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調研報告3篇

調查形式:於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 spss10.0軟體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了解與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么,這裡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裡,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大學生暑假園區發展歷程和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2024年暑假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園區建設促進工業布局界域化,可以使大量資本、人力、物力在既定區域內集中投入,是迅速推動生產要素集聚、提升產業層次的有效措施,也是實現資源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回顧近幾年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越來越直接表現為經濟發展平台之間的競爭和招商載體之間的競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對於資源最佳化配置、產業合理布局、做大經濟總量、提升地區形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沿江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區各級工業園區以規劃為先導,狠抓基礎設施投入和項目推進,園區經濟按照區委提出的"一帶二區三大板塊"的生產力布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下面就全區工業園區的發展和現狀加以淺析,並提出對策及措施。

一、園區發展歷程和現狀

(一)、鄉鎮工業園區起步較早發展緩慢

區鄉鎮工業園區建設始於""期間,在全市乃至全省屬於啟動較早的地區。從九二年起各鄉鎮因地制宜,形成了多種發展模式,相繼開發建設了、、馬群三個工業園區。如:當時的鎮是以本地特色產業為基礎,創建了國際建材工業園;工業園則摒棄"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舊模式,開闢荒山,形成一個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當時鄉鎮雖意識到工業園區是新生事物,但還沒有完全從戰略上充分認識建設工業園區的深遠意義,工業園區建設缺少全區統一領導,基本上是鄉鎮自主開發,由於經濟基礎薄弱,且投入有限,基礎設施落後,所以至""末,全區工業園區總體上處於"休眠"狀態,並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

(二)、園區現狀與特點

我區在制定""計畫的過程中,認真分析總結園區經濟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結合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從發展經濟的戰略角度,提出了"依託園區經濟,實現本區工業的二次創業"的口號,對全區各園區的建設規劃再次進行了細化,明確了園區的功能定位,各級黨委、政府把園區建設工作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今年區委、區政府又提出了"一個中心、二個市場、三個分園、四個重點園區"的發展思路,將全區工業園區建設推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企業布局趨向集中。

預計至今年底,全區7個工業園區(4個重點園區、3個分園)規劃總面積達48.64平方公里,累計完成開發面積7.8平方公里,完成總投入16.8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7.55億元,項目投入9.31億元;入園企業148家,其中外向型企業39家,總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6家。

2、投入不斷加大,園區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預計至今年底,全區各園區共完成投資9.82億元,占全區工業投資總量的89.98%,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其中基礎設施投入4.95億元,同比增長229%,項目投入4.87億元,同比增長186%。預計實現工業產值14.73億元,現價增加值3.15億元,利稅1.41億元,占全區工業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2.84%、23.83%、26.29%;分別同比增長21.16%、24.71%、27.54%。

3、園區規劃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

各工業園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依據功能定位,吸納項目,集聚產業,逐步形成了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產業凸現的園區開發局面。馬群科技園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園區以海陵藥業、金龍軟體等科技型項目為核心,規劃發展it信息和生物藥業等高科技產業;邁皋橋創業園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園區以7425廠、新恒基管業等項目為核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都市型工業企業;規劃面積為14.77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是我區唯一一家在園區規劃範圍內有深水岸線的工業園區,搶抓沿江開發先機,規劃引進石油化工、港口物流、冶金、建材、機械製造等用水量大、運輸量大、吞吐量大的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13.77平方公里,也依據當地基礎特色產業,把規劃入園項目定位於新型建材、精細化工、機械加工、紡織服裝以及不鏽鋼深加工等產業,使我區工業園區在內涵和功能定位上都有了質的提升,進一步增強了園區載體招商的吸引力。

4、園區投資環境日趨最佳化,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一是在我區現有園區硬環境建設中,絕大多數園區所在街鎮都是按照"先當債主、再當財主"的方式開展園區建設,投入了大量的前期啟動資金,拉框架、出形象,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來資金,進行園區初期開發。目前多數園區達到了"五通一平"的要求。二是隨著園區建設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各街鎮對園區的管理與服務手段趨向成熟,成立了園區管理辦公室,區領導牽頭各重點園區,街鎮領導掛抱重點項目,為入園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全區園區軟環境建設夯實基礎。三是由於入園企業在基礎實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共享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建設和運作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入園企業中,個體私營經濟和外來投資項目占到總數的80%以上,這些企業經營機制靈活,產銷銜接緊密,經濟效益明顯。

5、加大政策扶持,園區競爭力不斷提升。

我區各園區以國家巨觀經濟政策為導向,以市級重點鄉鎮園區優惠政策為依據,根據本區實際,放大政策效應,制定了各自的園區優惠政策,主要是規費減讓、資金扶持和貸款貼息等,不斷完善招商引資的軟硬環境。年,我區出台了加快園區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明確街鎮自籌資金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由區財政按投入資金的10%給予補貼;貸款300萬元以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由區財政補貼3年利息;街鎮之間引薦項目入園的,其引薦項目實現的稅收按3:7分成,完成的經濟考核指標也按3:7分成等。這些政策有力地撬動園區的開發,大大地加快了園區建設的步伐,不斷提高了園區的競爭力。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區發展的優勢在園區,加快發展的潛力也在園區,園區興,則全區經濟興,沒有園區平台做支撐的競爭,是沒有生機和活力的競爭。當前沿江開發面臨著國際資本大量湧入,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園區投入是第一拉動力,園區開發是第一制高點。所以我們在搶占沿江開發先機,加大園區投入時,也應看到本區在園區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

1、"飢不擇食"仍是目前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有的街鎮受到形象進度的壓力,對進園項目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進行質量把關,在入園項目上缺少篩選、審核和評估程式,存在著"裝進籃子就是菜"現象,一方面一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產業滯後的企業搬不出;另一方面將工藝相對落後、有污染的企業,以及低水平重複建設的項目入駐園區,影響了園區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政策可操作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的快速發展。雖然市委、市政府對市重點園區建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管理方式方法滯後於園區發展實際,可操作性不強。園區控制性詳規以及項目個案具體的審批許可權均仍掌握在上級主管部門,導致行政效率下降。特別是優惠政策實施周期太長,操作程式複雜,集中表現在用地方面享受市級重點園區的優惠政策手續繁瑣,影響了項目的順利推進,政策窪地的優勢不能充分顯現。

3、投資主體單一,形象進度不快。我區園區基礎設施投資是由區、街鎮兩級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籌措資金程度不高,投資主體單一,投入不足,僅限於有限的財力和自籌資金,園區開發資金瓶頸制約突出,導致投資強度和開發速度遠遠跟不上項目入駐要求,影響了園區形象進度。

4、項目開工率不高,投入強度較低。今年一至三季度,全區進園區的簽發照內聯項目159個,開工93個;簽發照外資項目18個,開工9個。但這些項目單體不大,缺乏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旗艦和龍頭項目,稀缺的園區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而且部分項目成熟度低或項目推進力度不夠,導致項目開工率低,形成了目前投入強度相對較低的園區開發局面。

5、園區招商成本居高不下。由於區域間招商引資競爭激烈,為了吸引好項目、大項目,競相採取土地優惠辦法,各園區往往要對較高的徵用土地價格採取補貼,加重了園區建設的負擔;同時園區之間為爭搶好企業、大項目,經常拼比"優惠",使園區的建設成本進一步增大,制約了工業園區良性滾動開發機制的形成。

三、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沿江開發的總體趨勢、功能區劃、產業定位和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為實現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要圍繞重點,突出難點,進一步加大園區的聯動開發力度、項目推進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提高園區的檔次和規模,使工業園區真正成為我區沿江大開發中的增長極,為推進"富民強區"、實現"兩個率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健全機制,構建科學的園區運作模式。

為確保各級工業園區快拉框架、快出形象,增創招商載體的新優勢,在強化對工業園區領導,加大"行政推動"的外部力度的同時,要建立健全園區開發和項目推進的內在機制,探索園區發展的有效運作方式,儘快走上符合市場機制要求的公司化管理軌道。當務之急,規範現有園區建設開發公司運作模式,使之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的主體和法人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我積累的企業,變政府行為為企業行為,同時建立科學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要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實施獨立的會計核算,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園區開發公司的內在活力,才能用市場化運作的方法籌措資金,增強園區投入強度,才能規避園區開發的短視和無序行為。增強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完善規劃,提高園區建設檔次。

一是各工業園區制訂規劃時應切合本地區實際,工業園區的近期、中期和長期建設規劃,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規劃要符合市政府有關政策和區級規劃,切實保證其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做到定位起點高、質量標準高,具有以人為本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尤其對地處沿江地帶且土地資源多、發展空間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要認真做好中長期建設規劃工作。二是圍繞"一帶二區三大板塊"的生產力布局,接轉開發區、大學城、龍潭港的輻射,進一步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把開發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對馬群科技園這個啟動較早的園區,在高起點、大手筆規劃,高標準高層次推進的同時,吸納高科技項目,延伸高科技產業鏈,推動高科技產業集聚,儘快形成高科技產業集群。三是注意規劃的有機銜接,認真實施"一個中心、二個市場、三個分園、四個重點園區"的方略。充分發揮金港創業中心的科技產業集聚和孵化功能,帶動各級園區珠聯璧合、聯動發展。通過城北市場群和仙堯市場帶建設,既加快我區城市化進程,又為馬群科技園、邁皋橋創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等四大園區提供強大的信息、科技和人才支撐。四是組織實施規劃,嚴格落實規劃,園區要按照既定的產業規劃吸納項目,樹立強烈的科學規劃就是生產力的意識,決不能貪一時之小利而做影響長遠發展的事情。

(三)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做優發展平台。

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郊縣經濟發展的意見》,二十條意見,條條是富礦,為我市郊縣經濟的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區要以此為契機,積極行動起來,搶抓政策先機,把優惠的政策貫徹落實到園區建設上來。一是在政策扶持上應積極對上多做工作,爭取目前的市級園區優惠政策讓東部享受,同時不斷爭取享受省乃至國家級等更高級別的園區政策優惠。二是在工業園區建設資金籌措方式上,要由"面向區長轉向面向市場",由單一的兩級或三級財政投資為輔、適度舉債、市場融資、吸引社會資金投資並舉的方式轉變,形成多元投入的新格局,不斷給園區加快建設輸入"血液"。三是放大政策效應,用好用活用足各項園區政策,尤其是財政貼息扶持政策,明確配套資金的比例,以此來撬動園區開發的大投入。

(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強產業集聚功能。

一是高標準搞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做優,努力做到設施配套,功能齊備,為園區集約化生產提供一流的共享水平;二是抓好進園區項目的投產顯效,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對入園的企業,在項目建設、技改投入以及生產經營上提供必要的資金貸款擔保服務,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三是明確園區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工業園大力發展耗水量大、耗電量大、運輸量大的,以重加工業及物流業為主的臨江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其電力、氣源、道路等基礎設施優勢,著重發展紡織、新型建材、精細化工、電子等能夠增加稅收、擴大就業的項目;邁皋橋創業園包括燕子磯集中區重點發展輕工、紡織等無污染的都市樓宇工業;馬群科技園積極培育it、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科技產業,逐步形成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特色鮮明、產業凸現的園區開發新格局。

(五)突出招商引資,提高園區投入強度。

園區的發展,關鍵要靠項目支撐,特別是旗艦型項目和龍頭型項目落地生根,唯有這樣才能擴大園區的發展規模,體現園區的品味檔次,提升園區的總體形象。一是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招引項目上,明確有針對性、有目標、有重點的招商思路。在園區推介宣傳上,要突出園區特色和園區優勢;在招商內容上,要突出沿江開發招商和載體招商;在投資主體上,要突出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在項目推進上,要突出環保評價和安全評價,以此保證入園項目的質量,拒環保敏感型和資源消耗型項目於園外。二是在吸納高科技含量、資本密集項目的同時,各工業園區也要因地制宜,引入一些勞動密集型項目,解決因拆遷而失去土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從而安置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緩解我區就業壓力,收到"穩定園區周邊社會環境"和"富民強農"的雙重效果。三是增強投入強度,提高產出密度,突出對入園企業數、註冊資本到帳數、生地轉熟地數、用電量和稅收等5大指標的考核,全面拉開園區框架,進一步提升園區形象。

(六)節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在做大我區工業經濟載體同時,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土地政策,注重節約不可再生的寶貴土地資源,對入園企業占用土地嚴格把關,本著節約的原則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對項目用地和單位產出的捆綁考核。二是建議引入土地產出率指標,以此強調工業園區的集約化開發建設,整合所在園區的資源優勢,提高投入產出比,實施差別競爭,縮短開發期,儘快進入"產出期",努力使園區經濟利益最大化。三是提高項目開工率,在契約約定期內未能及時開工的項目,限期退讓土地並賠償土地占用損失,遏制借項目之名行圈地之實的行為。

(七)發揮兩個優勢,構築資源共享平台。

一是進一步分析、、所具有的發展優勢,並認真利用好、整合好、發揮好。各園區應依託開發區和校區,主動接受其輻射,強化對其大項目的產業連結,吸收消化其科技成果,適應沿江大開發的要求,不斷提升工業園區建設的層次和規模。二是充分發揮"三區聯動"體制優勢,構建"三區"重點項目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促進園區建設,加速全區經濟發展。三是抓住經濟技術開發區榮升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封關運營和沿江開發的機遇,積極延伸開發區企業產業鏈,加速啟動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此為載體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爭取把其建設成為與開發區相配套的新型工業園區,使之成為全區最重要的經濟成長點和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暑假實踐關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2024年暑假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省沿江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城市發展的南延東進,尤其是產業布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逐步深化,區已經成為我市沿江大開發的主要戰場和產業布局調整的重點地區,區正面臨著實現經濟發展提檔升級、二次騰飛的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搶抓機遇、科學謀劃、強力推進作為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外向型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圍繞這一課題,近期我們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從總體態勢看: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目標,克難求進,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了外向型經濟三年連續倍增。特別是去年以來,在巨觀經濟環境偏緊的客觀條件下,進一步突出外向型經濟的龍頭地位,全面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項目承載能力;全面加強綜合協調服務工作,推進重大外資項目;全面加強對外向型經濟的考核管理獎勵,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及服務工作,捕捉高質量的項目信息,外向型經濟繼續保持好的發展勢頭。年全區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34家,增資項目13個,實現契約利用外資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100萬美元;直接出口創匯完成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對外勞務營業額完成190萬美元,同比增長22.58%。外資企業已成為促進我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區政府也連續四年被市政府授予"外向型經濟優勝單位"。

從具體因素分析:我們採取從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抽樣調查的方法,先後召開兩場座談會(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和從事招商引資工作街道分管領導座談會),向比較有規模的駐區三資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並走訪了部分三資企業。從企業發展狀況、投資環境、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競爭環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我區招商引資工作的建議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1、外向型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調查發現,約70%以上的外向型企業都處於盈利狀態,但也有個別企業因產品行銷或內部管理等問題,出現了虧損,有的甚至已經停業。對於是否在區追加投資,占54.5%的企業表示還沒有確定,只有27.3%的企業明確表示要追加投資。多數企業盈利而又對未來追加投資持觀望態度,說明既看好中國的市場前景,堅持做好在中國的投資布局,又採取了小心謹慎的應對措施。因此,我區外向型企業發展狀況總體良好,但喜中有憂。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投資環境分析。

調查顯示,69.7%的外商對政府辦事效率、政府官員及公眾對外資的態度、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廉潔自律和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較為滿意;65.5%的外商認為在我區投資的一般管理成本、勞動力成本、當地員工素質、短期資金的可獲得性和基礎設施屬中等水平;對於中方履行契約的狀況,90.9%的外商還是比較認可的。這說明,政府對外商服務的水平還應進一步提高,在提高當地員工素質和短期融資、規劃完善基礎設施上還應進一步挖掘潛力。對於在華投資動因,74.2%的外商認為是利用母公司的特有優勢和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與高成長性,並且預期有好的投資回報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很重要;66.7%的外商認為這是其母公司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要為已在華的其他子公司供貨、服務和建立海外市場出口基地;75%的外商把投資的低成本、分散風險、克服貿易壁壘和母國政府的促進政策作為一般重要的因素來考慮。這說明對外商來說,能夠利用自身優勢,開拓中國巨大的市場,並從中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是最重要的。因此,吸引外商過來投資的招商工作固然重要,而為引進來的企業提供"後續服務"也不容忽視。對於投資所在地的選擇,88.5%的外商對當地經濟發展速度、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員工來源、低運作費用和便於開拓市場等五個因素看得較為重要,而對合作者的要求、外籍人員子女的安排等屬於次要考慮因素。這說明招商引資與促進經濟發展是一個互動過程。招商地區既要做好"硬體"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又要做好"軟體"工作,如對當地勞動力進行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機關運行效能等。

3、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分析。

對於選擇在區投資落戶的因素,土地優惠排第一位,交通區位優勢和配套服務設施並列第二,人才因素第三,稅收優惠第四。這說明以前我區的招商引資更多地是利用了土地優惠政策,交通區位、相關配套服務方面的優勢還沒有顯現出來,區域內的人才優勢更沒有很好地利用。對於投資項目落實情況,81.8%的外商表示很順利。只有少數企業表示不順利,雖然數量很少,但反映的問題不容忽視。例如有的企業提到因場地狹小無法擴大再生產,想在區內其它地方建廠,還必須重新註冊等。對於我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這次調查顯示,認為滿意的占63.6%;一般滿意的占27.3%;認為有待改進的占9.1%。對於區政府優惠政策的兌現情況,認為全部落實的占63.6%;認為基本兌現的占36.4%。對於外商與政府的溝通情況,外商評價也較高,認為溝通便利、政府積極解決問題的占72.3%,認為溝通一般、政府態度一般的占27.7%。對於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幫助,占63.6%的企業提到了稅收優惠,占27.3%的企業提到資金融通,占9.1%的企業提到土地審批問題。

4、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產業環境分析

從企業產品銷售分布看,70%的企業以出口外銷為主,市場和國內其它市場銷售為輔,20%的企業以市場銷售為主,出口和國內其它市場為輔,10%的企業以國內其它市場為主,出口和市場為輔。從企業供貨來源分布看,62%的企業從國內其它公司進貨為主,21%的企業從當地進貨為主,17%的企業從海外進貨為主。這基本符合中國日益成為國際製造業基地和採購中心這一趨勢。但反映出外資企業在當地市場採購配套產品的份額不高,從供應鏈管理和產業鏈的角度來說,當地的上游配套企業不完善,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做好產業規劃和引導,大力支持本地配套企業的發展,同時更好地開展"以商引商"工作,通過外商把相關的配套企業吸引到投資興業。

5、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競爭環境分析。

對於在華競爭優勢,93.8%的企業對公司產品系列、製造技術、資金實力、員工培訓、母公司品牌、協作企業等六個方面相當有信心。對於今後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礙與困難,主要是擔心法律環境不完善、不能及時收回貨款和政策不連續、不一致等,其次則為走私與假冒產品、地方市場保護主義、當地員工協調、文化適應等方面的因素。這說明我們要學習並適應在wto的遊戲規則下開展經濟活動,要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連續性、公平性,要倡導誠信守法,努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業、信用社會,從而讓外商放手投資、安心經營。

二、加快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今年是全面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經濟新一輪騰飛的加速之年。我們建議:

1、要注重對產業規劃的後續研究,以科學的產業規劃引導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的產業規劃,明確的功能定位,是發展好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根本指南。沒有科學的產業規劃作指導,經濟發展就沒有重心,招商引資就沒有方向。實際上,我區已經嘗到了注重產業規劃的甜頭。這幾年來,區委、區政府根據全市總體規劃和地域及經濟發展潛力,特別是結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產業規劃,提出了構建"一帶兩區三大板塊"生產力布局和"三集中"的規劃思路,以此引導全區的經濟工作,突出強化配套功能,搶抓大道、疏港大道、仙新大道建成通車有利契機,高品位搞配套園區規劃,嚴格按照配套功能化布局,編制控制性詳規。僅年-年,我區先後累計撥出1000多萬元,用於對接開發區產業規劃,編制了全區的產業發展布局和產業園區的規劃,並重點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攻點,搞好基礎設施和配套環境建設,把園區建設成產業與環境相映襯,人與自然相交融的生態園區,從而做出了配套經濟的特色。在編制全區""規劃的過程中,區委、區政府又立足全市、全省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專門編制了《區開放型經濟""專項規劃》,針對""期間產業規劃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期間面臨的重大機遇,對我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方向、發展策略、發展措施、產業布局和行業選擇等進一步明確,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既符合區情,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我們今後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的根本指南。我們一定要按照這個規劃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多選符合產業規劃、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發展後勁足的項目落戶,不選低技術、沒潛力、沒後勁的項目。多選具有產業集聚效應、龍頭潛力的項目落戶,不選產業關聯度差、沒有帶動效應的項目。多選土地集約、生態友好的項目,不選土地浪費和環境污染的項目。同時,我們還必須加強對詳細產業規劃的後續研究,根據全市、全省、經濟發展態勢和產業規劃的推進情況,及時對有關指標進行修正和調整,使產業規劃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

2、要善於引勢、借勢和造勢,為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如果單從我區自有的發展資源來看,似乎空間越來越小,優勢越來越差,發展壯大經濟越來越困難。但區域內有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蓬勃發展的仙林大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具有強大的產業集群,形成的四大支柱產業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特別是平板顯示器的集群,被授予首批國家級顯示器產業基地;仙林大學城則具有豐富的人才技術資源。如果能很好地從他們那裡引勢、借勢,經濟的發展必將是"附之青牛,一躍千里"。區委、區政府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整合三區優勢資源、實現三區共同發展"方面大膽創新,尤其是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間,還以此為專題,在三區幹部民眾中進行了一次"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大討論活動。經濟部門也積極探索,定時定期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溝通聯繫,互通信息資源。在每季度的招商會上,還專門邀請經濟技術開發區分管招商的領導和具體招商人員以及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老總座談,互相交流,並將的投資環境和區內資源進行介紹,重點推出與之相配套項目。在招商策略上,也緊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特色,利用其已有的產業集聚效應,從適應其發展趨勢和延伸產業鏈上進行招商,從而引進了相當一批配套項目。在項目選擇上,主攻其工業項目引進同時,加大配套項目和服務項目的引進,努力營造"研發在總部、組裝在開發區、生產配套服務在"這樣一個工業經濟聯動發展格局。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今後,我們還應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與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大學城聯動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搞好服務和對接,明確定位、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實現政策上互動、優勢上互補、發展上互促。我們還要善於造勢,根據""規劃,將加快建設5箇中心,即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先進制造業中心、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全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東部城市綠化中心,這5箇中心都和我區有極大的關係。新一輪產業布局調整中,把能源產業主要布局在區,沿江規劃了5個電廠。這些,都是我們營造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因素,必須認真進行研究,科學加以利用。

3、要創新體制、統籌協調,提高全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整體效能。招商引資工作必須全區上下一盤棋,整合資源,統籌發展。我區現行的招商體制,在一定時期成效是非常好的,調動了全區上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積極性,但其弊端已經逐漸顯現。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在提高全區招商工作的整體效能方面大膽創新。一是招商政策要一致,避免無序競爭。要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實際、具有特色、全區協調統一的招商政策,在土地出讓金、稅收減免等方面都一致起來。不能再單純地強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街一策、一企一策、一時一策。二是招商信息要互通,避免資源浪費。要建立招商信息通報、協調機制,可以區招商部門為中樞,以各街道、部門為節點,建立招商信息的交流系統。三是發展利益要共享,避免利益失衡。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要從推動區域共同發展的高度,制定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使提供招商資源的各方,都能合理地分享項目落戶發展帶來的收益。四是招商形式要創新,避免守株待兔。要積極探索網上招商、中介招商、委託招商等,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招商活動。要加強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等方面的合作,組團出擊,壯大聲勢,聯合招商。五是招商隊伍要專業,避免才疏心浮。招商引資工作涉及項目論證、行銷策劃、金融貿易、商務談判以及註冊登記等廣泛知識,要求招商人員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引進人才,加強培訓力度,建立一支既有紮實的經濟、法律、金融、外語等專業知識,也有廣泛的公關、談判等技能的高素質的專業招商隊伍。要健全激勵機制,調動招商人員的積極性。

4、要最佳化硬環境,進一步加快特色園區建設。工業向園區集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近年來,我區主要圍繞服務經濟技術開發區,當好配角,大力實施專業化協作配套工程,以園區為載體,突出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以工業為核心的配套產業。到年底,全區投入工業園區的資金就達2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8億元,重點建設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配套企業相對集中的配套園區,並實施市場運作,按照"五通一平"標準要求建設園區。今後要進一步加快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為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和自身發展、項目承載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我區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承接經濟技術開發區輻射奠定堅實的基礎。

5、要完善軟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一要完善"一條龍"服務流程。對企業來講,時間就是效益、就是金錢。周到高效的服務,可以減少企業運行成本,增加企業競爭活力。我們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大膽借鑑外地好的做法,從政策諮詢、項目論證、工商稅務註冊到各項檢查驗收,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使招商項目儘可能快地落成投產。二要建設"一站式"服務視窗。目前我區機關部門相對比較分散,企業人員辦事很不方便,有時難免跑冤枉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機關工作整體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推進政務大廳的建設,使所有涉及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部門集中辦公,並按照工作規律,合理安排部門順序,科學設計工作流程,使企業人員不出政務大廳就能方便快捷地辦好所有事情。三要切實保證有關政策落實。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省、市關於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各項政策,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策利好的實惠。四要努力維護公正嚴明的法治環境。要推進依法行政,規範對企業的監督和檢查,公正執法,公平執法,杜絕濫用權力的行為。要加快徵信體制建設,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深化"平安"建設工作,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五要加強與企業的跟蹤聯繫,搞好"延續服務"。我們不僅要在"引"的過程中熱情周到,也要在"進"以後熱情不減,使企業感到我們始終在關注著他們,為他們服務。要與進區企業保持經常性的密切的聯繫,掌握企業運行情況,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更多文章
2017暑假留守兒童暑期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2024年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2017暑假家鄉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2017暑假教育實習調研報告
暑假實踐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現況調研報告範文
2016暑假實踐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本縣教師待遇調查-大學生暑假調查報告
暑假到了,你去乾什麼
我的暑假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