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人民法院經費保障問題

隨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確定,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專門審判機關,行使獨立審判職能是人民法院實現司法公正的一項重要組成部份,而要實現獨立審判,離不開充足的經費保障,司法經費是保證審判工作正常進行的必要物質條件。而現行的經費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整體推進,並成為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泛濫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有關情況表明,相當數量的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和老少邊窮地區的法院,由於經費困難連工資都無法發放。由於經費困難,一些法院審判工作所需經費無法保障,一些法院幹部的差旅費、醫療費長期得不到及時報銷。一些法院的辦公條件極差,審判法庭更無法滿足正常審判工作的開展。許多基層法院反映,最高法院或高級法院下撥的專項經費常常被地方財政截留,甚至截留後也不告知法院。經濟發達地區財政比較寬裕,法院物質裝備搞得比較好,但欠發達地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經費困難,物質保障不力,嚴重製約審判工作的發展。因此,探討人民法院在新時期條件下的財務保障制度有著重要意義。

一、人民法院經費的主要來源及缺陷

1、地方財政。主要是依靠各級政府財政的撥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訴訟費作為補助經費,這是法院經費的最主要來源。目前我國財政對於法院收入的訴訟費,實行“收支兩條線”,即法院收繳的訴訟費全額上繳給財政專戶,財政統籌後再以預算外資金的形式,根據其經濟實力與法院的開支預算報告決定撥款數額的多少。依靠當地財政部門供給,是基層法院業務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但法院經費的分配和劃撥權由地方財政獨攬,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劃撥的隨意性很大,何時劃撥、劃撥多少,完全受制於財政部門,而且審批程式也繁鎖,造成經費核撥不及時,經費保障率極不穩定,財政撥款主要是人員經費,每月開支了正常的工資、社會保障費和規定的福利費後所剩無幾。同時,不同地區的法院得到的財政撥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經費相對有餘,有的法院經費缺口很大。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的法院,訴訟費收入多,經費相對較充足,基礎設施建設,硬、軟體建設相對也較先進。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法院,訴訟費收入少,財政困難,得到的經費也相對不足,人員經費尚無法保證,更何況辦案經費和建設資金?即使富裕地區法院,經費完全仰仗地方財政,司法天平也難免向地方利益傾斜。司法的地方保護主義屢禁不止就不奇怪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早在3年前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法院經費不足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物質裝備十分落後,嚴重影響了審判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法官隊伍的穩定”。經費缺乏,已成為困擾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一個難題。

2、上級法院補助收入。上級法院通過財政專戶核拔,用於統一購置轄區內法院系統必需的業務設備和補助貧困地區法院業務經費。雖然實行這樣的制度,但法院系統(特別是基層法院)必需的業務設備購置仍處於落後水平,跟不上法院工作的需要。此外,補助貧困地區法院業務經費的工作尚不能盡如人意,上級法院利用各地統籌的經費,對落後地區法院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物質裝備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大。相反,投入中級以上法院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質裝備建設的資金比例遠比投入到基層法院的大得多,因此,上下級法院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質裝備建設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而中級法院的設定在一個省來說,數量不多,就廣西而言才16箇中院,而基層法院的設定為111個。作為中級法院來說,無論從人員還是案件的數量對比,在基層法院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所投入的資金數量總和卻大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