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學有所教調研報告

第二、教師“託管”。大柳國中在留守兒童管理中,要求每個留守兒童找一個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師委託管理。託管老師以班主任為主,也可以是任課老師,或者校工。建立託管關係後,學生每周必須與託管老師進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學習,生活情況匯報,託管老師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就相當於學生的第二父母。學校每月定期召集託管老師、班主任老師交流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託管工作,每學期末要安排一次託管老師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見面會,以加強聯繫,形成教育合力。當學生在校表現出現異常時,託管老師及時通知監護人到校,加強學校與監護人之間的聯繫,使管理更加及時有效,更加到位。

第三、成立自立組織。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留守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覺得在公務員之家家裡累點苦點也很自然。為此,章廣中學等學校在班級成立“獨立自助小組”,學校成立“留守兒童”委員會,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訴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同時建立“一組、一家長、一中心”機制。“一組”指的是學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級、班級界限,組建校外學習小組,由高年級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個小組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每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比如小組成員互相檢查作業、開展校外表現評議等。“一家長”指的是從本地較高威望的黨員、教師、幹部中聘請一些編外家長,其主要職責是做好留守兒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導工作,定期向學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現。“一中心”指的是鼓勵有條件的退休教師或個人創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

第四、通過“親情補充”彌補“情感飢餓”。漫漫留守歲月使—部分留守兒童的親情觀念日漸淡薄。一位留守兒童《我不喜歡月亮》一文中寫道:“我不喜歡看月亮,因為月亮每個月的十五都會圓,而我的家人卻沒有團圓。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夠和我—起吃團圓飯,一起看月亮。”據此,—些學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群“情感飢餓”的孩子。情感的缺失會使他們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例如,這些孩子由於“情感飢餓”很容易對父母產生怨恨,成年後會滋生怨恨社會甚至報復社會的不良心態等等。針對這種情況,章廣中學開設了“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同時還以“師愛助你成長”為主題深入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隊)會、您在他鄉還好嗎、書信競賽活動、集體生日、法制安全講座”以及“我為留守生獻愛心”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親情補充”,來彌補情感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