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綠化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明年要在全縣範圍內大打一場宜林荒山殲滅戰,為了更好的完成好此項工作,促進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我局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宜林荒山現狀及分析

十八大召開之後,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成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荒

山綠化作為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我縣生態文明能否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我縣國土總面積176.9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8.2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2.79萬畝,疏林地面積5萬畝,灌木林地面積14.02萬畝,未成林地面積9.67萬畝,宜林地面積16.37萬畝,苗圃地面積0.25萬畝,輔助生產林地0.15萬畝,四旁植樹總株數278.33萬株,森林總蓄積量52.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2.88%,林木綠化率22.22%。宜林荒山重點分布在古韓鎮、下良鎮、虒亭鎮、北底鄉、王村鎮和上馬鄉,大力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對改善全縣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初步思路

林權改革後,由於後續配套政策未能及時銜接,林權戶空有林權之實,沒有造林綠化之力。僅靠政府單方面推進荒山綠化,效果不甚明顯。因此在調研和探索的基礎上,初步思路為:引入市場機制,按照“政府引導,政策配套,企業投入,指標置換,全民參與,多元經營”的指導思想,打造“政策化扶持、企業化經營、多元化開發”的荒山綠化新模式。

三、實施內容

1、總體布局。

按照“分片區安排、分重點布局、分年度實施”的要求,XX年已經完成5.78萬畝;XX—2024年分別每年完成3萬畝。用5年的時間著力構建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揮的荒山生態網路體系。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真正實現“山上綠起來,環境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的生態建設目標。

2、布局原則。

①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注重規模的原則,根據各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宜林則林、宜果則果、林(藥)草間作,實現優質高效。

②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從我縣實際出發,制定長遠發展目標,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林業政策。

③堅持生態優先、產業支撐、增加收入的原則,以生態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支持和帶動生態建設。

3、栽植模式。

——在土壤條件較好的區域,建議採取“大坑大水”栽植模式,坑大能保證增加一定的土壤厚度,積水保墒。建議栽植乾果經濟林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核桃、紅棗等。

——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區域,建議採取“條帶栽植”和“零星栽植”模式相結合的模式,最大可能增加綠化面積。建議栽植闊葉樹、風景樹等混交林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楊樹、柳樹、楓樹等。

——在土壤條件很差的石質山區,建議採取“大魚鱗坑”栽植模式,大魚鱗坑能較好的蓄水保墒,增加土壤厚度,成活率較高。建議栽植灌木林和針葉樹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側柏、刺槐等。

4、運作模式。

按照企業經營為主的總體思路,可以確定四類經營主體:

第一類:企業經營。我縣作為一個工業大縣、煤炭大縣,境內大量煤焦企業,既有減排治污的義務,又有恢復生態的責任。因此,可以要求煤焦、化工等為重點的碳排放企業主動經營,成立專業隊伍綠化荒山,建設企業林、環保林。可以將企業用地指標、污染排放指標、年度考核指標、生產量與荒山綠化面積掛鈎。比如綠化荒山100畝可新增用地指標0.1畝;年度考核中造林面積不達相應指標責令停產等,硬性分解任務,實行“捆綁”審批。

第二類:專業合作社經營。扶持林業專業戶建立合作社,帶動民眾綠化荒山。實行培訓、補貼、獎勵“三位一體”予以大力扶持。比如重獎在綠化荒山中成績突出的集體、企業和個人,提拔重用表現突出的優秀幹部等。

第三類:農民自主經營。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荒山綠化。把林權改革後確權到戶但沒有經營能力的荒地,通過合法流轉再次集中起來,在確定經營主體和規劃設計後,劃分區域,劃定班號,制定優惠條件吸引廣大農民參與綠化。比如鼓勵農民“認養”,在負責保栽、保活、保管的前提下,發展林下種養經濟,收入歸農民所有。

第四類:招商引資經營。開放經營吸引外商參與綠化荒山。結合生態旅遊開發、經濟林、林下經濟種植、特色種養殖業等招商項目,將荒山綠化作為談判條件,折抵費用、吸引外商。

四、存在問題

1、資金問題。按照目前市場的苗木費、人工費和管護費來講,荒山綠化每畝的費用約需XX元,還需要專業隊伍來完成,否則只能是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因此,全縣綠化荒山的資金需要投入至少4.5億元,僅靠財政投入很難推進。

建議:縣政府建立和完善“財政撥,部門籌,煤炭補、社會集,勞務代”的造林綠化多元融資渠道。①用好噸煤10元生態恢復治理金;②企業投資綠化,分包山頭、分包荒溝;③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企業、集體、學校、單位全民上陣,大搞綠化;④廣泛推行“誰開發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政策,探索完善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

2、政策問題。雖然林權改革後,民眾對林改政策一致擁護和贊同,但由於後續配套政策不

完善、不到位,造成民眾造林積極性仍然不高。多數民眾認為綠化荒山短期內“只投入不產出”,農民習慣於農閒時間外出打工掙錢,搞荒山綠化一無資金二無時間三無技術,頂多是在栽樹季節種幾棵算幾棵,形不成規模,談不上效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眾綠化荒山的積極性。

建議:縣政府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觀念,使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讓廣大民眾明白綠化荒山的重大意義;其次出台相關政策,①林地流轉政策,結合林權改革,完善後續配套政策,讓沒有能力自主經營的林地再次流轉集中,形成規模;②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荒山綠化補貼政策,因地制宜,分標準、分層次、分形式補貼到戶。

3、機制問題。一些林農依據優惠政策或托關係、找熟人,以較低的價格獲取了承包權,但開發建設後,都不完全履行契約,各業干擾,你栽樹、我放牧、他養蛙,誰也沒發展起來,勢必造成資源浪費。活化機制,注重管理才能確保荒山綠化建設取得成效。

建議:①大膽創新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民營林業。鼓勵農民承包荒山荒地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在林權確定、請示砍伐指標、收取砍伐費用等方面予以明確和優惠,使他們安心生產、大膽發展,促進荒山荒地合理利用;②健全考核機制。重獎在綠化荒山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集體、企業和個人,提拔重用表現突出的優秀幹部;③完善政府花錢買綠機制。比如農民植樹經過三個生長期,經驗收合格後,縣政府每畝補助1000元(第一年400元,第二年300元,第三年300元),三年驗收合格後,列入國家、省、市公益林管護範圍,每年每畝補助100元管護費。

五、幾點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大荒山人工造林資金投入力度,整合水土保持、土地管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項資金,完善資金管理政策及造林資金補助政策。對於新營造的乾果經濟林,繼續完善《關於進一步發展以核桃為主幹果經濟林的暫行辦法》。

2、落實義務植樹。義務植樹是國家賦予每個公民的責任,根據上級關於義務植樹的決議,對義務植樹實行市場化運作,這樣既可以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又可提高綠化效果。

3、開展科技造林。圍繞荒山綠化,開展科技攻關,為山區綠化提供科技支撐。一是研究推廣一批造林綠化使用技術;二是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篩選一批荒山綠化樹種,使荒山綠化樹種更加豐富;三是抓一批荒山綠化示範點,發揮示範點的帶動、輻射作用,切實提高綠化水平。

4、加大治理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的違法行為,堅決打擊以各種名義毀壞幼林和非法野外用火行為,已經發現,嚴格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切實鞏固荒山綠化成果。

編輯推薦:
社區綠化改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我市山區綠化的調查與建議
種植綠化樹木可行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