無法發揮更強的管理效果。由於對信息化整體架構考慮不足,因此企業間、企業內、系統間不能有效地協同工作,不能快速地、柔性應對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的變化需求。

2、成本管理較為粗放。目前船舶行業在成本設計、統計、監控、分析方面的管理較為粗放,沒有精確地即時反應船舶產品的實際發生成本。企業仍然處於追趕日韓先進造船企業的階段,整個造船管理模式還在不斷變革、改進和提高,還沒有形成比較規範和標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體制,無法完全照搬國外經驗和現成軟體,這也是管理信息化實現過程中的難點。

3、缺乏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雖然大多數船舶企業都在積極實施與套用信息化,但各企業仍處於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可以參考和借鑑,不能做到行業間的互相配合與促進。各企業往往過於強調各自的特性,無法統一口徑。

4、自主創新不足。目前我市套用於船舶產品設計和管理的大型核心軟體基本是以引進國外系統為主,缺乏自主創新,不但購置價格昂貴,而且維護升級費用也很高。如揚帆集團購置國外設計軟體、erp系統、三維管系方案系統化了1000多萬人民幣,而且系統還需不斷升級付費。

5、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信息化人才緊缺,從事核心技術研究開發、軟體開發和系統集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服務的人才嚴重不足。全民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有待提高。市內高校數量少,尚未形成產、學、研結合培養信息化人才的有效機制。

三、市推進船舶產業和信息化融合的對策措施

1、套用數化設計技術,實現船舶產品綠色設計。通過船舶產品數化系統的開發和套用,在完善數化設計系統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船舶產品數化設計的深度和廣度,在計算機中建立船舶產品全數化信息模型,使各階段、各專業的設計作業能在同一資料庫中進行,最佳化各個設計環節,減少產品生產的往復過程,提高整個製造系統的資源利用率,降低廢品率,節約資源。同時在設計中還應綜合考慮產品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製造環境設計、工藝設計、回收處理設計等各個方面。

2、套用計算機虛擬現實和仿真技術,實現船舶產品綠色製造。通過開展虛擬製造技術、仿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研究,建立船舶產品虛擬製造的裝配系統和套用環境,研究與開發船舶產品裝配可行性校驗、產品建造工藝編制及可行性校驗、產品運行維護功能性校驗、產品艙段及整船的虛擬裝配和漫遊、cad實體數據的轉換接口等技術,實現船舶三維cad模型在虛擬製造系統中的動態再現和漫遊性檢查,使船東、設計師和建造師能夠較早地在虛擬環境下對船舶設計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分段/總段的整體吊裝、設備、裝備的系統模組安裝等生產過程的可裝配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進行虛擬仿真,檢查船舶設計和工藝的合理性,從而最佳化船舶製造模型,預測產品的可製造性,避免產品裝配、安裝過程中的干涉,減少船塢/船台、碼頭施工過程中的返工。

3、套用船舶產品數據管理技術,提高信息資源的集成套用。通過對船舶產品數據管理技術的研究,套用船舶產品工作流管理、任務流管理、產品結構配置、數據與文檔管理、設計變更與版本管理、產品bom管理、與cax的接口等技術,構建企業級的船舶產品數據管理平台,根據船舶產品設計和建造的特殊性,在不同階段按不同的組織方式(系統、托盤等)管理設計資源,實現與cax系統的信息集成,對各設計階段產生的船體bom、舾裝bom、塗裝bom等加工和工藝信息進行統一動態管理,為設計、製造和管理一體化及時提供正確的信息,實現船舶產品數據的有效集成和管理。

4、套用資源配置最佳化技術,提高造船企業製造資源配置管理水平

突破造船企業資源利用率低,生產變動因素多,殼、舾、塗一體化製造的計畫管理難度大等難點,通過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造船企業製造資源配置管理系統,在保證船舶產品開工、上船台/船塢、下水、交船的四大節點下,以計畫為導向的造船企業勞動力負荷、製造場地設備資源負荷s曲線為基礎,依據產品動態bom表、船台/塢搭載網路圖,以及人力、設備、場地等能力,編制生產技術準備計畫、造船大/中日程計畫,各級月度、周計畫及其負荷計畫、托盤集配計畫等,實現船舶建造空間上分道、時間上有序,使造船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協調從以現場調度型為主的模式提高到網路計畫型管理模式,提高造船企業製造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

5、套用供應鏈技術,提高造船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能實現設計、採購、配送、製造並行模式的造船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對造船企業中物流的各個環節實行合理有效的計畫、組織、控制和調整,提高造船企業的經營決策和電子商務技術水平,採用條形碼技術,實現材料和設備等船舶製造物資全過程跟蹤、控制和管理,變二次領料為一次配送,使造船企業由傳統的領料型生產轉變為配料型生產,建立按流通量控制的生產物資管理與集配體系,實現造船製造物流的通暢性、準時性和為生產現場服務的高效性。

6、套用造船產品成本管理技術,加強成本管理控制。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造船企業成本管理系統,建立一個快速、合理的目標成本分解和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建立船舶產品成本項目庫,對設計、採購、製造過程中工、料、費的目標成本進行分解,並套用有效的核算手段,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變事後核算為事先控制,實現從目標、控制到核算的全過程成本管理,提高造船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7、套用信息集成技術,實現造船企業設計、製造和管理一體化。加強船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設計院所、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整合,大力推進設計、製造和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通過異地協同網路等先進技術,達到信息流、物流和價值流的高度集成,逐步實現區域性設計、製造和管理信息的數化無縫連線,有計畫、有步驟地逐步建立起面向整個造船過程的信息集成系統,實現設計、製造和管理的一體化以及殼、舾、塗一體化。

8、完善船舶產業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化社會服務體系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船舶產業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在重點園區和船舶骨幹企業建立船舶產業信息技術研發中心。加強面向船舶行業的區域性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機構建設,加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船舶企業在科研開發、人才培養、技術支撐、信息交流和投融資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邀請全國範圍內該行業信息化專業知名人事和主要船舶行業信息化負責人組成專家委員會,我市船舶行業信息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議,對我市信息化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編制並發布市船舶行業信息化發展年度諮詢(評價)報告;對國內外船舶行業信息化問題進行跟蹤和超前性研究,為我市船舶行業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和船舶行業信息產業發展項目提供決策諮詢和評估服務。

9、加大財政政策支持。

設立船舶企業信息化建設專項技改或補助資金的資金,並給予相關稅收、產業優惠政策。同時,為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爭創品牌效益,占領標準制高點,與國家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溝通,爭取籌建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檢測中心等。

10、加快培育船舶產業信息化人才。構築信息化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實施全球化人才戰略,積極引進國內外學有所成的信息技術人才來創業,形成支持船舶產業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出台留住人才、集聚人才的政策,最佳化充分發揮信息化人才作用的環境。建立信息化人才激勵機制,鼓勵知識、技術和才能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加強對高中級管理人員、it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的培訓,努力形成一支複合型的船舶產業信息化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隊伍。

畜牧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信息化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以今天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信息化浪潮又將人們推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對國際化的競爭,迫切地要求我們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現有的畜牧業,全面推進畜牧業信息化是提高畜牧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及通信技術,把畜牧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到用戶手中,實現畜牧生產、管理、畜產品行銷網路化,加速傳統畜牧業的改造和升級,大幅度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

什麼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為全面提高畜牧業經濟運行效率、畜牧業勞動生產率、畜牧企業競爭力,在畜牧生產、管理、經營各領域不斷推廣和套用電腦、通信、網路等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智慧型技術的動態發展過程。在整個畜牧信息化建設中,硬體(電腦、網路等設備)是基礎,軟體(辦公軟體、各種套用軟體)是條件,信息資源(資料、訊息的收集過程)則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畜牧信息資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給用戶的有效資源嚴重不足;畜牧信息技術成果套用程度低,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現代化的發展,這也正是當前實施畜牧業信息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畜牧業網路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重複建設、小而散,而真正能為用戶提供有效信息、訪問價值大的網站並不多。畜產品市場動盪不定,需求與供應之間,始終處於周期性的波動之中,經常出現“買難”、“賣難”的現象。

建立畜牧信息資源資料庫,完善網路建設

資料庫是指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數據集合,內容豐富、真實有效的信息資源是畜牧業信息技術的關鍵。根據不同用戶對信息需求多樣化的實際,加強信息採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個真實準確、及時有效的信息資料庫。例如,美國建立了畜牧信息資料庫系統,包括飼料、活畜和畜產品的價格、銷售、庫存、運輸和進出口等很多動態信息,同時將信息及時地向網路傳送,全國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學、企業、飼料廠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到這些數據,以進行市場預測和生產決策。轉變了政府職能,避免了生產的盲目性。

同時加速推進畜牧信息網路工程的建設,加強標準和技術平台的建設,建立統一的網路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為樞紐,上聯農業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縣鄉的畜牧信息網路體系,並使畜牧信息網路與畜牧業龍頭企業、全國各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養殖大戶及畜牧業科研機構實現計算機聯網。

完善畜牧信息網路建設,首先要加強畜牧信息員隊伍的建設,開展畜牧信息員培訓,拓寬信息渠道,推廣信息來源,搞好信息採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靈活的畜牧信息採集、整理、發布隊伍;其次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網站中的欄目,增加一些對用戶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欄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場動態”等信息;最後,要加大網站的宣傳、推廣、普及,農民養殖戶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體,必須使他們學會在網上獲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網站上的信息真正用於生產實際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也是建立網站的最終目的。

畜牧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積極推進畜牧信息化的發展,是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採用信息技術可使飼養戶了解市場信息,產銷結合,使需求與供應之間保持平衡,避免出現“買難”、“賣難”的現象,同時也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加強服務,必須採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最佳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引導生產,開拓市場,搞活流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只有依靠最先進的信息網路技術手段改造現有的產業,才能使之適應國際經濟大環境,並融入其中參與競爭。

查看更多:
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題調研報告
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船舶業和信息化調研報告
城市信息化調查(上篇)
2016關於農村網路、信息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農業信息化行動方案的調查研究
建設局系統信息化調研報告
運用信息化技術加強青年工作的研究
關於**等五個子公司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