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洲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1、在政策體制上,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 改革戶籍制度的核心並不在於完全取消戶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繫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同時,逐步實現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徹底打破維繫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實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國小生源減少的機遇,運用現有教育資源,適當鼓勵、幫助民工將其子弟帶到城市上學和生活,充分發揮家庭的難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費。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2、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開辦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國小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親職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儘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護人)熱線,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護人)聯繫,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四是在課程設定上大膽創新。在為所有兒童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對生活在特殊狀態下的兒童,更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幫助他們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識技能;有條件的學校工要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引導兒童走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五是要切實加強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建立與之配套的學校、學生和教師綜合考評體系。 3、從親職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 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親職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繫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洩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繫,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4、從社會職能上,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 由於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需要各級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統一認識,積極配合,協同努力,進一步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要加強媒體宣傳,引起全社會關注。家庭暴力、愛滋病等社會問題的宣傳,增強了社會關注度,對於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解決。二是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要依託青少年教育領導小組、未成年~益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協調教育、文體、廣播、司法、財政、勞動、衛生、民政、工商、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市場淨化、環境整治、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扎紮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對各部門已有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要分析整理,使其更具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要建立農村社會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監護體系。孩子並不是所有時間都在學校,特別是雙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會上的時間更多了。因而,在親職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建設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時,當前也具有了建立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基層黨政機關有大量富餘人員,中國小校有大量退休人員,他們完全能勝任中國小生的監護和教育工作。可考慮由基層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相關民眾性組織,共同構建農村中國小生的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橋樑作用。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2017最新)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親職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與思考
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調研報告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報告